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追逐繁星的孩子》成了新海誠的“黑歷史”?若主角換成他會更好

《追逐繁星的孩子》絕對是新海誠被噴的最慘的一部作品,雖然豆瓣評分也有7。4分,在所有動漫電影作品中還算中規中矩,但是在新海誠自己的作品中,《追逐繁星的孩子》評分是墊底的。

新海誠的《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讓新海誠躋身一流漫畫家的行列,但新海誠過去的作品並沒有給新海誠帶來多大的影響力。自《秒速5釐米》之後,新海誠的作品便被定義成了“現實、簡單,並且帶著淡淡憂傷”的愛情動漫。

《秒速5釐米》由於貼合現實,引起了很多粉絲的共鳴,這讓新海誠正式走進大家的視野,並且圈粉無數,所有人也都在期待新海誠的新作,而《追逐繁星的孩子》便是新海誠繼《秒速5釐米》後推出的作品。

只不過,對於這部作品,大部分粉絲都覺得差強人意。相比《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的輝煌,《追逐繁星的孩子》可以說是新海誠的“黑歷史”了。

哪怕是在此之前出的《秒5》、《雲的彼端,約定的地方》以及《星之聲》的口碑都要比《追逐繁星的孩子》要好得多。

那麼《追逐繁星的孩子》為什麼會不受粉絲認可?

最像吉卜力的作品,有畫面、有劇情,但就是沒有新海誠

新海誠的風格非常突出,唯美如畫的畫面,光影交錯的背景。藍天、白雲、星空、雲朵、夕陽、電車、建築是新海誠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這些元素構成了新海誠作品中俯仰皆情的畫面,而這正是絕大部分粉絲對於新海誠作品的印象。

而在《追逐繁星的孩子》中,可能是為了做出突破,可能是為了致敬宮老爺子,《追逐繁星的孩子》中開始出現了一些宮崎駿式的畫面。

女主長得就像是宮崎駿《側耳傾聽》中的月島雯;

男主像極了《幽靈公主》中的阿席達卡;

宮崎駿式的草地和怪物設定;

世界觀就像是把《風之谷》、《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糅合在一起形成的;

當然,如果硬要說這裡面有多少新海誠式的細節,那可能只剩下天空和雲朵了。

在很多人看來,新海誠更適合現實的風格。中世紀的背景,擁有神奇力量的寶石、長相奇特的怪獸,這樣的元素一直都是宮崎駿吉卜力工作室的拿手好戲。新海誠在《追逐繁星的孩子》中強行融入這些元素,就不得不面對那位讓人高山仰止的宮老爺子。

而最終的結果,就是觀眾們會認為自己是在看宮崎駿的電影,而不是新海誠的。脫離現實後的新海誠,只剩下了天空和雲朵。這句話一點都不假,起碼在新海誠前期還沒有那麼多作品的時候,這樣的嘗試只會被說成是“邯鄲學步”,一不小心就會翻身不能。

作品格局過於龐大,新海誠沒有駕馭得很好,導致缺乏深度

新海誠的作品都比較單調,主題也比較明確突出,《秒速5釐米》、《言葉之庭》這樣的作品都非常單一,一部作品中出現的角色一隻手都可以數得過來。但是新海誠就是憑藉著對這樣單調的作品進行深耕細作,以相當細膩的手法來表達故事中角色的愛情,以此來調動觀眾們的情緒。

零散、瑣碎是很多人剛開始看新海誠作品時的感受,但看到最後都會發現這些零散的片段又被重組,這樣的感覺是非常美好的。小而精是新海誠作品非常突出的一個特點。

在《追逐繁星的孩子》之前,新海誠作品的故事架構都非常簡單,所構造的世界觀和想要反映的價值觀也非常簡單明瞭。但是新海誠總能以小見大,反映出很多令人深思的哲理,這便是新海誠的深度。

比如說在《秒速5釐米》中,整部影片都是在描述“距離”,但作品透過三個章節將其不斷深化,從一座城市到一座城市的距離,演化到心與心的距離。雖然沒有一個龐大的世界觀架構,但卻也能引人深思。

