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大齡單身女青年如何跟時間賽跑,找到真命天子?

今年一系列的突發狀況一直讓我以為年才剛剛過完,直到前幾天我突然發現,2020年已經過了4個月,也就是三分之一了。

當我意識到時間這麼快,一下子就有了一點小焦慮。

一部分關注我的同學可能比我還要焦慮,原計劃2020年脫單,現在還沒來得及開始約會,搞不好又要完不成今年份的戀愛KPI了。

對於女生的婚戀問題,似乎一直有兩種幾乎完全相反的說法。

第一種是,女生的最佳擇偶期就那麼幾年,再怎麼說男女平等,30歲的女生普遍沒有25歲好嫁也是客觀事實,必須抓緊時間。

第二種是,結婚不是買菜,搶得越快越新鮮,多給自己兩年時間,變得更優秀,說不定還能遇到更好的男人。

每次女生拿著這兩種觀點來問我,我也只能給出一句看上去很像廢話的結論:

兩種說法都有道理,要辯證看待。

先不要急著關頁面。

今天這篇文章的意義就是要說清楚,這兩種說法有道理的部分分別在哪裡,以及,如何取兩者的精華,制定你的專屬脫單策略。

先說,找男朋友要不要快?

當然要快。

就算把所謂的“黃金擇偶期”拋到一邊,只純粹說享受戀愛這件事,也肯定是能早就早。

隨時想談戀愛,或者遇到了心儀的男生,隨時就能拿下他,多一天都不要耽擱,這毫無疑問是好事。

反過來說,我認識一小撮同學,從兩年前關注我的時候就說要脫單,兩年後……還在說。

這就很可惜了,明明想找男朋友,一直拖著不找,委屈的還是自己。

可能這些同學要說,我是真的想找,但是沒時間,不知道去哪兒找,社交圈太小,怕遇到渣男……

OK,這些理由都成立,不僅你會有這些困擾,每個人都會有。

但是,有的人就能克服,就能穩準狠地快速出手拿下心上人,有的人就只能一直拖延下去。

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後者肯定是浪費了更多的時間。

所以,我一直鼓勵每一個想談戀愛的同學,一旦有了這個想法,就立刻付諸行動。

甚至說得再廣泛一點,不僅是想談戀愛要快,任何對自己有益的想法,一旦確認了,都最好能立刻落實到行動上。

拖延症,是最沒有意義的一種內耗。

前幾天特別火的,周揚青羅志祥分手的事情。

周揚青提到,她曾經也發現過羅志祥劈腿,但她並沒有及時分手,而是抱著一絲幻想,又拖了一段時間。

結果是什麼呢?

九年戀愛也沒修成正果,羅志祥變本加厲地出軌,約炮,甚至“多人運動”……

看來,不僅搞定男神要快,踹渣男也要快。

這就像打獵,瞄準獵物扣動扳機的那一刻,必須出手果斷。

猶豫手抖,只會把獵物放跑,你空手而歸。

但同時要注意的是,打獵是隻有“扣動扳機”一個動作嗎?

當然不是。

你要先埋伏好,等待獵物出現,瞄準它——這就是一段比較漫長的時間了。

再往前推,你要捕捉的是哪一種獵物,它會在什麼時間段,出現在哪一塊領域內,什麼樣的誘餌更容易吸引它出現……

這些,需要你在出發前很久,就預先做好功課。

這也是先前的另一種說法,談戀愛要慢下來的原因。

你會發現,這是兩條完全不同維度的事情——行動要果斷,但行動前的觀察和決策,需要耐心和冷靜。

相對而言,行動要快更容易理解,就是遇到了心上人不要扭捏,把握機會。

觀察和決策這一塊,或許更難把控——觀察多久算夠?萬一觀察太久了,又把行動的機會錯過去了,把人家放跑了怎麼辦?

這個部分如果展開細講,至少夠寫一個長篇系列。

今天先講一個可能你們最容易用得上的:

時間有限,身邊的異性資源也有限的前提下,怎麼最快地找到一個你相對滿意的人?

先說一下限定條件。

我們的時間很寶貴,越快遇到真愛,才能有越多的時間享受愛情。

那麼,有限的時間,肯定也只能遇到不算太多的男人,一百個異性排排坐任你挑選的情況,只會發生在古代皇帝選妃,與我們無關。

最後,你pass掉一個男人之後,理論上是不太好回去再找他的,所以,這基本上一個不可逆的選擇。

在這樣一系列限定條件下,產生了一個數學概念——37%法則。

一句話概括就是,在你人生總程序的在37%這個點上,有最大的機率,選到最好的結果。

至於為什麼是37%,這經過了數學家的精密計算,運算過程太過複雜:

……還是直接說它該怎麼運用吧:

如果你這一輩子會遇到10個追你的男人,那麼前三個(也就是前37%)直接pass掉,但你要記住,前三個裡面最優秀的男人是什麼水平。

從此之後,只要再遇到比那個男人更好的,或者哪怕是差不多好的,別猶豫,就他了。

按照這個演算法,你有很大機率,能選到這10個男人裡面,至少是相對比較好的那一個。

那麼,可能有同學提問,我怎麼能預先判斷有多少男人追我?怎麼能看出來我的37%在哪兒?

沒錯,你可以把這個思路最佳化一下,不按照追求者的數量,按照你自己的擇偶時間來定。

比如你今年20歲,開始談戀愛,計劃30歲之前結婚。

20到30歲的37%在哪裡呢?差不多是23到24歲之間。

所以,23歲之前,你遇到的男人,就是前37%的觀察樣本,不用急著貿然結婚。

但過了24歲,就可以總結一下,前面的男人大概是什麼水平,再遇到比他們好的,不用糾結,基本可以嫁了。

當然,這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數學模型,應用的過程看上去可能有點冷血,甚至會被一部分人評價為“渣”,因為它只照顧到了你個人的擇偶利益最大化。

能不能克服自己內心那一關,還是得看你自己如何選擇。

最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小問題:

有沒有可能,前37%裡面就已經遇到了我一生最好的選擇,之後再也沒有比他更好的人了?

理論上講,這個機率只有六分之一,已經是經過計算之後的最低機率了。

但任何人都不會願意這六分之一的機率落到自己頭上。

尤其是現在還有一部分輿論,不停地給年齡大一點的女生灌輸焦慮,說什麼過了25歲就沒有優質的男人追你了,他們只會追20出頭的小女孩等等。

很容易讓女生以為,年齡越大,越遇不到更好的人。

這裡就凸顯出了提高自身價值的重要性。

提高自身價值所帶來的結果,是凌駕於數學規律之上的。

只要你不斷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必然會進入到更好的圈子,身邊的人質量也會相應地提高,差勁的男人想追你,都沒有途徑接近你。

也許追你的男人數量會減少,但質量上,一定會比之前有一個大幅度提升。

這就是說,只要你不看走眼,非要從垃圾桶裡扒拉物件,你後63%的擇偶歷程中,遇到的男人,普遍都會比前37%質量更高。

你只需要在這些都很不錯的男人裡面,挑一個你最心動的,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