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與時間賽跑 守護患者“心”健康

中國基層胸痛中心、重慶市臨床重點專科、國家標準化心衰中心示範中心……為完善醫院的學科建設,墊江縣人民醫院成立了心血管內科。經過多年發展,如今,不論是人才建設還是疾病的診療水平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墊江縣的群眾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前往異地尋醫問藥。

為住院患者檢查身體狀況。墊江縣人民醫院供圖

多方聯動 解救患者“心”病

畢業後,餘洋就來到了墊江縣人民醫院心內科。

“說起來當時是有點想去外科的,但是想到做手術需要站立很長時間就算了,結果沒想到現在要穿著鉛衣做手術。”餘洋笑著回憶當初選擇心內科的原因。如今,介入室成為了心內科醫生的手術場地,最久時,餘洋要穿著約30斤重的鉛衣從早上九點站立到下午的五、六點。結束手術脫掉鉛衣後,裡面的手術服都能擰出水來。

二十樓是心內科住院病區所在地,走出電梯往左看,一眼就能看到幾塊牌子掛在牆上,“中國基層胸痛中心”的牌子位列其中。

“胸痛中心主要解決的就是急性心肌梗塞,但是急性胸痛還包括其他的一些疾病,比如說主動脈夾層、急性肺栓塞等。”餘洋介紹,胸痛中心不是一個科室的事情,需要全院上下的參與。透過胸痛中心的識別機制,不同的病種會被分到不同的科室。

作為一種特殊的醫療模式,設立胸痛中心已經成為衡量各醫院急性心肌梗塞救治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墊江縣人民醫院胸痛中心於2019年12月正式啟動,是集120急救中心、急診科、心內科、放射科、介入室等多學科協作的治療單位。

胸痛中心成立後,墊江縣人民醫院從制度、人員配置等多方面確保執行流暢,建立了規範化急診胸痛臨床診療路徑,同時最佳化就診流程、暢通綠色通道,實現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無縫對接,為眾多胸痛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

開展胸痛相關知識培訓。墊江縣人民醫院供圖

提高技術 送患者“心”希望

心肌梗塞,一種心內科常見且危急的疾病,發病後的4小時內是最佳搶救時間,極限是12小時。一旦救治不及時,將會導致患者的高致死率、高致殘率,生活質量也會急劇降低,因此餘洋建議如果持續出現胸痛症狀,就要及時撥打120前往醫院救治。

幾天前,墊江縣人民醫院急診科接到了一位血管堵塞的老年患者。送往心內科後,科室醫務人員立即為患者實施了介入治療。

“這裡是患者的心臟,這裡是堵塞的地方,我們就用一根管子來打通這裡。這個是治療後的效果,可以明顯看到血管被完全打通。”餘洋拿出兩張手術前後的對比圖講解。

多年前,墊江縣人民醫院還沒有這些先進技術。餘洋記得他曾接診過的一位病人,因為那時還只能使用藥物溶栓,雖然患者在4小時內到院治療,但仍有大面積的心肌壞死。五年後,患者因心臟問題去世,這件事也成為餘洋心中的一個遺憾。

如今,科室的診療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已經用物理溶栓取代曾經的藥物溶栓。找到堵塞的血管,使用球囊擴張或者安裝支架的方式打通血管,血液的流動將再次變得暢通無阻,進而維持身體各項機能。

近年來,墊江縣人民醫院接診的心臟病患者逐漸增加。餘洋分析可能存在三點原因:老年人口增加;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礎性疾病的發病率增高;國家大規模進行免費健康篩查。

為了有效縮短患者的救治時間,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餘洋帶領科室團隊走遍了墊江縣26個鄉鎮的衛生院以及民營醫院,成立了區域救治網路體系,並開展了相關救治知識培訓,進一步推進胸痛中心的規範化、標準化、立體化建設。

為患者開展介入手術。墊江縣人民醫院供圖

培養人才 當好患者護“心”人

優質的醫療人才是提高科室醫療服務質量的關鍵點。

目前,墊江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一年約有手術量一千多臺,原有的醫務人員已經逐漸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手術需求,為此,餘洋積極培養人才,近兩年來科室已經引進了多位優質醫療人才。

除了引進人才,科室醫生還會前往市內外各大醫院進修學習,將學到的先進技術帶回科室,提升科室醫療質量,實現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夠得到快速、精準的治療。

現今,科室能夠做介入手術的醫生從原來的一人擴增至現在的四人,餘洋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可以進行介入手術的醫生。

餘洋介紹,培養更多的心內科人才,一方面是希望技術能夠得到傳承,另一方面是想做到更細緻的專業劃分。目前,除了冠心病的介入手術,射頻消融介入手術以及起搏器的植入,科室的醫生還可以選擇重症救治、心臟康復方向。

“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要把現有的疾病做到規範化治療,把這幾個方向做精、做好。”餘洋說。

除了胸痛中心,墊江縣人民醫院還著力建設高血壓中心、房顫中心等。為了做好心臟康復,醫院還加入了由重慶新橋醫院牽頭開展的關於心臟康復的科研課題,希望在建成心臟康復中心後,心臟患者能夠透過藥物、調整生活方式、運動、心理、健康教育5個方面的幫助,促進心臟康復。(劉林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