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從地理位置、李悝吳起變法角度,分析為何魏國國力遠超韓國、趙國

導言:晉國分三家,都是戰國七雄之一,為何魏國實力選超韓國、趙國?從地理位置、李悝吳起變法角度分析,李悝、吳起功勞大

戰國七雄中,竟然有三個國家是從春秋時期晉國分離出來的,也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三家分晉;之後中原的老牌諸侯國晉國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魏國、趙國和韓國這三個新興的諸侯國。本來它們並非是周朝正統分封的諸侯國,只不過那時周天子對各大諸侯國的控制已經衰弱到了極致,已經無力再去控制諸侯的行為,所以不得不承認這三個國家的諸侯國地位,自此,中原地區才有了戰國七雄,這七個諸侯大國。

進入戰國時代,魏國首先崛起成為了戰國初期最為強盛的國家,整個國家的實力發展也將趙國和韓國遠遠的甩在了後面,不過當這三個大家族同樣是晉國的家臣的時候,它們之間的整體實力其實是差不多的,差距並不像成立諸侯國之後那麼大。

同是晉國的家臣,為何魏國國力遠超韓國、趙國

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了魏國領先於其他的兩個國家而強盛起來呢?魏國的強盛又是憑藉著什麼樣的因素呢?或者說韓國和趙國在先天因素上面有哪些不足呢?本篇文章重點分析一下,魏國領先於其他國家強盛原因到底是什麼?它的發展優勢又有哪些?

魏國、趙國分得領土最多,韓國領土面積最小

首先第一個原因我們從領土面積方面來看;古代歷史的發展程序當中,土地是炙手可熱的,是每個國家利益紛爭的關鍵,同樣也是一個國家提升自身綜合國力的關鍵;因此,在古代的一些戰爭當中,他們爭奪的首要目標就是土地。

三家分晉之後,我們從三個國家的領土方面來看,魏國和趙國瓜分了晉國幾乎全部的土地,留給韓國的土地面積並不大,所以魏國在當時是有著足夠的發展空間的,也有著足夠多的常住人口,這就給了魏國發展的基礎,讓魏國能夠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利用國家的固有資源進行突破。

相比於領土面積比較小的韓國來講,是有著先天方面的優勢的。韓國的佔地面積很小,幾乎是被各大諸侯國包圍在夾縫當中的,沒有戰略縱深,所以無論是版圖拓展,還是農業經濟和商業經濟的發展,都會受到極大程度上的阻礙。

雖然魏國也是一個各大諸侯國環繞的一個國家,可是因為領土面積的擴大,佔有一定的山川險阻,擁有一定的縱深,在戰爭中有迴旋的餘地,因此在這方面受到的影響就會相對減小。所以說,在三家分晉的過程當中魏國佔據了較大面積的土地是它能夠發展的一個基礎。

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發展優勢不同

第二個原因我們從它們所處的地理位置上來進行分析;我們上面說到魏國佔據了比較大的土地面積,如果真的單純從佔地面積來看的話,趙國的領土面積是要比魏國相對大上那麼一點的,可是趙國的國家發展卻並沒有為國那麼強盛,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地理位置上面的因素。

趙國位置偏遠,受戎狄侵擾

趙國地處西北部的偏遠地段,與匈奴等少數民族接壤,平時不僅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對抗中原地區的諸侯國,同時也要派兵駐紮在邊疆地區,防止匈奴人南下對它的經濟發展造成威脅,也正是這個原因,讓趙國這個國家的發展因素受到兩個不同方面的影響,即有著中原文化的推進,也有著少數地區民族文化的干擾。

這其實也是趙武靈王為什麼會進行胡服騎射變法的一個原因,像是魏國,它其實不存在著與少數民族直接接觸的條件,所以魏國要想實行胡服騎射變法那樣,吸收少數民族作戰特點而進行的軍事改革是沒有先天條件的。

所以說,趙國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受到北方胡人的影響非常之大,讓它並不具備著完全接受和推行中原文化的先決條件,也就導致了它與魏國在發展上面的那種差距。

魏國處於中原核心腹地,具有地緣政治優勢

其次,我們上面也已經說到,魏國是地處中原核心地段的一個大國,它的東部與經濟發展具有得天獨厚優勢的齊國相鄰,齊國的經濟非常的強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帶動相應的國家的經貿發展,讓魏國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實際上是受益良多的。

