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戒備心太強,是種超危險的人格,一定要學點化敵為友的智慧

有朋友這樣說:“現在的人戒備心真的很高,你一腔真誠想要跟對方交朋友,可人家半點也不買賬不說,還當賊般提防。他們活得不累嗎?拿人好意當敵意,簡直不要太掃興!”

我安慰他道:“人際關係得遵循互利、平等、真誠的原則,只有一方努力沒用。如果你想與之溝通的內容人家不感興趣,對方就不會太積極迴應。“

除此之外,人性複雜多變,本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心態,人們交往之時適當保持一定的戒備之心,這是明智之舉,無可厚非。但戒備之心太強,覺得世間一片險惡,看誰全是壞人,活得像驚弓之鳥一樣,精神之弦繃得太緊,這種狀態也不正常,是一種超危險的人格。

人只要活著,客觀上就會產生互相交往的需要,如此才能正常發展自己的作用,實現自己的價值。因此,學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學點化敵為友的智慧方能成為一個擁有正常社會型人格的成年人。太過於將世界與他人想象得“一無是處“最大的壞處,多半會導致以下這幾種問題出現或產生,於人於己都無利!

【一】戒備心是一堵隔心的牆

那種戒備心天生就很強的人,通常是由過度高估了自己的人品、能力、擁有的物質與金錢等等原因造成的。他們並不是壞人,養成這種性格的初衷,大多隻是想保護自己,不讓外界有干擾或傷害的機會。但由於把握的度超出了社會交往原則,就對他人產生了危害。

有個青年曾給我留言稱自己生性善良,覺得容易被別人騙,所以就對外界產生了極強的戒備心。認為既然耍心眼耍不過他們,就養成了遠離周圍一切人,獨自呆在自己覺得安全的心理城堡當中的習慣。

他說他的夢想是當大學教師,但又擔心考上研之後,會引來更多人的嫉妒。於是他看著周邊那些沒文化的人就害怕,成天憂心他們會不會害他、算計他……

由此可見,戒備心過強真的是一堵隔心的牆,將自己與世界完完全全隔開了。適當的戒備心可以自保,但過度的戒備心會阻礙人與人之間有效的溝通。

正常的否定一個人,不能憑空想象與猜測。一定得是與對方打交道的過程當中,發現對方的言行舉止、三觀人品、為人處世之中透露出太多你不欣賞、無法接受的東西,才能成為你拒絕與之打交道的理由。

除此之外,與其他正常的人,建立起正常而和諧的人際關係,其實對彼此都更有益處。

而兩者之間的區別,來源於你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與判斷能力是否敏銳而正常。那些與你相處之中言行舉止保持一致性、內容有相當高的可接受性的人,其實就是完全對你沒有任何惡意的族群。

太過度主觀惡化整個世界與所有人性,其實是你本身缺乏起碼的觀察判斷力的反應,是一種人格障礙的表現。只會讓別人越來越討厭你,而你則將真正成為孤家寡人。

【二】沒有人願意被當“賊”防著

戒備心過強,就會有意將自己之外的所有人都歸納於“對自己抱有敵意與成見”的群體當中。不由自主便會與之在偶然打交道之時反應過度,從而對別人造成困擾或傷害。

沒有人願意被當“賊”防著,就算只想與外人保持點頭之交,信任,也得成為這種交往之所以成立的最基本的要求。而這也就意味著,在沒有任何實際證據的情況下,你不能只憑自己的主觀意識,而將因為任何原因出現在自己面前的別人想象成只為傷害你而來的傢伙。

曾經有個年輕人,從自己家出來時,看見旁邊一戶人家的大門沒關。他探頭進去望了一下,發現室內沒有一個人。因為覺得很不安全,便想伸手幫人家關上。

可就在此時,屋主從後面出現制止了他,然後不聽他任何解釋直接將他當成小偷扭送到了派出所。雖說之後因為既沒證據,也沒丟失任何財物,他被釋放了。可從此流言蜚語纏上了他,因沒法在當地容身,最終被逼得遠走他鄉。

十幾年後,當他以一個成功企業家的身份重返當地之後,這位當年的鄰居看到他如此有出息,並沒有如他想象的那樣因為“品行的不堪”而淪為罪犯,才說了一聲對不起。

其實只有真正徹底瞭解一個人,你才能不偏不倚評價別人。一個照面、一點點誤會,就不管不顧,不做任何調查,就懷疑對方心懷不軌想對自己不利,並將最壞的標籤貼在對方身上,是一種患有潛意識“被迫害妄想症”的表現。

如果平時此人是一個平和且樂意與他人正常打交道的人,也許這種事情就不會發生。而就算平時不太善於交際,只要對人性多少有點信心、對他人願意採取信任態度,這種幾乎毀掉他人前途與人生的事情也不會發生。

人格正常的人,擁有共情能力,也擁有起碼的信任他人的能力,更能夠準確分析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他們不會過度看重自身的重要性,從而對別人產生過度的防備意識,而是能將彼此當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平等對待,友好交往。這樣的人際交際價值觀才是真正健康與正常的。

【三】超越界限的戒備是“敵意”

那些有著過強戒備心的人,總是錯誤認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從而引發對外界的過度警惕,這其實是個人的錯覺。也許我們真的無法與所有人成為朋友,但也不要自大狂妄到認為世界上所有人都意圖對己不利,與他人正常交流的能力得有。

超越界限的戒備是一種沒有原因的“敵意”,終其一生沒有真正信任過任何一個人的人,是很可悲的。現代社會,擁有開放寬容的思想才能保持活力,幫助自己得到更好的生活質量、擁有更佳的生活體驗。而成為一個絕對意義上的“孤家寡人”卻很可憐,沒人真正能富得不需要朋友。

不管是本身內向習慣孤獨、還是因為想不明白一些事、無法接受一些東西或發生過一些不快樂的事情從而變成了戒備心太強的人,為了自己的將來著想,最好還是從現在開始學著改善一下這種情況,與外界、與人性、與世界化敵為友。用基礎性的信任當成溝通的橋樑,學著理解別人,透過正常的判斷來建立起與人打交道的遠近親疏系統,這才更合理。

當今世界,確實存在太有心計及心存不軌的人,但你得相信,他們只是極少數,而不是大多數。一個人是否值得相信,從平時相處的點點滴滴就能發現。提防那些沒有經受起考驗的人,用真誠去對待剩下來的絕大多數人,這樣,你才會擁有健全的人格、成為一個成熟而溫和、擁有良好社交能力的人。

與無緣無故的愛不靠譜一樣,無緣無故的懷疑、無緣無故的恨同樣也是病態的。戒備心太強,容易養成固執、偏執、狹隘型人格,變成一種危險並對社會及人群具有一定攻擊性的潛在不安全因素。而融洽的人際關係,則能讓自己更加充分融入人群與社會,好處不言而喻。

人際關係的基礎以“相互”為原則:彼此之間的喜歡與厭惡、接近與疏遠都是相互的。想要成為一個受別人尊重、歡迎與善待的人,首先自己也得釋放出一定的友善才行。

在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的前提之下,再佐以真誠,坦誠的態度自能當成贏得他人信任的法寶。這樣,你就能在人際關係中左右逢源,較好地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