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俗語表親三千里,堂親五百年,其中的含義是什麼?有什麼含義?

在民間有一句俗語“表親三千里,堂親五百年”,很多人還是不瞭解其中的含義。這句話只有經歷了人世間的種種之後,才會對這句話背後的含義有所瞭解,今天這句老話還適用嗎?如果說讓我們直接去看這句話,那麼這意思就是說表親相隔三千里以上,就是可以當成陌生人一樣,幾乎不會有什麼來往了,而對於堂親,則可以說是可以維繫關係到五百年之久。三千里和五百年一個形容長短,一個形容時間,都是虛指。具體的數字肯定並非如此,儘管這句話說得很虛,但是這句話所要表達的主旨意思還是很明瞭的,表親堂親和自己的親疏關係真的是這樣嗎?

“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講的是親戚間的內外之別。同姓近,異姓遠。同姓是內親,永遠是一家。異姓是外戚,相對離的遠。所謂三千里是強調一個遠字。當然,這是傳統以男性為中心的家庭結構產生的現象。現在,孩子既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傳統倫理中堂表的關係也會產生一些變化,與原來不一樣了。這樣,這句話在現代條件下也就沒什麼意義或不成立了。

“表親”是指以你自己家族為主導,向外延伸的親戚關係。比如說你媽媽的兄弟,你會叫“舅舅”,舅舅成家以後的親屬關係,跟你就屬於“舅表親”;你媽媽的姐妹,你會叫“姨媽”,等你姨媽成家以後,她的親屬跟你來說就是“姨表親”;你爸爸的姐妹,你會叫“姑姑”,姑姑成家以後的親屬關係,就叫做“姑表親”。堂親五百年堂親指的是父親這邊的親戚,也就是叔叔伯伯,姑姑以及他們的後輩這些親戚。和表親不一樣的是,堂親就會更加親密一點,你自己也會發現平時交往的多少父親這邊的親戚多一點,所以在民間才會有“堂親五百年”的說法,意思就是:父親這邊的親戚就算是相隔五百年也會是很親。但是明明都是親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分別呢?

中共自古以來就有濃厚的家族觀念,人是社會動物,狼尚且知道組成狼群共抗強敵,人不知道比這類野生動物明白這一點要早多少年。因此宗族的形成並非歷史的偶然而是生存的必然。“堂親”作為和自己擁有共同興趣的人,骨子裡的親近感是天生自帶的。回想小時候跟家人走親戚,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一聽說原來對方是自己的堂哥還跟自己一個姓,頓時就覺得找到了自己人。

反觀母親這一方,由於姓氏的原因,或許第一代可能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距離就可能逐漸遠了。越疏遠就會越少交往,最後陷入一個十分不利的死迴圈,這也是表親十分真實的寫照,但是堂親卻很大情況是避免了這一點。因為堂親之間大多都會住的十分進,相對而言他們之間的走動和交流就會比較頻繁,關係自然而然的關係就比較親近,因此堂親也就比表親的關係更加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