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安史之亂唐軍和叛軍的戰略水平是不是都不怎麼樣?

安史之亂打了七年多,唐朝方面換了三個皇帝,安史叛軍則換了四個,同時這是一場虎頭蛇尾的叛亂和平叛之戰,在戰略上確實也沒有多少值得稱道的地方。1,李隆基最初的戰略李隆基最初不相信安祿山反了,但當他確認了這一訊息後其實也並沒有慌。李隆基的戰略是這樣的:以封常清、高仙芝在京城臨時招募人員,出兵東都洛陽阻擊安祿山,以此等待哥舒翰的河西、隴右兵的到來。同時,以郭子儀、李光弼從河東入河北,圍魏救趙。當時的唐軍,以哥舒翰的西方二師和安祿山的東北三師最強,以哥舒翰對陣安祿山,再以李郭襲擾後方,大唐並沒有到生死存亡之際。

可是,封常清臨時招募的軍隊毫無戰鬥力,被安祿山擊敗,丟了洛陽,封常清在敗退的路上遇到高仙芝,勸其退守潼關。封常清丟洛陽,高仙芝不戰而退守最後一道防線潼關,李隆基大怒陣斬二人。之後,李隆基又催哥舒翰出潼關戰安祿山,哥舒翰出關後中了埋伏,2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哥舒翰本人也被俘虜。潼關一丟,長安不保,李隆基這下徹底慌了,於是由陳玄禮護駕逃亡蜀中。2,安祿山的戰略安祿山以清君側為由從范陽起兵,兵鋒直指兩京――洛陽和長安。在連敗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三將後,安祿山佔領洛陽和長安,大唐一時似乎真的要亡了。所以,李隆基的戰略失敗了,李亨登場。

3,對於李亨來說,平叛和保皇位哪個更重要?馬嵬驛之變後,李亨北上靈武,並自立為帝,奉李隆基為太上皇,這其實就是篡位。之後,李亨調郭子儀、李光弼從河北撤兵,回師護駕,唐軍此前的戰果盡失。至此,此時的唐朝便有了兩個權力中心――李隆基和李亨。為了制衡李亨,李隆基冊封其另一個兒子永王李璘為山南、江西、嶺南、黔中四道節度使,領江陵大都督,東巡鎮守江陵。不過,李璘最終被李亨所敗,李隆基失去了最後相爭的本錢。之後,李亨借兵回紇,收復長安,唐朝又完成了絕地反擊。然而,在圍剿叛軍的過程中,李亨又開始忌憚其子天下兵馬大元帥李豫,唐朝的皇帝們總是對自己的兒子不放心,這大概是李世民中下的惡果吧。

收復兩京的唐軍氣勢如虹,以九節度使圍攻安祿山之子安慶緒,但李亨卻將李豫從前線調回,讓九節度使互不統屬。最終,唐軍大敗,洛陽再次淪陷。在李亨眼中,皇位其實才是最重要的。4,叛軍的自相殘殺與唐朝內部的互相猜忌相比,安史叛軍則是自相殘殺。安慶緒殺其父安祿山;史思明殺安慶緒;史朝義殺其父史思明若非如此,唐朝想要平叛其實還真的是很難的,安慶緒和史朝義威望不足,無力駕馭安祿山的眾將,於是便給了唐朝分化的機會。5,李豫無奈的選擇公元762年,打了七年後,李隆基和李亨先後去世,李豫即位,是為唐代宗。李豫以僕固懷恩率兵攻打史朝義,僕固懷恩的意圖是隻殺史朝義,其餘只要投降,全部赦免。

於是,史朝義眾叛親離,其部將張忠志、田承嗣、李懷仙全部投降,史朝義自殺,安史之亂至此名義上結束了。6,河朔三鎮李豫為了籠絡安史降將,任命張忠志為成德軍節度使,並賜名李寶臣;以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以李懷仙為幽州盧龍節度使。這便是河朔三鎮,安史亂雖平,但河北也事實上從唐朝獨立了出去,河北三節度使只是不稱帝造反了而已。總之,按唐朝的實力,安史之亂原本不會打這麼久,但由於唐朝內部李隆基、李亨之爭,李亨對其子李豫的猜忌;由於唐朝沒有完整的戰略和統籌,至使唐軍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取勝之機,而且到最後也沒有徹底解決安史叛軍,並導致了河朔三鎮的割據和事實上的獨立。

至於安史叛軍,在安祿山死後更沒有整體的戰略,其內部的自相殘殺已經註定了必敗之局,能拖七年多,其實要拜李隆基和李亨所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