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門朝西湖,背靠保俶塔!腳下是市價近20萬元平方米的土地,是怎樣一種感受?

都市快報報道 門朝西湖,背靠保俶塔,東鄰北宋大佛頭,西接寶石山造像,腳下是市價近20萬元/平方米的土地,是怎樣一種感受?

在杭州西湖邊寶石山下,有一座比20個籃球場還要大的別墅——堅匏別墅(也稱“小劉莊”)。

別墅初建於1903年,首任業主劉錦藻,是南潯富商劉墉之子。堅匏別墅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劉錦藻的自謙語,“按匏同瓠,葫蘆也,堅匏無竅,喻無用也”,姿態極為謙遜。但堅匏別墅其實是西湖邊第一個中西合璧的大別墅,這也許就是所謂“低調的奢華”吧。

堅匏別墅曾是杭州惟一的山地景觀園林式花園別墅,滄桑百年後,今日的別墅被一堵圍牆分割為兩塊。靠近北山街的部分成為錢江餐廳,風采依舊;上部的山體別墅則破敗不堪,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起,由多家住戶合住,直至今日。

曾經是杭州唯一的

山地園林式別墅

一個陰雨天,我們來到北山街29號,從標有咖啡館名字的大門進入,經過一段昏暗的走廊,踏上一條上行的石階路,這就進入堅匏別墅的範圍了。

拾級而上,越往上坡度越陡。一根鑄鐵欄杆出現在眼前,依稀能看出當年的興旺。

“現在只剩下這麼一根了,懸崖峭壁必須要有欄杆,100多年前,鋼鐵很少,堅匏別墅就用上了。”杭州歷史學會副會長仲向平告訴我們,這是西風東漸的產物,說明當初在建這個院子時,已經“時髦”“大手筆”地運用了很多西方元素了。

100多年過去,如今上行的石階空有一根杆子,沒有能抓扶的扶手。臺階也無人悉心照料,處處青苔,雨天特別容易打滑,行人途經這裡必須格外小心。

很多人看著門楣會問

第二個字怎麼念?

來到上面,曾經的山體別墅,幾乎都成了破壁殘垣,夾雜著些許老舊民房。通向堅匏別墅大門的路上貼著白底黑字的提示:拆遷區域危險,遊客請勿入內參觀。

大門上有“堅匏別墅”4個大字。和早年斑駁的字跡相比,現在的版本已重新粉刷。

聽說,很多人看著門楣會問:第二個字怎麼念?

同行的浙大城市學院創意與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呂微露說,堅匏別墅的架構處處透著講究,比如入口明堂,杉木的結構舉架是南北混合式。下部採取了浙江民居常用的穿鬥式結構,上部則是北方小梁不落地的抬梁式。“抬梁式適合北方的大跨度建築,而江浙多用穿鬥式,比如浙東地區的傳統民居,開間小,進深長,節約用地的同時,整體建築圍合,層層遞進,有庭院深深的空間意境”。

老闆在這裡開小賣部20多年

五一、國慶、元旦生意最好

沿著山路,朝北山街29號邊上25、27號大佛寺遺址走去。沿途的店鋪幾乎都關著門,唯獨一家開了扇小窗,透出昏暗的燈光。

深一腳淺一腳走進雜亂的小巷,尋到小店。這個七八平方米的小賣部下面是店面,上部專門隔出了一個小房間,好比大學宿舍裡的上下鋪,下面辦事,上面睡人。

老闆從他的“臥室”下來,和我們聊天。

他說:“堅匏別墅現在頂多住著七八戶人家,基本都是出租戶,原住民很少。原住民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有些搬走了,有些去了敬老院,有些去世了,極少數還留在這兒。他們天晴的時候還會出門走走,下雨天不會出來的。”

