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孫策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主降的張昭結局如何

喬萬尼奧裡曾說:“歷史對事業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結果來評定的。”

從戰亂三國到一統兩漢,從周瑜壯年戰死沙場到張昭死後封諡,在漫漫無盡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總能悟出古人言之正誤虛實。孫策力信內事問張昭,外事問周瑜。那時,三國鼎立之勢已塌陷,這是張昭主降的結果。

策臨終託遺願

三國鼎立之時,劉備與曹操都有見多識廣,有遠見卓識的麾下,而孫策手中的大將並不多。當時孫家一直是世代為官,不過後來孫家出了一位名將孫堅,他靠著自己的博識與能力收復了江東,成為掌握江東的將領。

但是還沒等他進行平定三國戰亂時,孫堅就已經中箭身亡。他的長子孫策能力十分出色,他也十分看中他的兒子,希望他能夠了卻自己統一東吳的心願。孫策也是一位知人善用的君主。

當時他任用的武官是周瑜,文官是張昭

,他們竭盡全力輔佐孫策,並在孫策的帶領下將江東地區管理得非常好。當時江東地區民心所向,百姓們十分擁護這位君主。

不過也有一些人並不希望孫策好過,在一次爭鬥中他被一名刺客刺傷之後,經過長時間的救治,他依舊沒有痊癒,最終不幸去世。

他的兒子孫紹當時還十分年幼。所以在他臨終前,他決定把政權交給他信任的人,也就是他的弟弟孫權,並且囑咐他說一定要完成自己統一天下的遺願。

並告訴他一句話,讓他認真地聽從。他說: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不過最終在孫權掌握政權之時,僅僅只是任用了這兩位大臣,但是並沒有用對位置。

孫權將老臣用錯位置

公元200年,當時袁紹和曹操針鋒相對,他們的實力相當,所以當曹操決定攻打袁紹時,就必須派出自己的全部兵力於袁紹,這就意味著軍隊必須全部都調往官渡,所以這也代表著曹操在許昌的勢力變得十分微弱。

這個事讓孫權知道後,他想到曹操會將全部兵力都用來打袁紹,就想趁機撿漏。所以他設想在曹操與袁紹交戰之時,自己帶軍隊去偷襲許昌,到那時候,趁著曹操的兵力不在,就可以取得勝利。

而當孫策與周瑜商量這件事時,不料被當時在門外的人聽到,並將此事告訴了曹操,所以曹操就設想出一個策略,在孫策打獵時,將其刺殺。不幸的是,孫策在被刺殺後不治而亡。

弟弟孫權在管理江東時,他雖然也是踐行著孫策留給他的囑咐,但是也並沒有完全地踐行。

他認為周瑜和張昭作為老臣,有著打壓他的架勢,他還猜測孫策在臨終前交代他的話,其實是不肯放權

而且他本來就生性多疑敏感,他在用人方面也一直抱持著懷疑的態度。而那時,東吳政權正受到嚴重威脅。在曹操打敗袁紹之後,又統一了北方,然後不久又攻下了荊州。

在曹操決定攻打赤壁之時,孫權十分著急,於是去問張昭的見解。而當時張昭對軍事一竅不通,他只是一名儒士,也不喜歡打打殺殺,所以他認為孫權的勢力比他們強,士兵也比他們多得多,他們一定會被打敗,就勸孫權投降。

孫權聽了他的意見,內心是有些動搖。當他們準備投降之際,周瑜聽說了這件事,急忙去見孫權,力勸他與曹操鬥爭到底,並立誓他們一定會在一年之內打敗曹操。由於周瑜善用兵法,軍事實力超強,所以便有了後來家喻戶曉的以少勝多的典例——赤壁之戰。

孫策遺願,滿是遺憾

然而張昭並沒有因此受到懲罰,反而他升了官,也得到了一些封地與獎賞。他依舊是江東內事的決絕者。他對於孫權算是很上心,作為曾經在孫策身邊待過的老臣,對於孫權也是費盡心思。

面對孫權的一些不利於國家的做法,他都直接說出,絲毫不顧及孫權的面子,也經常讓孫權在眾人面前難堪。史書記載道:“昭每朝見,辭氣壯厲,義形於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進見”。

孫權有時會因此事生氣,不過張昭說他只想盡鈍愚之力來完成孫策交代的遺願,孫權為他動容。即便如此,孫權似乎還沒有真正地放下戒心,他還是對周瑜和張昭持有戒備。

當時周瑜手握重兵,而孫權卻擔心他會以兵權威脅。周瑜謀劃要攻打益州,但是孫權卻始終不肯放權。另一邊,江東的局勢也不是很穩定,江東還沒有得以平定和統一。

而作為孫策的舊臣,張昭的影響力在當時的百姓當中十分高,當時周瑜年輕有為,但是他在壯年就已撒手人寰,只留下張昭在孫權身邊。

所以江東的許多臣子想要推舉張昭當丞相,但是孫權依舊對他持有戒備,擔心張昭的權力太大,從而動搖自己的地位,但是在當時只有張昭是丞相的不二人選,因為他的影響力十分的高,他能夠輔助君王來統一天下。不過,孫權最後還是任命孫策的長子孫紹為相。

小結:

有人說,張昭身為一名儒生,他在兩軍交戰之時不僅沒有催化戰爭的爆發,反而力勸和解,勸免孫權投降,其實如果孫權當時投降的話,也許就沒有了當時的三國的割據混亂,也就沒有了後來的司馬家族割據勢力。

話雖這麼說,不過在孫瑜死後,孫權身邊就只剩下一個老臣,作為一名擁有深厚儒生作風的臣子,他輔佐的國家再也沒有強硬起來,不斷地進行結盟,最後也直接投降給了曹魏政權。

一個各路梟雄針鋒相對,風起雲湧,慷慨激昂的時代也在歷史的滾滾齒輪下煙消雲散,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