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二月二,龍抬頭”!甘肅河西走廊,為何要祭祀土地爺?

“二月二,龍抬頭”

甘肅人這樣過青龍節

過了二月二,才算是真正過完年了!該種地的要去種地了,該打工要出門打工了,該經商做買賣的要全身心投入了,因為馬上就到了3·15了。

二月二,究竟是個什麼節日?民間有多種說法,大概有四個方面,其一,和農耕有關。過了二月二,天氣回暖,降雨多了,大地消融了,民諺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耕田種地人家就要忙碌了。故而,這個節日又被人們稱之為春耕節、農事節。其二,二月二,龍抬頭,是青龍節。這是,祭祀青龍的節日,在不少地方,有不少活動和龍有關。比如,餃子稱之為龍耳,餛飩稱之為龍牙,大米稱之為龍子等等。其三,二月二,和土地公公有關。相傳這一天還是土地公公的生日,人們專門給土地公公暖壽,不少地方,人們還要舉辦土地會,人們還要在土地廟,舉行規模很大祭祀土地公公的活動。從天文上說,“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鬥指正東)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這個習俗起源於三皇時期。傳說在伏羲時期,就有伏羲發展原始農業故事。此後,一直延續到了唐代。在武則天時期,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最終將這個節日稱為龍抬頭。

傳說,武則天登基,代唐建周,稱為大周皇帝。結果,引發了玉皇大帝的不滿,下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塗炭,就偷偷降雨。結果,引發玉皇大帝的不滿,玉帝下旨,將龍王壓在大山之下。黎明百姓,感謝龍王的恩德,於是天天焚香祈禱,便將龍王釋放了。於是,民間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在二月二這天,甘肅各地都有各不相同的習俗。普遍上有四大民俗:其一是理髮,民間傳說”正月裡理髮死舅舅“,故而在很多人,在正月裡不理髮。其二,要吃炒豆子,意思為崩龍眼。意思是,讓龍王驚醒,早日上天,為老百姓說好話,早日將下甘霖。民謠說:”二月二,龍抬頭,家家鍋裡崩豆豆,驚醒龍王早升騰,行雲降雨保豐收。“其三,禁止家裡動針線,以防扎瞎龍眼。其四,祭拜龍王和土地公公。

這些民俗中,各地都有所不同。“磨為虎,碾為龍”,在隴東的一些地方,到了二月二這天,人們不能動碾子,不能出動大車。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中碾子是青龍的化身,為了讓青龍早日升天,有的人家還把碾子立起來,以妨把龍腰壓斷。同時這一天,也禁止趕著大車行走,害怕碾壓了龍。

同時,這一天隴東人還要吃一種,“鼓撅”的食品,這種食品類似手工搓制的麵條,俗稱頂門棍,言下之意,就是把門頂住,以防邪祟作怪。另外,慶陽人還要吃攪團。民間傳說,這種攪團是糊住龍鱗片,以便讓龍早已飛天,早降甘霖。

在武威一些地方,人們要攤煎餅,以此來祭拜土地爺。在民間傳說中,這一天就是土地爺修行圓滿,得道成仙的日子。故而,在這一天,人們要攤煎餅,祭獻給土地爺。這種煎餅用白麵製作而成,製作的時候,在麵粉中,徐徐加入水,並不停地攪拌,成為黏糊狀,然後打入雞蛋,撒入蔥花、鹽等。在平底鍋中,抹油,然後放入麵糊,塗抹均勻。然後,送到田間地頭,獻給土地爺,並焚香、祭拜、叩頭、祈禱。最後,家人將祭祀過煎餅分而食之。

龍抬頭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於時令的反映,“龍抬頭”雖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但廣泛流傳成為全國性節日並出現在文獻上記載是在元代之後。明代以後,“二月二”又有關於龍抬頭的諸多習俗記載。

故而,這一天人們還對很多講究,諸如撒灰引龍、扶龍、燻蟲避蠍、剃龍頭、忌針刺龍眼等節俗,故稱龍抬頭日。吃春餅為“吃龍鱗”,吃麵條為“吃龍鬚”,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叫“吃龍耳”,麵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蔥餅叫做“撕龍皮”。有些地方還有吃“龍眼”、“龍鬚”、“龍舌”、“龍耳”、“龍皮”、“龍子”、“龍蛋”以及吃春餅、吃豬頭肉的習俗。人們提壺汲井水為‘引龍頭’。忌諱蓋房打夯,以防傷“龍頭”;忌諱磨面會榨到龍頭。以長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

過了二月二,天氣變暖,就可以外出踏青,登高望遠了。春天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