同時,西部的秦國在那個時候又比較弱小,魏國完全可以透過侵佔秦國的領土來進一步的實現它開疆拓土的目的。

韓國領土狹小,天下嚥喉部位,難有穩定發展環境

韓國佔地面積比較小,經濟發展和的行政發展都比較薄弱,並不能對它的強盛造成什麼威脅;同時,它本身佔據的土地就非常具有戰略價值,既能夠從四面八方汲取其他國家的資源,同時也能向四面八方輸出它本國的文化,但韓國處於四戰之地,每次戰爭都被捲入,很難為國內發展創造一個穩定的環境。所以在地理方面的一個優越性是魏國能夠迅速強大起來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魏國率先進行法治變法

第三個原因就是魏文侯任用李悝在國內進行的法治變法;提起法制變法我們可能首先會想到商鞅,而商鞅確實是法家的一個重要人物,他在秦國所實行的法制變法也是戰國時代最完整最徹底的一場變法。

但事實上,在戰國時代第一個提出法治變法的人並不是商鞅,而是與商鞅同屬法家的李悝,李悝的法治變法更多的傾向於行政和經濟方面,在魏國可以說是引起了軒然大波的。首先,他廢除了奴隸制時代所實行的那種貴族世代承襲制度,依據個人能力的大小來安排官員,同時廢除世襲的貴族所擁有的世襲俸祿,並將這部分錢財用於發展生產。

李悝變法革除貴族利益

這一方面舉措,很大的改善了國家的發展受貴族權利的影響,可以說在整個戰國時代,李悝是第一個將變法的精力投入到革除貴族影響方面的人,對後來的商鞅變法也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影響。

畢竟貴族的權力擴大就會影響君主對整個國家的統領,甚至可能左右國家的用人制度,左右國家的生產發展制度,如此一來,一個大的國家就成為了為一個貴族而謀取利益的工具,這樣的國家是不可能發展壯大的。

李悝創立井田制,極大地提高農民積極性

因此,單從這一點上來看,李悝變法就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同時他又創立了井田制度,並且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按照土地的貧瘠程度分配給不同地區的農民,而且按照土地的佔有率來徵收賦稅,這一點極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業民族的生產積極性。

畢竟當所投入的努力所獲得的結果,大部分都會屬於自己的時候,人也就有了進行生產發展的動力,這無形中提高的生產效率,對於提高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實力有著非常大的好處。

再者,李悝建立了當時比較完備的法制制度,創立了《法經》作為魏國實施法治的一個依據,在《法經》當中明確的規定了行政、軍隊、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面的一些必要制度,讓魏國的整個國家發展變得有條不紊,每一個方面都有著可以依據的規則,人民的生活也就被規劃到了一個明確的框架之下,再進行生產發展的時候,目標也會變得十分明確。

李悝變法提高魏國軍事實力

同時,李悝所提出的這種法制政策,也成為了戰國時代比較先進的一種治國形式,在後來的商鞅變法當中,法治所體現出來的作用更加明確,對於國家發展生產的推動也十分的強大;最後,李悝還改變了軍隊人員編制,採用分層次的選拔形式來規劃整個軍隊,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單個士兵的作戰能力,同時也提升了整個國家的軍事實力。

透過這幾個方面的發展,魏國無論是行政方面還是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都有著長足的發展;這讓魏國的整個國家面貌煥然一新,也為它打開了強盛的大門。

當魏國變法時,趙國、韓國停滯不前

當魏國在經濟努力的進行變法的時候,趙國和韓國卻還停留在原先的諸侯國制度當中,它們的發展是按部就班的,我們不能說它們的發展和管理有著多麼大的漏洞,但相比於魏國這種里程碑式的創新是有著很大差距的。

所以,當魏國採用創新的形式進行變法改革時所獲得的結果,自然比墨守成規的趙國和韓國多上許多,這也是魏國為什麼會強盛起來的一個原因,更是魏國之後會登上超級大國地位的關鍵因素。即使到了今天,李悝變法也仍然是人們所要重點研究的古代變法改革。

​討論

筆者認為,魏國與韓國、趙國同出晉國,但魏國實力遠遠超出韓趙兩國,除了領土面積、地理位置以及李悝變法等因素影響外,吳起在魏國的軍事改革也是魏國崛起的原因之一。吳起為魏國進行軍事改革,訓練魏武卒,提高魏軍戰鬥力,為魏國開疆拓土。

吳起在軍事方面擁有著非常高的天賦,在整個戰國時代的歷史發展程序當中,吳起的名字都是如雷貫耳的,他為魏國所打下的領土不計其數,讓一個本身佔地面積並不是十分大的國家迅速的擴大了領土疆域。

