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希特勒曾阻礙希特勒看起來所向披靡的軍隊,也阻止了自由世界的一敗

1940年5月,阿道夫·希特勒和他麾下的納粹戰爭機器橫掃歐洲大陸,自由世界的未來搖搖欲墜。孤立主義的美國遠在大洋彼岸,有一個人,阻礙了希特勒看起來所向披靡的軍隊,也阻止了自由世界一敗塗地,他就是溫斯頓·丘吉爾。

他出生於1874年11月30日,儘管人們認為他是名典型的英國人,但實際上他有著一半美國血統。他的母親珍妮的父親是一名富有的紐約股票投機商,他的父親蘭道夫·丘吉爾勳爵是一名英國貴族,也是重要的政治人物。

從學生時代伊始,丘吉爾就意識到文字的力量,縱觀其一生,丘吉爾精湛的文字功底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利用。1980年代,他透過擔任戰地記者聲名鵲起,報道古巴、印度南部、蘇丹和南非的衝突,儘管從未放棄新聞工作,也成為了那個時代最傑出的歷史學家之一。丘吉爾藉助家庭背景和自己的聲望投身於政治事業。他舉手投足間的自信和登峰造極的演講藝術彷彿一名天生的領袖。

1914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被任命為第一海軍大臣的要職,任職期間,不遺餘力實現皇家海軍現代化。

1915年,丘吉爾認為在土耳其開闢新航線,可以加速結束戰爭。他發覺到這是德國同盟對抗協約國戰線的薄弱環節,這引發了臭名昭著的加里波利戰役。由於極大低估了土耳其人的反抗力度,成千上萬的英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士兵在這場戰役中獻身,如同歐洲西線戰役,人們認為這場戰役收效甚微且勝負未明卻傷亡慘重,丘吉爾承擔起所有罪責,這或許是他人生的低谷,他從戰時內閣被免職,五個月後加入了陸軍,在法國參與作戰。

上世紀20年代,他從英國政界再次崛起,一如既往地透過寫作和演講賺錢。上世紀30年代,希特勒在德國掌權,丘吉爾是英國最早發聲也是警鐘敲的最響的人物之一,但英國寥寥無幾的人希望聽到此警告。英國,如同其他歐洲國家,深受一戰後滿目瘡痍的打擊,人們無法再次面對這般沉重。但丘吉爾預料到與德國的新一輪對峙在所難免。

這場不可避免的正面對決在1940年德國突襲法國時到來,一個深陷絕望的國家求助於他,他已做好準備,他的槍就是手中的筆桿、發表的言論和書寫的語言,“我能奉獻的別無他物,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他在下議院首次以首相身份演講時說道。

時態惡化,法國潰敗,比利時投降25萬英國士兵在敦刻爾克虎口脫險。即使戰事從岌岌可危到令人絕望,乃至損失慘重,丘吉爾從未動搖。在一場場演講中,他決心與希特勒的殘酷暴政戰鬥到底的精神鼓舞著英國人,“我們決不妥協,永不言敗”,他在敦刻爾克大撤退後說道,“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我們的家園,我們決不投降”。

1940年,丘吉爾上任的意義不在於阻止德國入侵,而在於阻止英國政府與德國媾和。如若丘吉爾未就任首相,支援綏靖的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勳爵就會與德國媾和,哈利法克斯並不反對同希特勒談判,或許我們誤以為德國元首的媾和條件很不合理但實際上可能非常公道。希特勒只想單線作戰對抗蘇聯,英國的一紙協議將助他如願以償,而丘吉爾打破了這個希望。

若丘吉爾沒在屢敗屢戰中團結英國人,阻止希特勒全力進攻俄國,西方世界的歷史將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並且毫無疑問,會更加黑暗。丘吉爾的不懈努力加之英國人民的堅韌不拔,美國擁有了一艘永不沉沒的“航母”盟友——英國,由此出發於1944年6月開始,攜手解放歐洲大陸。

為了這一切和不可勝數的其他貢獻,所有身處西方世界的人們都應當感激那個時代最偉大的人——溫斯頓·丘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