老闆在這裡開小賣部已經20多年,原先只賣點小百貨,後來延伸到餐飲,都是面與炒飯類,比如18元的片兒川、25元的大排面等。“堅匏別墅裡面的住戶,買得最多的是礦泉水。面和飯基本都是遊客買的,五一、國慶、元旦這些節假日生意最好,店裡幾張桌子都坐滿;但平時就很慘淡了,有時候一天都沒個人進來。”老闆告訴我們,這裡的住戶只能用瓶裝燃氣,也不方便。不過去爬爬山,逛逛西湖,還是蠻方便的。

曾用作鐵路員工宿舍

一個“園中院” 住50多戶人家

一位外賣小哥,帶我們踏進了堅匏別墅29號-10的大門。

紅色木門,裡面是個“園中院”,中間公共空間成7字形,外賣小哥是裡面的租戶。

我們找到這個院子裡唯一的一戶原住民——70歲的王方生大伯和他老伴。

王大伯夫妻住的房子大約38平方米,分兩塊——一間廚房,一間客廳連同臥室。房子收拾得很清爽,牆上還掛著全家福。

大伯侃侃而談:“這裡原先是大富商劉墉後代的別墅,後來做過鐵路系統的拘留所,再之後,是鐵路員工宿舍。”

王大伯就是鐵路系統的員工。1986年,他住進了堅匏別墅,“那時候房子緊張,單位給單身員工分了福利房。”王大伯告訴我們,曾經,這裡也是萬家燈火,人丁興旺。“最多的時候,這個院子全部住滿,有50多戶,就像電影裡七十二家房客一樣熱鬧。”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最近十年來,老住戶們年紀都大了,大家覺得,這裡的配套跟不上生活需求了。於是搬的搬,走的走,整個29號-10原住民只剩下他們一家,其他的都是租戶。原先熱熱鬧鬧大雜院的感覺也蕩然無存。

王大伯說,住在堅匏別墅的日子,環境是好,前面西湖後面寶石山,但過日子是不方便的。

“原先的格局,是沒有廁所的,到現在上廁所還是要去邊上的公共廁所。用水也不方便,原先要靠北山街13號那邊加壓供應,有時候水小得可憐,夏天連澡也沒法洗。我們兩年前才用上了自來水,水壓穩定,洗衣機才派上用場。”更要命的是,上山的石階一直沒有扶手,晚上別墅公區沒有路燈,上下行很不安全,所以他們晚上基本不出門。

王大伯也想過搬走,“年紀大了,以前身體好的時候感觸不深,覺得山上山下差距不大,現在看來,幾十年前的配套確實跟不上時代了。”王大伯說,他們對這裡是有留戀的,早期曾經有兩次置換的機會,都沒考慮搬走。他們最期盼的是,能改善一下堅匏別墅的配套,讓基本的出行和生活能方便一些。

原先老杭州人都覺得

住在西湖邊是很大的榮耀

王大伯以前的鄰居,杭州小夥小劉告訴我們,“原先老杭州人都覺得,住在西湖邊是很大的榮耀”。他熟悉斷橋附近的一切事物,石材的紋理,樹木的種類,還有老房子的佈局……西湖好比自家的後院。

“小時候晚飯後,爸媽會帶著我去斷橋上散步。夏天可以穿著拖鞋坐在白堤上,把腳伸進湖水裡玩。”

上百年的老房子,居住環境確實堪憂。隔音效果不好,鄰居看電視、吵架的聲音,都聽得清清楚楚。線路老舊,微波爐一開就會跳閘。山上溼氣大,家用電器壞得很快,東西不放進密封箱沒多久都會長毛,面板很容易得溼疹皮炎。還有種類繁多的蟲子在家裡神出鬼沒,比如沙發上出現蜈蚣就是家常便飯。

別墅周圍有西餐廳有咖啡館,但沒有菜市場,沒有超市,買菜要跑到松木場菜場。“幾年前,我們家就搬走了。”小劉搬到了盼望已久的社群,有了自來水和抽水馬桶,再也不用端著痰盂去公廁,也不用半夜去公用水龍頭排隊接水了。“搬進新家才感覺,終於活得像個21世紀的人了”。

【來源:都市快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