事實上,戰國時代的國家地位就是打出來的,每個國家之間的利益紛爭不斷,國與國之間的邦交政策又十分複雜,在這種程度上,軍事實力所佔據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而基本上解決利益紛爭的方式也只有一個,那就是戰爭。

吳起為魏國打下百十座城池,打出魏國軍威

所以,有人說魏國之所以能夠成為超級大國,吳起要佔據百分之七十的功勞,因為如果沒有吳起為魏國打下其它國家百十座城池的戰功,那麼魏國也不可能有後來那般強盛。

吳起在軍事方面所做出的貢獻不僅是停留在開疆拓土上,他為魏國訓練出來了一支完整有序而且裝備精良的部隊,與李悝建立的武卒制度相結合,魏武卒的盛名在整個戰國初期是響徹整個天下的,同時在吳起的帶領之下,魏武卒可以說是無往不勝無堅不摧,為魏國攻城略地​開疆拓土。

事實上,魏國實力的迅速衰弱,就是在魏武卒幾乎全軍覆沒之後,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一個有魏武卒支撐的魏國實力到底有多麼強盛了。

趙國變法時,秦國已經完成商鞅變法

但相比於魏國在軍事方面的這種長足發展,趙國和韓國同樣沒有什麼作為,韓國的申不害變法是與秦國商鞅變法同時的,而且還不能稱得上是一種徹底的法治變法,後世的歷史學家們更傾向於把它歸結於“術治變法”一類。

這種變法是弊大於利的,甚至可以當作是韓國最終滅亡的一個原因,而趙國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變法是在戰國中期的時候,那時的秦國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商鞅變法;所以說戰國初期的時候,趙國和韓國在發展上面所做出的改良和創新,遠遠比不上魏國,自然也就只能夠被魏國甩在後面了。

綜述

筆者認為,三家分晉之後,魏國領先於趙國和韓國強盛起來並非是沒有原因的,它在行政體制變法上的改革、在軍事變法上的創新,以及它對於自身發展優勢的利用,都是這趙、韓兩國遠遠不及的。

由此可知,一個國家的發展必須要具有危機意識,必須要意識到歷史的潮流,才能夠做出相應的應對,在韓、趙、魏這三個國家剛剛成立的時候,它們的實力是差不多的,可是魏國選擇了變法創新,而趙國和韓國選擇了墨守成規;所以,在戰國初期它們的地位也就大不相同。

趙國成軍事強國,韓國成崇尚陰謀權術的國家

到了戰國中期,趙武靈王吸收了北方胡人的作戰優勢,在國內掀起了一場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讓趙國的軍事實力突飛猛進,成為了能夠與秦國相提並論的諸侯強國,而韓國卻在術治變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將一個忠勇正直的國家變成了一個崇尚陰謀權術的國家。

韓國在抗秦的道路上,不是招兵買馬改革創新,而是不斷的利用陰謀詭計企圖實現國家發展的安定,卻在鄭國疲秦之後招來了秦國的討伐,也成為了秦國在滅國之戰過程當中首要消滅的一個諸侯國。

這也告訴我們,國與國之間的發展絕對不能停滯不前,人們總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其實國家的發展也是如此,有一瞬間的停滯不前,就會被其他的國家所超越,自然也就沒有辦法保證自己的宗廟社稷了。

戰國初期魏國選對道路,中期秦國選對了變法

因此,魏國的強盛其實為其他的各大諸侯國敲響了警鐘,讓它們明白了變法的重要性,可以說拉開了整個戰國時代變法的序章,之後又出現了秦國的商鞅變法、韓昭侯的申不害變法、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變法、齊國的齊威王變法、燕昭王的樂毅變法……。

這些變法的實施,對於整個中原地區的局勢有著很大的影響,同時變法的性質和效果在這個時候的對比也就顯得尤為重要;當一個國家在選擇創新發展的時候,也不能單純的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需要明確國家發展的最終目的,明確歷史發展的潮流到底是什麼?

如此才能夠選擇一條最適合整個國家發展的道路,戰國初期的魏國選對了,戰國中期的秦國也選對了,所以這兩個國家一個在戰國前期有著絕對的話語權,一個在戰國後期的時候有著絕對的行動權;因此,把握好時機、把握好人才、把握好變革的形式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們當代人所需要努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戰國策》、《呂氏春秋》、《左傳》、《漢書》、《史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