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他樂不思蜀,揮霍父親的江山,是真的“扶不起”嗎?

前言:中國曆朝歷代有非常多的統治者,經歷了大浪淘沙後有的君主因其執政方式和手段流芳百世,至今仍為人們所稱讚和肯定,而有的君主卻或因暴政或因無為的極端統治方式遺臭萬年。

如果提到一個君主,他以無能而聞名,你的腦海裡會浮現出哪個君主的名字呢?想必大多數人都會脫口而出:那個扶不起的劉阿斗!

魏蜀吳時期,劉禪身為劉備的兒子在劉備駕崩後成為了蜀國的第二任君主——不料也是最後一位君主。歷史上似乎並沒有很多關於劉禪突出的執政手段和方法的記載,反而更多的是關於他的負面評價。而我們最常聽說的有關劉禪的典故也就是“樂不思蜀”和“扶不起的阿斗”這句調侃話了。都說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許是隨著日益充足的史料的發掘,史學界也逐漸出現了關於劉禪的另一種說法——

有人認為,劉禪作為劉備的兒子,身邊還有神運算元諸葛亮的輔佐,哪怕真的是個痴呆兒也不該如此頹靡。於是他們推測道也許劉禪並非真的“扶不起”,而是身為位高者加上當時蜀國處於不利的局勢,他不得不扮作“扶不起”的樣子。

在這一新說法出現後,大家對於“劉禪是不是真傻”的爭論也變得更加激烈了。

其實不論是什麼樣的觀點都應該有足夠的史料來支撐,這才是真正的歷史研究方法。因此在這裡我們也應該從劉禪當時的時代和他的種種做法來分析、判斷,最後再得出結論。既然我們是想知道劉禪“是否扶得起”,那我們就來看看他是如何執政以及解決國內各項大事的。雖然說從劉禪上位的前期,我們並不能得出什麼結論——

畢竟當時劉備對於劉禪放不下心,將軍中的事務核心都託付給了諸葛亮——這一點在諸葛亮晚年寫的《出師表》裡也可以得到印證。

可見,劉禪上位前期一直到諸葛亮去世之前,軍中的事務應當都沒有經劉禪之手。倘若我們要分析劉禪的執政手段,那我們就該把重點放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對於軍務的應對和國家的治理上。

有人也許會說了,那諸葛亮作為神運算元說不定在去世之前就已經交代好了大部分事情,憑諸葛亮打理的局面來判斷劉禪是有失偏頗的。其實不然,熟悉《三國演義》情節的小夥伴們一定知道,其實諸葛亮的死是一件比較突然的事情,短時間內他無法顧及蜀國的周全。

並且在諸葛亮的死訊傳開後,蜀國軍心已經大大潰散了,此時的蜀國其實面臨著的是內憂外患的不堪局面,因此從這些角度來說,用劉禪在諸葛亮死後打理國家事務的方式和手段來評價他本人還是比較公平的。

事情要從諸葛亮接受劉備的託孤開始,當時劉備知道自己大勢已去,又難以將蜀國交給自己在當時看來完全靠不住的兒子劉禪,於是他便將大權交給了他三顧茅廬請來的最為信任的諸葛亮。而諸葛亮也沒有辜負劉備的期望,他遵循劉備生前的宏圖偉業開始北伐,這是他的主公給他留下的最後的使命, 也是諸葛亮後半生的唯一追求,以至於他在短短七年內就一共發起了五次北伐。

不幸的是,隨著劉備的逝世,蜀漢的大勢似乎也跟著劉備一起走了,五次的北伐沒有讓局面得到實質性的變化,反而諸葛亮本人也病逝於最後一次北伐中。

人人都認為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應當就如無頭蒼蠅一般到處亂碰,然而劉禪卻快刀斬亂麻地直接斬殺了三名大臣。這個舉動讓大臣們都十分震驚,本以為劉禪是個傻君主,誰知竟做出如此果斷地決定,難不成是受了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的自己嗎?想要得出結論很簡單,我們只要看看劉禪斬殺這三位大臣背後是否有深意和具體的原因就知道了。

遭劉禪斬殺的其中一個大臣名叫李邈。李邈此人原先為劉備的屬下,要細數他的所作所為其實他也確實算得上是個小人,他不僅對於不屬於自己的位置有著不該有的野心,還動過歪念頭做出了實際行動。

