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雍正登基後,為什麼要把自己的親生兒子的官職交給十四阿哥胤呢?

於是,揆敘趁著皇長子胤禔“御前當值”、康熙皇帝“聖心不悅”的絕佳機會,帶著六位花了錢的官員,前往“陛見”。

面對皇長子胤禔的接連發問,揆敘強調了兩點:

1、他們和太子一點關係都沒有;

2、太子甚至連他們的面都沒見過;

在皇長子胤禔的身上,似乎從來沒出現出過意外情況,於是,這六位官員“順利”見到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也“順利”地發現了其中的端倪;再加上皇長子胤禔的有效助攻,太子胤礽賣官鬻爵的行為坐實了。

太子胤礽這邊,聽到吏部趁著皇長子胤禔當值的時候前往“陛見”,已經覺察出事情要敗露;趕到康熙行在,又正好看到了那幾位花了錢的官員,心中更是有數了。

見到李德全,太子胤礽問道:

李公公,知道皇上為什麼叫我嗎?是不是這幾個官員說了什麼渾話?

來看李德全的回答:

這幾個官員是大爺引見的,當時奴才不在殿裡。

太子胤礽的地位和聲望雖然在逐漸降低,但他仍舊待在儲君的位置上,也就是李德全未來的老闆。所以,只要太子胤礽一日在位,李德全就要或明或暗地站在胤礽一邊,這不關乎站位,更不關乎奪嫡,而是工作責任、工作需要。

所以,李德全必須提前提醒太子胤礽這次“召見”的潛在危險——“大爺引見”,您小心點吧;同時,李德全還要保持自己一貫的自保原則——“奴才不在殿裡”,這件事和我無關。

來到御前,慌亂的表情、緊張地站立已經出賣了太子胤礽,也足以讓康熙皇帝明確太子胤礽確實幹出了“賣官鬻爵”的荒唐舉動。

只是,康熙皇帝可不希望聽到太子狡辯,更不屑於同太子糾纏,他只是希望太子能夠主動承認錯誤而已。畢竟,相較於國之儲君的重要性和廢黜太子引發的奪嫡之爭比起來,“賣官鬻爵”的行為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康熙皇帝開始提醒太子:

胤俄在前門大街賣家當,還打了田文鏡,你知道?

一大幫子老臣到朕這兒來哭的事,你也知道?

胤俄叫賣家當、老臣御前哭鬧,用來償還國庫欠款,你借的錢是怎麼還的?

胤俄的行為,不顧朝廷體面;老臣的行為,也讓朕臉上抹黑;你的行為又該如何定性?

說到這裡,太子胤礽仍然沒有反應,於是,康熙皇帝又追加了一句話:

朕不明白,欠債還錢,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幹起來就這麼難辦,居然還有人以死抗爭,我大清的官員都窮到這份上了啊!這個債再追下去,不知道還會出什麼事?

這句話的重點在於結尾——“這個債再追下去,不知道還會出什麼事?”,會不會有人“賣官鬻爵”,用以償還國庫欠款呢?

只是,太子錯會了康熙皇帝的敲打,一股腦地將過錯推到了皇四子胤禛和田文鏡的身上:

皇阿瑪聖明,追比國庫欠款,本是天經地義的事,要說弄到今兒個這局面只怪四弟做事太操切了。再加上他推薦的那個田文鏡,性格乖僻、不通人情天理,把一件原本可慢慢辦好的事情給弄砸了。

聽到這裡,康熙皇帝徹底無奈了:

你是太子,底下人做得不對,你說說嘛!

底下人做得不對,你身為儲君,又做的什麼事呢?

為了進一步提醒太子,康熙皇帝緊接著拿出了那份官員名單,說道:

這是吏部報上來的外放官員的名單,你查一查,行的話就批了吧!

接過名單,太子胤礽明顯放鬆了警惕,舒緩了表情,慶幸、竊喜,心中甚至生出了“這種事都不批評我,我還是皇阿瑪最心愛的小寶寶”的感覺。

接連的提醒、瘋狂的暗示,太子胤礽仍未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甚至覺得康熙皇帝關注的焦點根本就不在自己身上。殊不知,轉身離開的康熙皇帝發出了“這就是我大清將來的皇帝嗎”的無奈感嘆,太子胤礽的被廢只是時間問題了。

太子胤礽為何當不上皇上?

因為他從來就沒擺正過自己的位置!

你已經是國之儲君了,你要錢幹什麼,要人幹什麼,和其餘皇子爭什麼?站在康熙皇帝身後,協助康熙皇帝壓制和平衡皇子王公、朝廷眾臣,誰能把你的儲位爭走?

為了穩定朝野局勢,為了避免奪嫡局面的出現,康熙皇帝從“黃患之災”開始就一直在維護太子胤礽的地位和威望,但胤礽卻始終視康熙皇帝為自己的對手,為自己的障礙,想盡辦法的對付、用盡手段的敷衍。既然你自己都把自己當成了普通皇子,就別怪康熙皇帝對其重新考察,重新考察你的人君氣宇、執政能力。

就“賣官鬻爵”這件事而言,太子胤礽已經明確事情敗露,卻只因為康熙皇帝沒有明確訓斥就心生僥倖,甚至推脫罪責,大清國不是你的啊?賣官鬻爵,傷害的不是地方官員體系的建設啊?這說明你壓根沒將朝廷放在心裡,康熙皇帝又怎麼會將皇位傳承呢?

此時的太子胤礽,已經不值得康熙皇帝挽救了!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