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花與樹的人文之旅》:將花草賦予人文精神 讓花草成為文化的使者

近期讀了一本《花與樹的人文之旅》的書,頗有感悟。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寄情於物是人之常情,如花草。如今,城裡人家的陽臺裡,都會擺放幾盆花草裝點居室。這是一種生命對另一種生命的呵護和欣賞。

作者感悟,明朝是個特別有意思的朝代,尤其中晚期,人們著力在各行各業深究細賞,把生活打理得繁瑣而精緻之極。這時經歷了文藝復興後的歐洲,博物學方興未艾,東西方互動交流的記錄出現在各種著述中。這種東西方因“各美其美”而有了故事的互動,構成《花與樹的人文之旅》最有趣的閱讀點。

天啟年間,文震亨寫成一本《長物志》的書。“長物”,按文震亨的解釋,乃是“於世為閒事,於身為長物”的多餘東西,當不得“稻粱謀”。這是晚明士林的做派。在文氏欣賞的“長物”裡提到葵花,並點評了幾個品種,字裡行間明顯流露出對外來物種的鄙視。在介紹完“戎葵”和“錦葵”後,文震亨寫道:“向葵,別名西番葵,最惡。秋時一種,葉如龍爪,花作鵝黃者,名秋葵,最佳。”文氏所說的“秋葵”應是現在餐桌上秋葵,果實配以調料才味道可口。西方引進的向日葵並沒有那麼“惡”。

向日葵產於美洲,人工種養的歷史已有5000年。16世紀,航海到達美洲的西班牙人將向日葵引種到歐洲。明嘉靖年間的史料筆記已有了向日葵的記載。但國人知道葵花籽可以用來榨油和做休閒食品,要到清代中葉。像文震亨這樣的江南風雅士子,視角當然不會對焦在經濟作物上,他們纖細溫潤的性格是裝不下枝幹粗壯毛糙、花形碩大呆板的“西番葵”的。

1888年,上海灘風月場已有了一種叫葵花籽的休閒食品。在法國南部一個小鎮上,神經兮兮的梵高創作了後來名震全球的向日葵系列作品。這位窮困潦倒的畫家一直被抑鬱症困擾,為了阻止自己割了耳朵再想割什麼的危險妄想,他必須服用當時認為能有效遏制病症的洋地黃。上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宣稱,梵高名作獨一無二的“向日葵黃”,是因為畫家長期服用洋地黃而造成的色覺偏差。科學有時真的挺殘酷而“沒文化”的,這“揭示”,一個不“神經兮兮”的人就永不可能畫出這樣的向日葵。

《花與樹的人文之旅》,透過閱讀、理解、演繹的故事,在300多頁的書中,輕鬆好看的故事貫穿始終。向讀者展示了東西方百餘種名字相近、形態相似,甚至隱喻相同的花、樹、草,如玫瑰與月季、梧桐與懸鈴木,如百合、荷花……

作者對素材的選擇與裁剪,從“高大上”到“下里巴”,《花與樹的人文之旅》無不為你“學貫中西”、細細道來,既有中式高貴的牡丹、梅花,也有西式浪漫的紫羅蘭、薰衣草,還有鳶尾花、曼陀羅花這類僅見過名字卻對不上號的西式花草,更有鳳仙花。鳳仙花有一個在多地流傳的美麗傳說,似乎不符合《花與樹的人文之旅》“科學之眼與藝術之眼”的敘事方式,有關花草的民間故事都沒有出現在書中,而古希臘、古羅馬的神話故事引用不少。這和作者的旅行經歷和跨文化研究思路有關。適當採用相關的中國民間故事,應該更能幫助理解不同的文化觀對於花草的人文解讀……這古本書收羅了眾多相關花草的西方工筆圖片,大多作於16至19世紀。眾多名畫中展示的相關花草,提升了書的品位。

任何事情上升到“文化”的視野,就變得有內涵了。這本《花與樹的人文之旅》,從全球文化的視野來詮釋和欣賞花草樹木,又配以各種精緻的圖片,將花草賦予了人文精神,讓花草成為文化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