當李邈聽說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之後,以他為首的一眾大臣不但沒有為蜀國的局勢感到擔憂,反而在這關頭還只想著自己的利益渴望藉此機會頂替諸葛亮。

說到諸葛亮,其實李邈和諸葛亮之間還有這麼一段:劉備在作為君主之時就已經發現李邈心懷不軌且對他並不是真正地忠誠,於是便想要找一個藉口殺掉李邈。然而彼時還為劉備心腹的諸葛亮卻攔下了劉備的行動,為李邈求情,最終李邈才得以保全小命。

不料李邈並不買諸葛亮的帳,也沒有洗心革面,反而在諸葛亮死後還上書劉禪使其處理諸葛亮一派的部下,

可真是以怨報德啊!

那麼劉禪又是為何要處死李邈呢?其實劉禪雖有“扶不起”的稱號,但他也不是真正的痴呆兒,自然也就察覺出了李邈不該有的歪心思:想要趁亂取代諸葛亮的位置,掌握大權。而劉禪經歷過父親劉備和忠臣諸葛亮對他的所作所為也知道李邈這個人從根上就是個壞心眼,不能再留在身邊了,遂毫不猶豫地將他斬殺了。

另一個死在劉禪“刀”下的臣子是劉琰,他的死可以說是“罪有應得”了。這件事要追溯到很久以前,劉禪雖是公認的“扶不起”,但卻對於母親十分孝順,甚至當他的母親表現出一個人在宮中十分寂寞的時候,劉禪就因此下令百官要在每年春節攜帶家眷來陪伴他的母親。

在文武百官的家眷中,劉禪的母親與胡氏——也就是劉琰的妻子格外交好,她們倆同為婦人家,胡氏說的一些體己話也逗得老太后十分開心,於是她便希望胡氏能夠留下來陪她一段時間。胡氏一聽這個請求當然是欣然同意了——能夠陪伴君主的母親這是一份莫大的榮譽呀!於是就高高興興地留了下來,甚至在回家之後還和丈夫分享這一喜悅。

不料,劉琰確實個心腸非常小的人,他一聽說自己的妻子竟在宮中獨自逗留了那麼長時間就給妻子扣上了“不乾淨”的帽子,認定她和劉禪之間“有一腿”,還對胡氏進行了辱罵和毆打,將她趕出家門。

胡氏被趕出家門後無處可去,最終選擇了向朝廷報案,秉承著“家醜不可外揚”,她在報案時只說劉琰毆打他,可劉琰嘴裡是沒個把門的,當眾怒斥妻子與劉禪之間發生了不該有的關係。此話一出,群朝震驚,大家都把劉禪當成“阿斗“太久了,以至於劉琰作為臣子也敢在朝廷上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最終也就死於劉禪手中了。

其實劉禪對於劉琰不滿已久,劉琰作為老臣子時常仗著自己的“威嚴”到處興風作浪,可以說劉禪這次正好抓住機會,一次性將劉琰處理乾淨了。

還有一個被處死的臣子名為楊儀,他和李邈這個人從本質上來講有異曲同工之妙。楊儀本人也不是個好人,在諸葛亮死後他同樣企圖取代諸葛亮以壯大自己的威嚴,獲取更多的名氣。他除掉了害諸葛亮去世的叛賊魏延,企圖一次居功獲得高位,然而劉禪卻早他一步直接將丞相之位廢除了。楊儀和李邈的區別在於諸葛亮早就看破楊儀此人是個小人,起碼諸葛亮曾替李邈求情。

楊儀見自己的計劃落了空,感到十分惱怒,他在氣昏了頭的情況下開始直接與蔣琬——劉禪賜予大權的大臣公然對峙,甚至在氣頭上直接說了許多大逆不道的話。

楊儀的一番話經過朝野傳到了劉禪耳邊,劉禪震怒。興許是不想落得與劉琰一般的局面,楊儀最終自行了解了,在他死後,劉禪也將朝中他的餘黨盡數剔除,可見,劉禪還是有自己的一套手段的。

結語:從上述劉禪對於三個臣子的處理中我們看出,在某些時刻,劉禪還是有著自己處理事情的一套手段的,他雖不如父親劉備一般驍勇,也不如忠臣諸葛亮有著神機妙算的功夫,但他作為君主在某些方面來說已經頗有風範了,

蜀國的滅亡不是劉禪一個人的錯,劉禪哪怕是“扶得起的阿斗”結局也未嘗就會改變。不論如何,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成就和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