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週末一場】如果你不能解決問題,我們就會成為問題,你會怎麼做?

導言:

請你愛我之前先愛你自己。

愛我的同時也愛著你自己。

“你若不愛你自己,你便無法來愛我,這是愛的法則,因為你不可能給出你沒有的東西。”

如果我們不能解決問題,我們就會成為問題。

家庭,讓人安全。

家人,讓人成長。

血緣關係裡,一半的血緣,就意味著有無法擺脫的愛;另一部分,則意味著【血緣約定】【promise of blood relationship】的【彼此責任】【mutual responsibility】。

還有一部分,隱藏在生活裡,需要我們每個人去歷經滄桑,彼此成長,懂得【如何智慧地去愛】【how to love intelligently】同時又能兼顧個人發展與成長。

【1】

生命裡的【原生家庭】【original family】,是每個人成長的基礎,也是成長早期的發展要素。

好爸爸、好媽媽,太難得。

但是,所有的孩子都還是不缺愛的。

愛,需要體會。

愛,需要回憶。

然而,無論經濟條件差異如何,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可能【不完美】【imperfection】,才是根本的特性。

在不完美里,修煉每個人自己的覺悟,走出每個人不一樣的人生,才是每個人一生的正確旅程。

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來安撫心靈,自己才更瞭解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而人的一生,總是會充滿各種【兩難的考驗】【test of dilemma】!

在個性化與社會化的互動裡,有取捨,也有圓融。

走過這些考驗,我們自己更清晰的知道我們不僅僅需要個人獨立,我們還有其他的更為深情與飽滿的【人格訴求】【appeal of personality】。

而愛家人,愛他人,—— 為他們付出,我們也不會失去什麼。

天意,很公道。

該回報的時候,一點都不少。

【2】

作為長輩、作為父母,我們到底該給孩子什麼東西,才是最有價值的呢?

一個家庭,給孩子的,不僅僅是衣食住行的安全,更應該給予孩子心靈的安全和個性化成長的安全。

所有的孩子,都害怕被遺棄。

家長們不要輕易讓孩子傷心。

按照科學規律,孩子到了六個月大,就會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與父母彼此是分離的,這使他們感到無助。

孩子害怕任何形式的遺棄。

因此,擁有孩子,就得花時間來陪伴孩子,照顧孩子,給予孩子【安全感】【safety】。

安全感,乃至於不斷地輔導孩子學會學習、學會自律、學會獨立,孩子們就擁有了日後踏上社會去完善自我的【自信心】【confidence】。

孩子長大了,最值錢、最有價值的家庭教育的結晶,就是:

“孩子擁有了自信心和獨立性,自己可以健康的步入社會,走自己的路。”

【3】

個人心理健康的根本,建立在愛與被愛的平衡互動之上。

讓自己的心釋懷,是一種生存能力,也是一種絕好難得的延展能力。

人不要因為受到了苦難,就覺得自己很苦、很悲催。

人最有價值的提升,是自己懂得如何超越自我的狹隘,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只要我們真正理解並接受了人生苦難重重的事實,那麼就會【釋然】【relieved】,再也不會對人生的苦難耿耿於懷了。

一個人的成長,受些傷,是有必要的。

家庭裡被忽視,戀愛時被離棄,工作時遭遇各種遺憾,走過這些,人才會積極啟動【省思程式】【introspection】與【調整程式】【adjustment】。

尊嚴感和自我保護意識,會讓人渴望自己去做到更好。

渴望全新的人生,召喚著人的不服輸的締造精神的活力,人總會強化自己的獨立,走自己的一條新路。

讓自己不受傷,同時也讓自己去靠近最好的真理,逐步有經驗讓自己做到剛剛好!

小結:

愛,是心靈健康成長的【動力】【impetus】。

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跟隨著心靈的召喚,學會去智慧的愛。

永遠活在自我界限與自我苦痛之中,只會給人帶來更深的孤獨、更嚴重的傷害。

在愛的過程中,我們感覺自己的靈魂和精神力量會無限延伸,奔向心愛的物件。

在愛別人的過程裡,自己的苦難將被消融,這是無數人愛過之後的體驗。

愛一個人卻沒有付諸行動,就等於從未愛過。

愛,必然就是會付出。

付出,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付出的人,都是想清楚了的人。

什麼叫“想清楚了”了呢?

我覺得:“想清楚了”,—— 就是以後出了什麼問題,只能譴責自己,再也不能抱怨別人。

對於過去,統計比解釋重要。

對於現在,行動比解釋重要。

對於未來,信念比解釋重要。

只有當你懂得了統計、行動和【信念】【faith】時,解釋才變得重要。

而經驗顯示,但凡是想清楚了的人,在付出之後,他的人格、人品和人性,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昇華!

而毛姆也說: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受歡迎?【贏得人心】【be popular】的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讓自己變成值得別人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