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如果東吳不借荊州給劉備,能否與曹魏平分天下

一、赤壁之戰與荊州易手。漢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在基本平定北方後,率大軍南下。此時劉表新亡,其子劉琮不戰而降,曹軍順勢佔領了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

在既得江北地區後,劉備與孫權也紛紛伺機而動,分別佔據了荊州南部的地區,此時荊州一地,開始一分為三。與此同時,孫劉聯軍也開始與曹軍對峙,並於赤壁展開激戰。赤壁之戰後,曹軍銳氣大傷,加之軍中瘟疫橫行,於是暫且退守北方,但仍留有重兵雄視江南,伺機再行南下。而劉備和孫權獲勝後,也未敢輕敵,繼續以聯軍的名義枕戈待旦。隨著劉表病逝、劉琮降曹和赤壁之戰的發生,荊州被一分為三,分別由曹操、孫權和劉備佔據。

二、劉備在荊南四郡的擴張。戰爭的勝利果實,自然是以出力多少而分配的。在赤壁之戰中,劉備兵少將寡,主要是孫權出力最多。因而,兩家勢力對長江以南的荊州數郡,有了很大分歧。不過,劉備先是借劉表長子劉琦之名,上表朝廷,為其“討要”了荊州刺史一職,除據有江夏和南郡的各一部分外,還乘機出兵徹底佔領了荊南四郡。

然而,劉琦短命,不久因病去世。劉備乾脆賴在荊南四郡不撤,並加強了對孫權的防禦。礙於孫劉聯軍的“情誼”,並考慮到北方曹操的威脅,東吳也未強行出兵奪取。孫劉兩家便繼續分別佔領著荊州南部地區,同北方的曹軍繼續對峙,並時常爆發小規模的軍事衝突。

三、借荊州的歷史真相。世人皆知一句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而借荊州,也被後世的歷史小說演繹地惟妙惟肖。而且,在正史《三國志》中,也有孫權向劉備索要荊南諸郡的記載。但在軍閥割據、群雄逐鹿的時代,無論是“借”還是“討”都需要用實力說話。

赤壁之戰後,劉備雖弱,卻也不至於被東吳吞併;東吳雖強,倒也無力輕取荊州。於是,雙方便形成了“借荊州”的共識。只是,劉備這一借,就根本沒有打算還的意思。這一點,在其奪取益州、漢中後的表現,便能說明一切。可惜,受實力影響,關羽不但未能守住荊州,連自己也命喪黃泉。

四、若孫權獨佔荊州,可與曹操平分天下麼?這個假設雖然與歷史不符,但也不妨略做設想:如果赤壁之戰後,孫權驅逐或消滅了劉備,得以佔據長江以南的荊州地區,足以與曹操劃江而治、平分天下麼?我想,這是很難的。

要知道,赤壁之戰後,並非驟然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而是經過數年後,才形成了曹、孫、劉三家鼎足的局面。因為,當時益州有劉璋、西涼有馬騰、漢中有張魯、遼東有公孫康,各方勢力仍不容小覷。而且,以當時孫權的實力,也很難長期與曹操對抗。而且,以曹操的個性,也是不會允許有人與之“平分天下”的。

所以說,荊州本非東吳所有,也談不上由其借於劉備。這其中“借”與“還”,不過是弱肉強食的表現而已。即便孫權佔據了荊州南部,也不能與曹操“平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