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李世民為什麼發動玄武門之變?他奪權後都做了什麼

大唐盛世的繁華與強盛是我們所向往的,更是標誌著封建時代的

第二個

盛世時代,是個

自信、開放、進取

的國度。直到現在還有

唐詩三百首

的吟唱,可見那個時代的輝煌盛世。但作為開創這個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李世民,除了有這些豐功偉績之外,還有

不為人知

的另一面。

那就是他的皇位繼承,並不是那麼

光彩

,甚至還帶點血腥的上位。在他之前有一位正位太子,還有一個現今的皇帝。因為他的兵變,導致太子死,皇帝退位,而他順利上位。這一切的代價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尤其是他的

後續處理

,使得唐朝史官不敢輕易寫於史書之中,直到唐滅,才逐步揭開那段

不堪回首

的往事。

一、“玄武門之變”的前後

隋末天下大亂,割據勢力群起爭雄,直此大爭之世。李氏也開始起兵建唐,開始自己的統一

平叛

程序。只是其中李世民的功績卻是

無可替代

的。唐朝

大半個

江山,都是他打下的。不僅自身才能顯著,而且麾下猛將如雲。

天下平定,面對帝國的

治理

問題,以及皇位繼承關乎

國本

的問題,成為當務之急。只是這其中有個嫡長子制度問題,也就是唐高祖李淵的嫡長子李建成被立為太子。而兒子李世民卻功勳太大,對於如何

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

,是最為讓他頭疼的。

而且其在唐朝政權穩定的

過渡階段

,曾明確提出,只要李世民能夠解決唐朝的危機,則太子之位必是歸他。只是事情卻沒有這樣發展。反倒發展為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之間對於皇位的

爭奪戰

當爭鬥進行

關鍵性

的階段,面對不利局面的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以兵變解決一切障礙。最後的結果是太子李建成

沒有防備

,被直接射殺。李世民割下李建成的頭顱,逼迫李淵退位,傳位與自己。這才有李世民的繼位,他不是正式順位繼承,而是透過不光明的手段,

以禪讓的形式

,進行登位。

二、奪權之後的勵精圖治

為了證明自己是個合格的皇帝,他開啟了唐朝歷史上的第一個

治世

時代,那就是“

貞觀之治

”。他是一位比較

瞭解民情

的皇帝,常年征戰,知道民眾最需要的是什麼。國家百廢待興,又該如何應對。更是親眼見證隋帝國的

興衰過程

。同時更是知道,應該如何平息叛亂的

根源

那就是與民生息,恢復生產。只要有穩定的環境,清明的政治,

完善的獎勵機制

,則必能

彌補隋末之亂的創傷

,以及自己的名聲問題。透過他對朝堂內部的革新,尤其是虛心納諫,使得唐朝很快恢復穩定,一改隋末的

亂世局面。

尤其是對於北方遊牧民族的

態度問題

剿撫並用

,很快解決突厥問題。使得唐帝國的威嚴響徹草原部落,因其愛民主張,得到諸部族“天可汗”的聲望。透過這一系列的成果,來證明自己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也是一個明君,並不比父親與大哥做得差,甚至更強。

三、對待政敵親族的態度

這麼一位功勳卓越的帝王,卻也有他

不為人知

的另一面,那就是對於太子一黨的

冷酷態度

。不僅是對於太子以及李元吉

進行殺戮

,更是對於太子的五個兒子,也不放過,斬草除根。就是李元吉的兒子也被削籍為民,

發配邊疆之地

,進行流放。

而且還強佔李元吉的妻子,作為自己的妃子,並以兒子作為要挾,

讓其屈服

。對於政敵大規模的屠殺,要知道太子

李建成的勢力

,也並不差。是有一定的根基的。當時效忠太子勢力的力量也不少。

大清洗的後果,就是面對突厥人的突襲,只能

進行妥協

,簽訂屈辱的“

渭水之盟

”。這也是當時

兵變的後遺症

,使得唐朝的軍隊戰鬥力下降一半,使得軍心動盪,難以恢復

鼎盛狀態。

另一方面則是開歷史之

先河

,修改歷史記錄真實性,就是

以他為開端的

。這就導致史官只能遵從他的意志,對於這一段歷史進行美化,否則身家性命不保。對於太子李建成一黨則被進行

黑化

,以詮釋李世民

得位之正

結語:

但即使再掩飾,也只能掩飾一時。不敢

正視

那段歷史,也說明他的心虛。但對於政敵的殘酷打擊,也是他當時必須做的。否則還會有

更大的波動

。只是凡事要有一個限度,既然

掌控大局

,就沒必要趕盡殺絕。

直到唐朝滅亡,那段歷史的真相被揭露,也知道這位“

天可汗

”的另一面。不可否他的功績,換一個人能否取得他的成就,還是兩說。

算是功大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