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昂首金牛換下俯首綠牛,上交所換牛意欲何為?

上交所換牛了,這是一個心理暗示,換牛,也許就是明示的風向標。

週一,比A股波瀾不驚的行情更吸引人的是上交所換牛的訊息。

從“老牛”的照片可以看到,上交所原本擺放的“老牛”雕塑整體呈現出“牛頭向下”的姿態,也因此沒少挨批評。

中國股市的死多頭代表,號稱“散戶良心”的分析師李大霄同志這樣說過說:“這是老牛,我多次向上海和上交所相關部門提意見,又黑又瘦又小,一點朝氣都沒有”。

如今,上交所看來是真把李大霄的意見聽見去了,換來的新牛昂首挺胸,抬頭望天。

當然了,看空的解讀是永遠不缺的,知勢君這裡有機構朋友也說,這牛望著天,這是“看空”啊。

牛市這個詞,一直是刺疼中國股民心中最軟處的那根刺,尤其是通常用來衡量市場狀態的上證指數,更是讓人又愛又恨,與中國男足一起並稱扶不起的阿斗。

2005年,A股突破2200點後走出超級藍籌牛市,2007年的6124至今仍然是歷史高位。2009年至今,A股10年一夢上幅為零,至今仍在3000點附近來回徘徊。

這10年來,A股走過不少彎路,IPO規則改了又改,肥的只是融資的企業,結果就是企業拼命上市、市場高度散戶化以及上市公司熱衷玩會計遊戲。監管層最近這兩年才下狠心刮骨療毒,開始清退不合格的企業,但這只是規範治理的起步,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是否有牛市,必要的一點是資金;而資金如何有序的博弈,也就是市場生態是否良好,決定了資金入場之後到底是走瘋牛還是理想中的慢牛。

這裡面,當然也走過不少彎路。比如,迷信機構投資者,結果發現國內的機構只不過是一群大散戶。最近這兩個季度以來,國內機構追漲殺跌,而以北上資金為代表的外資則一路增持——這樣的反差,也許讓高層下定了決心——要改變生態,需要引入鯰魚。

外資,就是那條鯰魚。

根據交易所資料顯示,過去三個月,陸股通資金北上購買了1174億,呈現加速購買趨勢。這還不夠,MSCI將於中國時間11月8日凌晨6點發布新的擴容方案,11月26日收盤實施,27日生效。也就是說,他們還要買。

根據此前公告,11月A股擴容安排,MSCI新興指數中的A股大盤股納入因子將從15%提升至20%,帶來的被動增量資金規模將為歷次最高,國金證券預計為493億人民幣,大盤股和中盤股被動增量資金分別為281億人民幣、212億人民幣。

從宏觀上看,外資買A股的理由太簡單不過了,人民幣資產能提供的無風險收益率(約3%)對於他們國內的負利率來說,實在太有吸引力了。而且還能賺匯率之後,再賺股利和股價。

而對於我們來說,A股是一個減持需求很巨大的市場,高層很早就定調“股投不炒”,所以,更聰明的做法是,跟著外資走。那麼外資偏好是什麼?

核心的一點是:高ROE、高股息率

其中,非常符合外資購買偏好的有:其一:水泥、醬油、白酒。其二:大科技、藍籌。另外的高股息,當然首當其衝就是銀行了。

在這樣的節點上,三季度大幅減倉的內資其實心裡是很忐忑的。而外資帶來的“化學反應”或者“鯰魚效應”是這樣的:

外資機構:我要買買買!

內資機構:我想賣?再等散戶上鉤,嘿嘿嘿!

散戶:我跟還是不跟?

交易所:來咯,換牛咯!

散戶:跟!

內資機構:都跟?三季度賣多了,等等我!

所以,交易所用心良苦。換牛這個心理暗示,要做給誰看呢?

換牛當然換不了牛市,但換牛是一種態度。11月,MSCI建倉,中美貿易籤協定,大機構做年底市值,創業板改革吹風,RCEP簽訂,林林總總,都集合在這個月。

風來了,火星也能燎原。換牛,也許就是明示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