奧推網

選單
遊戲

長平之戰沒有趙括,結局會怎樣?依然改變不了趙國必敗的結局!

長平之戰在戰國末期來說絕對可以算得上一場大規模的戰役,用慘烈一詞來形容也絲毫不誇張,戰役的最終結局是以趙國的全軍覆沒以及趙國再無抵抗秦國的能力為代價而告終的。

長平之戰的導火索是因為上黨之爭,而爆發的大規模戰役,前期戰爭耗時三年,而真正的長平之戰僅僅持續了五個月,這場史無前例的戰爭所造成的後果也是很慘淡的,生靈塗炭,死傷無數。

兩國之間的爭鬥造成了七十餘萬人戰死疆場,要說兩國究竟是哪一方遭受的隨時最大,毫無疑問絕對是趙國,這不單單是說趙國在這場戰役中戰敗了,也不僅僅是指趙國損失了四十餘萬精銳,最主要的是趙國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基本上死絕了,這一仗下來趙國基本上一條腿就已經瘸了。

公元前262年,秦國發動了對韓國的野望城發起了進攻,野望城被攻陷之後緊接著韓國的上黨地區就成為了戰爭的焦點,戰爭頃刻之間就被觸發。韓國王室因懼怕戰爭,討好秦國想要將上黨地區獻給秦國,只不過上黨郡的最高負責人馮亭以及上黨郡的民眾卻不樂意,馮亭為了防止上黨地區落入秦人的手中,又為了防止韓國本部受到戰爭的侵擾,轉而將上黨地區主動獻給趙國,這也就導致了秦趙這兩位兩本一脈同源的兄弟國之間發生了矛盾,戰爭的焦點也由原本的秦韓轉到了秦趙的身上。

本來都要到自己最終的肥肉現在突然要落到別人的最終,秦國自然不樂意。秦趙之間的大戰由此拉開序幕,這一戰整體來說為秦國最後的統一戰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實我們細細想一下長平之戰打起來的根本原因也不一定都是因為上黨地區,我們也都知道秦國是此時的超級大國,軍事實力在六國面前是公認的,被六國稱之為“虎狼之師”。

而趙國的舉動讓秦國顏面盡失,這就相當於打了老秦人的臉,讓老秦人的高高在上的心無處安放。再者歷代的秦王都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攻打趙國一是為了掌握交通命脈,而是在向六國宣誓自己的實力,俗稱:秀肌肉。意思也很明顯,只要我們老秦人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山東六國無權干涉,想要干涉也要考慮到自己的實力。

上黨地區周邊環境也不是很好,上黨被周邊的山脈給包裹著,地勢很複雜,可以說上黨地區是易守難攻的,只不過老秦人畢竟在當時很強大,最終還是拿下了上黨地區。

而長平之戰趙國的失敗也是一個必然事件,是大勢所趨,是歷史註定的結局。

戰國末期的趙國因為連年的征戰,在加之自然災害不斷,趙國的整體實力已經呈現出現了嚴重的衰弱,唯一能支撐趙國的是趙武靈王時期進行的“胡服騎射”這一軍事改革,最起碼最軍事上不落後於秦國。

而這個時期的秦國的國力與日俱增,也正是因為這種種原因,在長平之戰初期由廉頗統帥的趙國軍隊在面對秦軍的猛烈進攻的時候也僅僅只有防守的資格。

而早些年趙國有很多很出色將軍,害怕這其中就有趙奢,趙奢在疆場上為趙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受趙王的重用,只不過在長平之戰前夕趙奢就已經去世了。自此趙國戰將挑大樑的也就只有了廉頗,李牧在那個時期還沒有嶄露頭角。所以長平之戰趙軍的主帥之位也就只有廉頗可以勝任了。

而廉頗只守不攻的態勢讓趙孝成王急不可耐,因為趙國的國力不及秦國,趙國無法支撐趙軍打持久戰。於是趙孝成王要求廉頗轉守為攻,而廉頗所要考慮的是戰爭的整體情況,而這種明顯不利於趙軍的態勢廉頗是不會拿趙軍兒郎的生命開玩笑的,面對廉頗的回答趙孝成王知道自己無法勸說的了眼前的這位老將軍。而後也就有了考慮換將的想法,趙孝成王再三思索之下決定用趙括,畢竟趙括是趙奢之子,又曾多次跟隨自己的父親作戰。然而趙括即便是跟隨自己的父親打過幾次仗也僅僅只是當一名參謀,畢竟沒有實戰。

趙孝成王急於求勝的心理最終導致了趙國的失敗,趙括代替了老將廉頗之後一改趙軍的作戰作風,轉守為攻。殊不知這時候的秦軍統帥已經換成了戰神白起,面對作戰經驗的白起,趙括顯然是不夠格的。

在對趙作戰的過程中,白起採用誘敵深入的計策,然後命令秦軍對趙軍進行分割包圍,而這一圍就是足足四十六天的時間,這對於趙軍來講絕對是致命的打擊,趙軍人心渙散,也就註定了趙軍必敗的結局。

這場戰役我們先不說我們所熟知的趙國只會紙上談兵,單單就秦趙兩國之間的國力對比,趙國就比秦國差的不止一星半點。

並且長平之戰結束之後秦軍隨之就對趙國開啟了邯鄲之戰,更是憑一己之力面對來自趙國、魏國和楚國三國的壓力。我們所要知道的是長平之戰結束後秦軍也損失了將近三十萬人的部隊,大戰未結束就立即投入到下一場戰役中這在當時來說也就秦國可以這樣做了,變相地說明了秦國的強大。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趙國在秦國絕對國力的面前落敗是必然趨勢。即便在長平之戰中主帥依舊是廉頗也無法改變趙國必敗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