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同樣是“咫尺天顏”,慈禧能讓袁世凱害怕到出汗,光緒為何就不行

因為“維新變法”讓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之間的關係逐漸緊張,為防萬一,慈禧太后同意了榮祿出任“北洋大臣”掌握大清兵權的奏請;於是,手握七千新軍的袁世凱便成了光緒皇帝唯一可能拉攏的武裝力量。再加上慈禧太后要求光緒皇帝陪同自己前往天津閱兵,為防止閱兵過程中發生意外,光緒皇帝決定提前召見袁世凱,拉攏之。

只是,繼光緒皇帝以後,慈禧太后亦召見了袁世凱。按照袁世凱的話說,皇帝和太后的召見都是“咫尺天顏”,可第一次見到光緒,袁世凱反應平平;但第一次見到慈禧,袁世凱卻直言被嚇到瘋狂出汗。

那麼,同樣是“咫尺天顏”,袁世凱為何如此畏懼慈禧太后卻不害怕光緒皇帝呢?

我們先來看下光緒皇帝召見袁世凱的現場——見到袁世凱,光緒皇帝第一句話就表現出了拉攏的意圖,先予以誇讚:

“朕很知道你,都說你兵練得好,學堂辦得也好,連洋人都稱讚!”

按照正常流程,接下來是常規的謙虛謹慎的時候,更是趁機逢迎拍馬的絕佳機會,袁世凱能輕鬆應對李鴻章和榮祿這兩位老妖怪,應對光緒這位年輕的皇帝自然也是得心應手。

如何迴應領導的誇讚是有標準答案的,大致不離“上有英明領導,下有實幹部屬”,你自己的功勞何在,領導心中有數,不用提也不能提。本著這個基本原則,袁世凱給出了無可挑剔的回答:

“這是皇上聖恩,將士用命,臣何功之有!”

注意,這一問一答乃系標準的君前奏對,並無特殊之處,袁世凱甚至在心中已然演練了很多遍。既然對話都在自己的預料之中,自然毫無壓力,就算心存敬畏也只是因為初見天顏的緊張所致。

可光緒皇帝接下來的一段話,則讓袁世凱心中的敬畏全部消失。

“你要多練些精兵,以備國家之需!這樣吧,以後,那個直隸按察使就不要做了,朕命你為兵部候補侍郎,以後專管練兵的事。”

先是正面誇讚,又是加官進爵,光緒皇帝到底年輕,第二句話就急切表明了自己的拉攏意圖。如此一來,光緒皇帝就立馬從“絕對權威”變成了“有求於人”,威懾力、壓迫感頓時消失。既然你都有求於我了,我還怕你幹什麼,袁世凱心中的畏懼感進一步消失,給出的回答也更為官方和敷衍:

“臣一定要兵練好,不負皇上期許!”

完成拉攏以後,光緒皇帝自然要提出具體條件:

“下個月,朕要陪太后到天津閱兵,到時候你用西法練的兵,朕要好好看看!”

朕已經對你加官進爵了,下個月的“天津閱兵”希望你心裡有點數,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站位。

袁世凱一聽,機會來了,這個時候正是伸手要權力的絕佳機會,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袁世凱趕緊給予光緒皇帝暗示:

“榮中堂已有訓示,讓臣做好準備!”

“小站新軍”在編制上歸“北洋大臣”榮祿節制,就算我對皇上忠心耿耿,我也不敢違背榮祿的命令。

光緒皇帝會意,立馬滿足了袁世凱的條件:

“你既是兵部侍郎,以後小站軍便不受榮中堂節制,你與榮祿可各行其是!”

