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文天祥的一生有多坎坷?一首詩就能看出他的人生,一生坎坷,一生苦

說起文天祥,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我們上學時背過的那首《過零丁洋過零丁洋》。作為一代宗臣的典範,歷史給了這個人很多的褒獎。在多數人眼中,文天祥一直都是一個愁眉緊鎖,腰背挺直的憂國之士的形象。但是事實上,他本人要比教科書告訴我們的這個呆板的臉譜要有趣的多。同時他的人生也比我們想象的要曲折得多。那些詩文裡的每一個,都是他半生的坎坷所化。所以也就格外的牽動人心,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文天祥曲折的人生。

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相貌堂堂,身材魁偉,面板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觀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時,看見學宮中所祭祀的鄉先生歐陽修、楊邦義、胡銓的畫像,諡號都為“忠”,即為此高興,羨慕不已。說:“如果不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他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漸漸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宋理宗皇帝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

此後十幾年中,文天祥斷斷續續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或半年或月餘。後來又因譏責賈似道而被罷官。

忽必烈即帝位後,改國號為元,於公元1274年發20萬元軍水陸並進,直取臨安。南宋政權一片混亂,度宗死,僅4歲的趙隰即位,為恭帝。謝太后臨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贛州(今江西贛州)知州的文天祥,散盡家資招兵買馬,數月內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氣,開始了戎馬生涯。義軍趕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獲令屯軍隆興(今江西南昌)待命,幾經阻撓才得入衛臨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蘇吳縣)知府,奉命馳援常州。在常州,義軍苦戰,淮將張全卻率官軍先隔岸觀火,又臨陣脫逃,致義軍五百人除四人脫險外皆壯烈殉國。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臨安門戶獨松關,離平江三天後,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關已失守。急返臨安,準備死戰,卻見滿朝文武紛紛棄官而逃,文班官員僅剩6人。

1276年正月,謝太后執意投降。元將伯顏指定須由丞相出城商議,丞相陳宜中竟連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出使議和。談判中,文天祥不畏元軍武力,痛斥伯顏,慨然表示要抗戰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絕食抗議,後在鎮江虎口脫險。由於元軍施反間計,誣說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為元軍賺城取地,文天祥屢遭猜疑戒備,顛沛流離,千難萬死兩個月,輾轉抵溫州。這時,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趙端宗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又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號召各地起兵殺敵。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

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巖、梅州(廣東梅縣),挺進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10縣、吉州4縣,人心大振,江西各地響應,全國抗元鬥爭復起,文天祥號令可達江淮一帶,這是他堅持抗元以來最有利的形勢。元軍主力開始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廬陵、河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妻子兒女也被元軍擄走。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陸秀夫等再擁立6歲的小皇帝,朝廷遷至距廣東新會縣50多里的海中彈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國公。冬天,文天祥率軍進駐潮州潮陽縣,欲憑山海之險屯糧招兵,尋機再起。然而元軍水陸猛進,發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率領著最後的殘兵一路轉戰,在退到廣東海豐時,被元朝將領張弘範部隊突然襲擊。猝不及防的文天祥最終被捕,倉促之中,他吞下腦子(龍腦)試圖自殺,沒想到自殺失敗。

這是他第一次自殺。

元將張弘範要他跪拜,他堅持不拜。張弘範又要求他寫信勸降陸秀夫和張世傑等人,文天祥卻說:“我無法保衛自己的父母,又怎麼可能教別人背叛自己的父母?”他寧死不降,在被元軍押解前往追擊宋軍時,他寫下了千古聞名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8年,年僅9歲的趙昰在流亡的途中病逝。隨後陸秀夫和張世傑,又擁立7歲的趙昺為帝繼續抗戰。不久,1279年,二月,陸秀夫和張世傑率領著殘餘的十多萬南宋軍民,與元兵展開了最後的戰鬥。

宋軍最終慘敗。面對重重包圍的元兵,不願屈服投降的陸秀夫,毅然揹著8歲的宋帝昺投海自盡。

在得知陸秀夫和宋帝昺跳海自盡的訊息後,張世傑仰天長嘯,淚流滿面地說:“我為趙氏盡心盡力,一君亡,又立一君,如今又亡矣,不知天意為何?”

在颶風中,張世傑也跳入滾滾波濤之中,追隨那個他為之奉獻所有的王朝而去。

在整個崖山之戰中,史書記載,南宋最後殘存的十多萬軍民,或在戰鬥中壯烈犧牲,或不甘受辱投海自盡。至此,南宋徹底毀滅於崖山的怒海波濤之中。

當時,被扣押在元兵船中的文天祥,全程見證了崖山之戰的慘烈。南宋滅亡後,張弘範在廣東崖山刻上了“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的碑文,並讓人再次押來文天祥,引誘他說:

你的國家已經滅亡了,丞相您對宋朝的忠孝已經傾盡全力了。如果你能用對待宋朝的忠心,來對待當今的聖上(忽必烈),那麼一定還可以當上宰相!

對此,文天祥淚流滿面:“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餘罪,又怎麼能夠背叛國家,不與之同生共死呢?”

一席話,說得張弘範也動了惻隱之心,他命人護送文天祥北上大都(北京)覲見忽必烈。

文天祥再次自殺求死。在路途中,他絕食八日,沒想到仍然不死。於是他放棄絕食,決定與蒙古人周旋到底,最終以求一死,為大宋殉葬。

在元大都,忽必烈讓9歲的宋恭帝趙出面勸降文天祥。當看到宋恭帝一身蒙古人裝扮出現在牢獄中時,文天祥立馬跪在宋恭帝前淚流滿面。他說:“臣不能保大宋,致使陛下今日,深愧。聖駕請回,聖駕請回!”

當時宋恭帝已經懂事,也在文天祥面前失聲痛哭。

從1278年被俘,到1279年目睹崖山之戰南宋的毀滅,中間兩次自殺,始終堅持不屈的文天祥,最終在被關押四年後的1283年,迎來了忽必烈的再次提審。

忽必烈仍然重視這位南宋的狀元宰相,便問他說:“你有什麼願望?”

文天祥顯得非常淡然,只是說:“我文天祥受大宋的恩惠,官為宰相,安能投降二主?”

文天祥說:“願賜之一死足矣!”

他被引出就刑。臨刑前,他特地要求,向著南方故國大宋的方向跪拜,然後大聲地對圍觀的元朝官吏士卒說:“吾事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