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褪去神話光環,作為凡人的諸葛亮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我們瞭解諸葛亮大多是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治國有方,料事如神,但小說畢竟有太多虛構成分,魯迅就曾有“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的評論。那麼,讓我們褪去他的“神話”光環,作為“凡人”的諸葛亮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諸葛亮一生中犯下的錯誤太多了,像當初的誤留關羽鎮荊州,錯用馬謖守街亭等等。雖然那也算是諸葛亮的錯誤,可是畢竟不是最致命的,因為雖然關羽和馬謖都死掉了,蜀漢畢竟還有他這麼一位經天緯地的棟樑之才存在,依舊可以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而諸葛亮在臨死前犯下的錯誤則是致命的,甚至是不可饒恕的。但他仍在臨死前犯下了一個大錯,正是因為他的錯誤決策,最終導致殺了一個不該殺的大將,饒了一個該殺的小人。

自關羽、張飛等人死後,蜀漢陷入了青黃不接的尷尬境地,到了姜維北伐時,甚至傳出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千古名句。事實上,蜀漢本有一員猛將,可是他卻在諸葛亮的臨終囑託中,被冠上了“易反”的帽子,不為別的,只因他腦後生有反骨。相信很多人都猜出來了,那人便是勇猛過人,但性格高傲的魏延。

不過,即使魏延再目中無人,但他仍有一個死對頭——楊儀。楊儀起先是曹魏的官員,在當時曹魏控制的荊州為官,公元217年,不知是何原因他背離舊主前去襄陽投奔了關羽,關羽覺得此人很有才華便寫了一封介紹信將其引薦給劉備,並受到了劉備的賞識,並且青雲直上在兩年後就成為了尚書令。楊儀在籌措計算軍糧方面的天賦又是別人無法比擬的,諸葛亮既愛惜楊儀的才幹,又欣賞魏延的驍勇,但他卻始終無法調節二人的關係。

劉備去世後,孔明對他也是十分器重,並在公元230年提拔他為丞相府的長史,讓他作為自己的副手。魏延同樣也是劉備的嫡系出身,而且在劉備生前更受重用,成為了漢中太守,其地位在武將中已經比肩關張了,孔明掌權後同樣繼續對他予以重任,每次北伐都將其帶著。

然而作為孔明的文武心腹,魏延和楊儀二人卻是十分地不對付,魏延在朝中是出了名的臭脾氣,所以文武百官都讓著他,不與他爭鋒,然而楊儀一向性情乖張,特別是在被提拔後就更加自負了,所以他每次都不肯讓著魏延,二人時常不合,這讓孔明十分地困擾,對於這兩個得力的干將,他一個也不想處置,只希望他們能和平共處,因此每有矛盾就讓費禕出面調停。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情加重,他私底下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人一起籌劃退兵的安排。諸葛亮的意思很明顯,他之所以沒有叫來魏延交代後事,其實已經把他排除在核心圈子之外,也就是說,他準備藉機除掉魏延。從魏延的傳記來看,他先抗命不撤軍,再燒閣道阻擾大軍撤退,並惡人先告狀冤枉楊儀謀反,被董允、蔣琬識破後更是要帶兵打內戰。

魏延一系列無腦操作之後,順利將自己推到了整個蜀漢的對立面。可是,魏延卻從沒想過投降曹魏,他直到死的時候,都只是想除掉楊儀罷了。實際上,魏延的心思已經不重要了,只要他發起內戰,便是造反的行為。只不過,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被諸葛亮寄予厚望的楊儀卻晚節不保,他竟然對費禕說: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

楊儀金口一開,就連天王老子也保不住他,人家魏延好歹沒動過投降曹魏的心思,你卻敢動這種歪腦筋,而且現在還在後悔,這不是“身在漢營心在曹”嗎?與楊儀相比,魏延犯的錯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平心而論,楊儀誅殺魏延的行為完全是光明正大,可他說的那番“肺腑之言”,卻也證明了他的異心。

諸葛亮只看到了魏延的跋扈,卻沒看到楊儀的二心,選楊儀而舍魏延,想必是諸葛亮一生中唯一犯的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