一句話,袁世凱不再受榮祿節制,直接向光緒皇帝負責。區區幾個來回的對話,袁世凱不但榮升二品大員,手中權力還脫離了地方約束,成為了手握精兵的實權諸侯。雖然,這一切恩典均來自光緒皇帝,但因為目的性太過明顯反倒讓袁世凱忽略了恩典而只記住了目的。

總之,此時的袁世凱不認為光緒皇帝是皇恩浩蕩,是為了利用自己而進行的針對性封賞。所以,光緒皇帝這一特殊恩寵,袁世凱並沒有“謝主隆恩”,而是再次給予了官方迴應——“臣遵旨”。

好了,看完了光緒皇帝召見袁世凱的現場,我們再來看下慈禧太后召見袁世凱的過程:

和光緒皇帝等待袁世凱覲見不同,慈禧太后讓袁世凱跪了許久才姍姍來遲;慈禧太后出現以後,並沒有急著說話,而是拿著眼鏡仔仔細細地給袁世凱相了一會面。

慈禧太后這接連的操作就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製造緊張氣氛,讓袁世凱先處在一種未知的恐慌中。權威來自神秘感,而這種神秘感就是慈禧太后今日震懾袁世凱的主要工具。

氣氛的營造、神秘感的維護已經讓袁世凱開始發抖,但慈禧太后震懾袁世凱的過程尚未結束。

看了袁世凱一會後,慈禧太后說道:

你就是那個袁……

慈禧太后雖然從未見過袁世凱,但“袁世凱”這個名字已經無數次出現在了她的耳朵裡;更何況,慈禧太后召見袁世凱是主動為之,絕對不可能出現忘記名字的低階錯誤。她之所以有此表現,和前面製造的緊張氣氛一樣,也是為了讓袁世凱清楚一個事實:你一個小小的“練兵統領”還沒資格讓我記住名字!

“權力的權威”造成了“高高在上的姿態”,“高高在上的姿態”同樣維護了“權力的權威”,兩者相輔相成、互相影響,慈禧太后假裝不識袁世凱的表現就是為了營造“高高在上”的形象,也就是維護自己的權威。

袁世凱趕緊報上自己的名字以後,慈禧太后給出了第一個問題:

袁世凱,皇上召見你時都說了些什麼呀?

沒有評價,沒有態度,甚至連點召見外臣的寒暄都沒有,上來就直奔主題,直擊命門,這種簡單粗暴的提問方式只會讓袁世凱產生一種想法——我是不是做錯啥事了?

心存疑惑就會胡思亂想,胡思亂想就會心生忌憚;袁世凱心生忌憚,慈禧太后才能掌握對話的主動權,始終壓制並威懾住袁世凱。

不明白慈禧太后提問的真正意圖,袁世凱只能趕緊回答:

皇上問微臣有關練兵的情形,皇上讓微臣為了朝廷好好練兵!

這裡, 袁世凱刻意隱瞞了自己不再歸屬榮祿節制的內容,因為這是光緒皇帝拉攏自己的條件,更是慈禧太后必然會產生猜忌的所在。只是,這種事情怎麼可能瞞得過慈禧太后遍及各個角落的眼線。

一聽袁世凱不老實,慈禧太后並並沒有發作,只是輕描淡寫地追問了一句:

就這些嗎?

職場生活中,需要記住這樣一句話:脾氣暴躁、點火就著的領導並不可怕,和藹可親、沉默寡言的領導才是真正的老虎,猜不透、摸不清、惹不得!袁世凱隱瞞了關鍵資訊,慈禧太后就立馬發作,大聲呵斥;如果袁世凱再有更大的過錯,慈禧太后難道命人將其拉出去砍了?

曾國藩《挺經》中的第一條就是“勢不可用盡”,使用權力的過程中,始終留有未知空間才能讓人真正的心生忌憚。慈禧太后雖然只是輕聲問了一句,但袁世凱並不清楚這句問話背後到底有多危險,這種未知的恐懼才是真正的無解。

很明顯,這句問話讓袁世凱倍感壓力,趕緊給出解釋:

就這些!啊,稟太后,皇上還問了微臣一些情況,但主旨確實和練兵有關!

先強調“就這些”是為了表明自己上一句回答並沒有說謊;給予追加說明是為了迴應慈禧太后的不信任。袁世凱的這兩句話合起來就是告訴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召見我只是為了詢問練兵事宜,就算皇上有別的意思,我也只認為僅和練兵相關,我沒聽出來也不會聽出來有別的意思。

意思很明確:皇上拉攏我了,但我不答應,請太后給予最終指示!

我們再來看慈禧太后的操作——讓李蓮英交給了袁世凱一本書,然後問道:

這本書讀過嗎?

