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清朝八旗子弟為什麼總是本末倒數第一?清朝八旗子弟的結局怎麼樣?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入關以後,幾乎全盤接受了明朝的制度,但並非是死搬硬套,而是主要參考明朝還有之前歷朝歷代的制度,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政治特色,。

身為同樣的大一統少數民族政權,元朝享國不足百年,清朝卻是足足268年。中國歷史上享國超過二百年的大一統王朝,也就是漢、唐、明、清四朝而已,足以可見清朝在總結歷代得失上面,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得。

雖然清朝的制度的確有著不少可圈可點的地方,但清朝對於八旗子弟,為了保持其開國初期的尚武之風,卻總是本末倒置,甚至鬧了不少笑話。

眾所周知八旗制是清朝的一大特色,清朝開國以武力得天下,八旗在其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清朝入關以後,為了保持八旗的戰鬥力,避免若干年以後形成文恬武嬉,八旗子弟沒有戰鬥力的局面,不只是給予了八旗子弟不錯的待遇,還下達了很多命令,比如清初在北京八旗居住的內城,就禁止開辦戲館、茶園、酒樓。

為什麼旗人居住的內城禁止開辦戲館、茶園、酒樓呢,因為清庭統治者不想八旗子弟玩物喪志,所以禁止這些當時的娛樂場所開辦,免得他們迷失在這花花世界之中。

當然清庭統治者想的還是太簡單了,自從關外的馬上健兒八旗子弟來到京城以後,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加上天下承平日久,八旗子弟早已在這龐大的溫柔鄉中迷失。

而且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雖然禁止開辦戲館之類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娛樂場所還是該開的都開了,禁令壓根難以執行。

到了清朝嘉道中衰的嘉慶時期,嘉慶帝這位仁宗皇帝,面對清朝國力的江河日下,還有各種社會弊端的顯現,平庸的嘉慶帝做了種種措施,卻是無濟於事。

面對老生常談的八旗子弟成為紈絝子弟問題,早在嘉慶帝親政當年的四月,他就發現了內城私開的戲館越來越多,八旗子弟是沉迷其中,消耗靡費,不僅習俗日漸浮蕩,還因此生活越來越拮据,為了杜絕這一現象,嘉慶帝下令內城戲園全部禁停。

戲園這種存在早在清初本就屬於禁令,如今能遍地開花,背後少不了與官員的利益勾結,像步軍統領衙門中的不少官員,就在戲園撈到不少好處。嘉慶帝此舉,無疑是觸動了不少官員的灰色利益。

果然當時的步軍統領定親王綿恩說話了,他對嘉慶說道唱戲作為一種粉飾太平之事,沒必要完全禁止吧。嘉慶帝自然明白這背後的灰色利益鏈,駁斥說道:“夫太平景象,豈在區區歌舞為之粉飾?”。堅決關閉了內城戲園。

畢竟戲園的存在,使不少官員有了灰色收入,少了戲園,肯定有人不樂意。加上戲園在當時屬於必要的娛樂場所,所以嘉慶十六年九月,御史景德上疏,稱京城內由於沒有戲園唱戲顯得很是冷清,希望在皇上萬壽節期間允許京城內演戲一日,以後每年照例如此。

結果怎麼樣呢,嘉慶帝大怒,在景德的摺子上硃批道:“一片犬吠之聲”。景德從此多了一個外號,叫做“犬吠御史”。

嘉慶帝不只是屢次下令禁止八旗官員偷偷跑到茶園和戲園看戲。對於旗人唱戲,嘉慶帝更是嚴厲禁止。

嘉慶十一年十一月,御史和順奏稱,有旗人加入戲班唱戲。嘉慶帝認為,旗人唱戲簡直就是自甘下賤,要求和順指出到底是哪些旗人登臺唱戲,姓甚名誰,要一查到底。和順剛開始回奏說有圖桑阿等六個旗人參與唱戲,是他一次騎馬路過戲園時遠遠看見的。後來又改變了說法,說是他的家人在戲園看戲時所見。

和順的說法前後矛盾,嘉慶帝自然起疑心了,結果一查,原來是和順曾在戲館與他人爭搶座位,不只是發生口角,更是大打出手,所以懷恨在心才舉報有旗人唱戲。

結果是公報私仇並且經常看戲的和順被革職,發往吉林當差。唱戲的八旗子弟圖桑阿、烏雲珠、德泰、全魁、李惠等人。嘉慶帝斥責他們甘與優伶為伍,玷辱旗人顏面,銷去了他們的戶籍,發往伊犁充當苦差。

這六名八旗子弟,放今天是條件優越之人,卻為了愛好而自願去唱戲,假以時日說不定又是戲界幾顆新星,沒辦法生在清朝,只能成為嘉慶帝整頓旗人風氣的炮灰。

可見清朝在京城的旗人,看戲是一種奢望,唱戲更是流放大罪,不得不說清朝統治者想的還真是多。

到了道光帝時期,對於旗人能不能看戲的問題,更是激進,甚至連外城的茶園和戲館都要停辦。

那麼嘉慶和道光二帝為什麼要大費周章的禁止旗人看戲和唱戲呢?

目的當然是為了穩固統治,畢竟八旗是清朝皇帝統治中國的根基所在,其他諸如綠營等兵種,都不能為清朝皇帝所信任。而嘉道二帝想透過這種方法,來使八旗子弟不再玩物喪志,再次回到那個尚武的年代。

但他們的方法有用嗎?

肯定沒用。

他們的老祖宗雍正帝當年都拿八旗問題沒辦法,都想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更何況區區禁止旗人看戲和唱戲的方法呢,肯定是治標不治本。八旗子弟從開國初期的所向披靡再到只知道遛鳥鬥蛐蛐的紈絝子弟,根本原因在於“首崇滿洲”的體制,旗人看戲與否,唱戲與否,對於這種情況,壓根起不到改變作用的。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明清史,喜歡說說那些不一樣的歷史,喜歡的朋友記得點個贊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