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道德經》第九章|得道之人,都是善於尚虛持虛之人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九 章

持 而 盈 之 , 不 如 其 已 ﹔揣 而 銳 之 , 不 可 長 保 。金 玉 滿 堂 , 莫 之 能 守 ﹔富 貴 而 驕 , 自 遺 其 咎 。功 遂 身 退 , 天 之 道 也

這一章講道家所忌諱的滿。滿對應的是虛。這是一種先否定再立論的手法。

排除了滿,自然虛就立起來了。

所以,讀懂這一章重點在

天之道也這幾個字

。並不是告誡大家要曉得功成身退的道理,

而是告訴大家要持虛,用虛的道理。

天之道,周行而不殆,獨立而不改,之所以能做到這點,是因為天道尚虛。

又因為天法道。所以天道實際上就是太極之道。由此

,又回到了太極這個根本。

所以,我說,

道德經字字句句無不關涉太極,在於人要善於悟,要善於貫通。

若是僅僅糾結於這一章的文字,實際上是啥也讀不出來的,學到的無非是一點俗世的大道理,和道德經的旨趣無關。

持盈是俗世的人經常乾的事情。一個人心中全是名譽,地位,利益,被這些充斥在心中。這實際上是遠離了道的。

真正的大道是尚虛。讓自己的心靈乾淨,清澈,純粹。迴歸那個素樸心,乾心,道心。

迴歸這個道心,看似無為,看似消極,實際上是大智慧,無所不為,無為而無不為,是聖人的境界。

天之道就是無為的典型代表,不居功,不自恃,不佔有萬物,不自伐其功,完全做到了生而不有為而不恃,所以天道無有任何的私信雜念,自然也就不會滿了,也不會盈了。

這和俗世大道理是兩回事。很多註解無非是告訴你功成身退的道理。若是如此,我問你,如何才能做到功成身退呢。

這個

如何做到功成身退才是本章的旨趣所在,這才是入的道德經的門。

顯然,就是

要象天道那樣,尚虛,持虛。無為。清淨。

做不到這個清淨心,道心,一定不可能做到功成身退的。即使有的人功成身退了,還是貪圖名字地位的。

所以,老子是在告誡大家,要修身,要修得象天道那樣。

很多人闡釋這一章,會引用歷史上很多的典故故事來佐證功成身退的道理,這和道德經毫無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