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侗族獨特的婚俗:男女互送棕片禮當作定情信物,決定婚姻的成敗!

侗族獨特的婚俗:男女互送棕片禮,當作定情信物,決定婚姻的成敗

哈嘍大家好,歡迎閱讀小白白談歷史帶來的精彩內容,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為:侗族獨特的婚俗:男女互送棕片禮,當作定情信物,決定婚姻的成敗!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風俗。生活在貴州的報京侗族就有自己獨特的婚俗,其“棕片禮”與“迎親燈”,尤其具有民族地域風情。青年男女訂婚時,雙方都要互贈一個小禮物,這似乎是約定俗成的事。而侗族青年男女的訂婚禮物卻極為特殊,所謂“棕片禮”,就是一塊棕片包裹著兩樣東西:一樣是黃草紙包著的半斤鹽巴,另一樣是用白紙包的二兩茶葉。在外人看來,這兩樣東西實在太普通了,但在侗族人眼裡,這兩樣東西可是價值千金,它直接決定著一樁婚姻的成敗。

侗族同胞熱情好客,待客時喜歡用油茶。侗族的油茶與漢族的油茶有很大的不同,它們是用茶葉、鹽巴、糯米、黏米、豬油等製作的,其中茶葉和鹽巴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但報京侗族居住的地方又不產這兩樣東西,所以茶葉和鹽巴屬於稀缺物品,物以稀為貴,故而顯得極為珍貴。侗族青年男女是先戀愛後訂婚,青年男女自由戀愛後,感情成熟了,便要請媒人到女方家去登門提親。

媒人多由村寨中能說會道的老年婦女充任。媒人去女方家說親時,必帶的禮物便是“棕片禮”。棕片禮是說親的標誌,哪個老太太拎著棕片禮登門了,不用問,那肯定是來說姻緣了。媒人到了女方家說明來意後,極盡口舌之功,力促婚姻成行。女方父母若是同意女兒的婚事,便將媒人帶來的“棕片禮”開啟,將裡面包裹的茶葉和鹽巴供奉在家中的祖先牌位前,十幾分鍾後取下來,與糯米麵、黏米麵、豬油等共同炒制,做成油茶,招待媒人。媒人喝到了油茶,禁不住心花怒放一—提親成功了!女方家認可了這樁婚事。如果女方的父母不認可這樁婚事,那麼就得將棕片禮完好無損地交還給媒人。媒人見對方拒禮不收,便知自己沒戲了,知趣地告辭。

侗族人喜歡耍燈,元寶燈、八卦燈、蝦子燈、走馬燈、喜鵲燈、八仙燈厖林林總總,美不勝收,其中迎親燈最為別緻。侗族男女結婚當日,男方要出動由數十人組成的迎親團,浩浩蕩蕩地去女方家迎親。迎親隊伍以黎明前趕到女方家為時間基準,所以大多數迎親團要摸黑前行。迎親的路上,迎親團的隊伍前面必須安排兩個未婚少女提燈引路。這兩個女孩責任可是重於泰山——必須保證在迎親的路上,手中的迎親燈不能被風吹滅,因為那就是指路明燈,預示著新人未來的生活一片光明,紅火順意;若是燈被吹滅了,就會給新人未來的生活帶來黴運。為此,迎親燈的防風很重要。

為了不使迎親燈出現閃失,過去的紙燈、燭燈後來就變了防風效能好的馬燈,而且為了與普通馬燈區別,迎親團還會在馬燈的燈架兩側,各貼上一條紅紙。於是,黑暗中,壯觀的場面就出現了:一支隊伍在兩盞紅燈的引領下,在漆黑的夜色中蜿蜒前進,說笑聲、腳步聲傳出很遠厖早起的路人遇到迎親的隊伍,一瞧隊伍前頭的馬燈便知分曉了,於是主動讓開道路,閃在路邊恭恭敬敬地說一聲“恭賀”“賀喜”。這時,提燈的少女通常會從口袋裡掏出幾塊喜糖,分贈給道喜之人。

迎親隊伍到達女方家後,新郎和眾人自然要去叫門、施禮、跪拜等,履行娶親的程式。而提燈的兩個少女則將迎親燈放在明眼處,有意讓女方親友“偷走”——不是真的偷走,而是拿去添燈油,這個習俗叫做“添福”,為一對新人未來的日子加油助力。“偷燈”這活兒一般由小孩子來完成。提燈少女見“偷”不抓,估摸添完燈油了,再用喜糖或鞭炮,將兩盞迎親燈“贖”回來。待新郎、新娘在屋內履行完迎親的程式後,孩子們或拋撒喜糖,或燃放鞭炮,將一對新人接出屋來。於是,浩浩蕩蕩的迎親團便又在兩盞紅燈的引領下,吹吹打打地踏上歸途……

以上就是小白白談歷史帶來的精彩文章,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何觀點,歡迎大家在留言板發表自己的觀點!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