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特赦1959》中的這三種東西,有一種在兩個特殊的地方才可以見到

《特赦1959》是一部詳實厚重的歷史好劇,不但真實還原了戰犯從鬼到人的轉變過程,那裡面的物品,也都銘刻著那個時代的歷史印記。尤其是當年的三種很稀罕的好東西,如果拿到今天,基本沒人認識,那是因為這三種東西有兩種已經消失,有一種在兩個特殊的地方才可以見到。

第一種東西,有人可能一輩子都沒見到過,起碼筆者就沒見過,那就是戰犯第一天走進功德林就會領到的東西:一條毛巾,一把牙刷,半塊肥皂,一盒牙粉。

毛巾牙刷大家天天用,肥皂早就變成了皂粉洗衣粉,至於牙粉,起碼看著篇文章的一百個人中,有九十九個沒見過更沒用過,因為從筆者記事起,那種東西就消失了——不知道現在外國還有沒有。

中國人可能是刷牙這一行為的首創者,但古人刷牙一般都用鹽。“雞初鳴,鹹盥漱。”這是《周禮》規定的君子行為規範,這種規範一直延續到清朝,清朝皇帝和達官貴人比較講究,他們都是用青鹽擦牙。

用鹽刷牙漱口,不但能清潔,還能殺菌消炎,現在有些地方的老人還保持著早上用鹽水漱口的習慣。

牙粉當然也是中國人發明的,宋朝就已經有了專賣牙粉的商店。宋朝的牙粉添加了很多種中藥,能夠使口氣更清新。如果宋之問所在的唐朝有宋朝的牙粉,他追求武則天的時候,就不用每天含著雞舌香上朝了——這個為了搶兩句詩而拿土口袋壓死外甥的傢伙,就是嘴裡有異味而被武則天嫌棄。

宋之問無福消受牙粉,但是在功德林裡,那是戰犯們必備的日常生活用品,連王英光賀春年用牙粉,也得自己買,只有戰犯們是免費發放。

戰犯們可以免費得到牙粉,但是管理人員能得到的東西,他們當年卻得不到,直到特赦走出功德林之後,他們才得到了這種東西:糧票。

糧票在三十年前可是好東西,要是沒有糧票,出門在外只有兩種結果:一、捱餓,二、費錢。

王英光宣佈給每個人發放二百塊錢五十斤糧票的時候,連見多識廣的王耀武杜聿明也發出了由衷的感嘆。

現在除了搞收藏的,八零後九零後可能都沒見過糧票,就是七零後可能也沒見過。筆者上中學的時候在中心校住宿,農場給補貼,每個月有幾塊錢和三十二斤糧票。一個饅頭二兩糧票二分錢,要是沒有糧票,饅頭五分錢一個。

在八十年代,糧票已經不是必備之物了,只要不在食堂吃飯,根本就用不上。但是在五六十年代,尤其是特赦的1959年,王耀武杜聿明邱行湘走出功德林,要是沒有糧票,還真吃不上飯。

他們請梁東芳吃飯,要是沒有糧票,就只能吃菜而不能點主食了。

王英光回家探望母親,拿出來的禮物,不是現金,而是自己平日積攢下來的糧票。這說明當時的普通老百姓,糧票根本就不夠用。

最後咱們要說的這種東西,在功德林裡,杜聿明用過,很多上了年紀的家庭主婦也用過,那是四五十年前結婚時的“三轉一響四大件”之一:縫紉機。

這四大件是家底雄厚的人家才會給小兩口買,現在收音機可能還有人聽,腳踏車還有人騎,手錶也還有人戴。但是如果哪個新娘子說要一臺縫紉機,公婆也不知道是該誇兒媳會過日子,還是懷疑這姑娘是不是從幾十年前穿越過來的。

讀者諸君不要取笑,筆者還真會踩縫紉機,而且在兩個地方都見過。一個是朋友開的服裝廠,結果被人取笑了一番:都是電動的,你踩啥?

還有一個地方,那地方跟功德林性質差不多,縫紉機也不是電動的,筆者去講課的時候見過,但沒好意思把犯人請起來自己去嘗試一下——怕晦氣。

今天咱們說的牙粉、糧票、縫紉機,在五六十年代,可能很流行,但不知道讀者諸君對這三樣東西還有沒有印象。反正筆者是有個遺憾:活了這麼多年,硬是沒見過牙粉什麼樣子。

這時候就要請問讀者諸君了:牙粉、糧票、縫紉機,您見過幾樣,用過幾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