隨時改變對話內容,讓對方跟不上自己的邏輯思維,也是掌握對話主動權的有效辦法。此時的袁世凱還在思考慈禧太后會如何看待自己的說謊,慈禧太后就立馬轉變了話題,問及了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這陡然的轉變更讓袁世凱陷入未知的恐慌中。

職場生活中,領導營造神秘感、權威性最常見的辦法就是找些養生冷知識、冷門小故事或者小受眾書籍來賣弄自己的博學和見多識廣。慈禧太后的這本書乃系張之洞的呈貢,外人很少觸及,袁世凱當然沒有讀過。

眼前這位老太后的神秘感進一步抬升,權威形象甚至悄然塑造完成了。

接著,慈禧太后下達了命令:

隨便找一段,念念!

袁世凱讀完這段書以後,慈禧太后給出了問題:

張之洞這新舊之論,說的是什麼意思?

隨便找一段都能讓慈禧太后找到話題,而且還恰巧和正在進行的“維新變法”息息相關,這樣的慈禧太后已經不是人了,已經成精了!只是,請注意,這本書已經翻好了位置;而且,根據鏡頭畫面顯示,慈禧太后想聽到的“新舊之論”正是這頁書上的單獨標題;也就是說,慈禧太后雖然讓袁世凱“隨便找一段”,但袁世凱會讀哪一段,慈禧太后早就心中有數了。

所以,哪有什麼“未卜先知”、“大智近妖”,只是處處留心、處處用心、處處精細處理而已!

袁世凱雖然沒有讀過這本書,但卻知道張之洞是慈禧太后的人,所以,就算他不清楚這段書的真正意思,就算他不清楚慈禧太后的真正態度,也肯定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回稟太后,在臣看來,都是至理名言!

慈禧太后對袁世凱的回答非常滿意,終於進入了這場對話的主題:

你有這個見識還算是聰明!變法自然是要變新,但是維新也還是要知舊,雖說是破舊才能闢新,但是沒有舊,這新又從何而說呢!

一句話,慈禧太后已經對“維新變法”不滿了,甚至已經對堅持“破舊推新”的光緒皇帝不滿了!

只是,慈禧太后為什麼說這些呢?她轉向李蓮英,問及了這本書的寫作時間,李蓮英迴應“一年前就開始寫了”。注意這裡的關鍵點——張之洞寫書的時間,要早於“維新變法”。

也就是說,張之洞的見識要領先於“維新派”,慈禧太后手下的老臣才是真正的國之肱股。

然後,慈禧太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袁世凱,你聽見了吧,這才叫老成謀國,你要多學著點!

沒有拉攏、沒有示恩、更沒有冠冕堂皇的官方要求,只是建議袁世凱向一位封疆前輩學習;但慈禧太后的暗示卻非常明確,那就是讓袁世凱跟隨張之洞的腳步,認清“維新派”的真實面目,向自己靠攏。

光緒皇帝的“說了等於沒說”和慈禧太后的“沒說等於什麼都說了”,壓根就不在一個境界,給袁世凱造成的影響力和壓迫感自然不能相提並論。

袁世凱隨後給出的“臣謹遵懿訓”,雖然類似於迴應光緒皇帝的“臣遵旨”,但從其顫抖的語氣中我們也能感覺到明顯的區別——“遵旨”,只是敷衍,只是照流程給出標準回答;“謹遵懿訓”卻是發自內心的臣服,堅決執行的態度!

最後,慈禧太后不但沒再給予另外的指示,甚至連個招呼都沒打就徑直離去。再一次讓袁世凱認清了自己壓根就不算一根蔥,根本不值得慈禧太后主動拉攏的現實。如此慈禧太后,袁世凱必然會由衷給出了一句感嘆:

天顏咫尺,咫尺天顏,我今兒個算是領教了太后的威嚴!

一個是勢單力薄,尚需尋求自己幫助的光緒皇帝,一個是勢力強大,甚至不將自己放在眼裡的慈禧太后,袁世凱想要尋求進一步發展自然要抱一個更粗的大腿。很明顯,慈禧太后更符合袁世凱的要求。

(文章僅依據電視劇《走向共和》的演繹情節展開,不以真實歷史為依據,煩請讀者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