而到了《追逐繁星的孩子》,新海誠添加了非常多未曾使用過的元素,奇幻色彩中不乏現代科技,從現實世界到另一個世界。為此,新海誠設定了非常多從未被使用過的名詞:神明克查爾特、天空之船謝庫納威瑪納、生命的終點雅思特拉里、生死門等等。這些名詞都是為了擴大世界觀而被設定出來。

其次,新海誠在《追逐繁星的孩子》中融入了非常多的主題,小到愛情、親情、友情,大到對工業文明的反思,對生與死的反思,這使得新海誠最拿手的“愛情好戲”被無限弱化。

這樣的做法雖然加大了作品的世界觀,但是卻顯得非常複雜,讓人找不到一個核心主題。

在橫向擴張的同時,新海誠卻忽略了縱向延伸,導致作品缺乏了以往的深度。

很明顯可以看出,新海誠更適合刻畫小場面,對於大場面的駕馭,新海誠顯然達不到宮崎駿的遊刃有餘。格局過於龐大導致了《追逐繁星的孩子》沒有側重點,變成了一部平凡無奇的熱血冒險番。

主角的個性不夠鮮明,在奇幻的世界中很難引起共鳴

在《追逐繁星的孩子》開頭,故事很明顯是以明日菜作為主角展開,但不同於其他動漫中的主角,明日菜的存在感實在太低,瞬的出現讓人覺得眼前一亮,但是卻潦草地領了盒飯,甚至沒有給出瞬為什麼要來到地面上的原因便草草讓瞬領了便當。

此後,瞬的弟弟心的出現又讓人覺得有點期待,但是心的表現,真找不出這個角色有什麼讓人印象深刻的特點。

唯有老師森崎竜司算是一位塑造的比較成功的角色。

森崎以老師的形象登場,但抽屜裡藏著的手槍又暗示森崎的身份必然不簡單。在神秘組織圍剿心的時候,森崎以神秘組織中校的角色再次登場,可以說是作品中屈指可數的高潮。森崎一直想要讓已經死去的妻子復活,本以為會是作品中的反派,但森崎卻又是一位值得同情的角色。

森崎老師的形象塑造是最為複雜的,同時也是貫穿整部作品的核心矛盾所在。在一定程度上,森崎比明日菜更適合當這部影片的主角。

身為主角的明日菜在這部奇幻的作品中,著實找不到什麼高光亮眼的時刻,整部劇都在追著太陽跑,這是粉絲們對於主角明日菜最深刻的印象。

於是很多粉絲都吐槽《追逐繁星的孩子》倒不如改成“追逐太陽的孩子”還更合適。主角缺乏存在感,個性不夠鮮明,這在奇幻題材的影片中很難引起人的共鳴。

而森崎老師更像是主角的人設,倘若把主角換成老師或許就不會這麼糟糕。

《追逐繁星的孩子》是新海誠的一次自我突破,但,失敗了

《追逐繁星的孩子》很明顯可以看出是新海誠一次突破自我的大膽嘗試,雖然在此前的《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中同樣運用了奇幻的背景,但是卻由於人物較少的原因使得《雲彼》的核心主題非常突出。

《追逐繁星的孩子》雖然場景更加開闊,但同時也增加了非常多的線索,這些線索很多都沒有在影片中起到應有的作用,這使得這部動漫的劇情變得零碎渙散。

而片名雖然名為《追逐繁星的孩子》,但是主角卻沒有響應這個片名,使得這部影片變得有些“假大空”。

雖然《追逐繁星的孩子》讓新海誠的蛻變失敗了,但這部影片卻為新海誠後來的作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果沒有這次突破的失敗,相信我們現在還看不到《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這樣優秀的作品出現。

所以,新海誠一直都在進步,《追逐繁星的孩子》雖然沒有深刻反映影片的主題,但卻反映了新海誠在創作之路上的突破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