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范蠡在處理自己的親情上犯了什麼致命錯誤,導致他的兒子命喪黃泉?

范蠡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智者,他深諳謀身之道,他透過自己的計謀和滿腹的才華,常常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但就是這樣一位智者,在處理自己的親情上,在處理二兒子的事情上,卻犯了常人所犯的致命的錯誤,導致了他的二兒子,在本來可以生還的情況下,卻命喪黃泉,令他追悔莫及。

在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在范蠡的協助下大破吳師,從而迫使吳王夫差自殺身亡。越王感念范蠡功勞卓著,便封為上將軍。

但是范蠡透過和勾踐長時間的相處,他看出了勾踐的為人是屬於那種“可以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樂”的人。

於是范蠡痛下決心,拋棄了本來屬於自己的榮華富貴,於是,他便北上入齊,隱姓埋名,經商,經過自己的艱苦的創業,成為了鉅富,世稱“陶朱公”。

范蠡雖然在政治上和商業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天有不測風雲,朱公的二兒子因殺人犯罪,被因禁在楚國。

當范蠡聽說這件事情後,心情是很坦然的,朱公說:“系人抵命,理所應當。然我聽說‘千金之子不死於市',也許還有辦法解救。”便心生一計,令他的小兒子到楚國去探望。

范蠡安排妥當以後,便令小兒子立刻起程去楚國,臨行時,范蠡囑咐小兒子帶了一千鎰黃金,置手粗布袋中,並用一輛牛車裝載布袋。

小兒子將要上路,朱公的大兒子卻也執意要去,百般央告,朱公的態度很堅決,任憑大兒子言辭鑿鑿,就是不鬆口,不允許大兒子前去。

大兒子見狀,十分不高興,對朱公道:“長子職責,名為“家督”,如今二弟犯罪,父親不派長子去探望,偏偏派小弟去,就等於是責我不賢了。”

大兒子說完後,聲淚俱下,感覺父親低估了處事的能力,就要自殺。他的母親見狀,也向朱公為長子講情道:“僅派少子前往,是否能救活二兒子,還未可知,如今大兒子又要尋死尋活的,你是那麼一個有遠見的人,怎麼能把事情處理成這樣呢?”

朱公無奈,只好派大兒子也去探望,並寫信一封令其攜帶,要大兒子到了楚國以後,一定要將信先交給他的老朋友莊先生。臨行時,朱公反覆叮囑大兒子道:“到了那裡,一定要將千鎰黃金送到莊先生家中,任憑他來處置,凡事悉聽莊先生,千萬不要和他爭辯。”

大兒子到了楚國,找到了莊先生的家。只見莊先生家境貧寒,室內值錢的物件,是少之又少。幾間破舊的房屋靠近外城,前面是一大片野菜地。而且當地居民皆為貧民,並無一家富戶。

大兒子見狀,心中有些猶豫不決,不知是否應該把千金交給他。但是迫於於父命,不得不拿出朱公的信及千金送與莊先生。

莊先生收下千金,看完信,便對朱公大兒子說道:“你可以走了,不要在這裡停留,如令弟果真被放免出獄,也不要去追根問底。”

大兒子告別莊先生出來,對莊先生的話,他心中是半信半疑的,為了讓這件事情,做得很圓滿,他擅自自作主張,並未返回陶地,也不相信莊先生真有回天之力,挽救二弟一命。

遂又用私自帶出來的黃金,去賄賂楚國的一些權貴。

話說莊先生雖然家境貧寒,但卻是安貧樂道的高土,交遊十分廣泛。他為人清廉,忠信正直,聞名於楚國。

楚王及群臣,各地來楚的讀書人,都非常尊重他,把他當做傳業授道的師長,他之所以收下朱公大兒子送來的千金,並不是有意接受,只不過將千金視為信物罷了,準備將事情辦妥後再送還給朱公。

當朱公的大兒子走後,他便對自己的妻子道:“這是朱公的黃金,如果我生病去世,你務必記著日後歸還於他。

於是莊先生便選擇了適當時機進宮去會見楚王,對楚王道:“昨晚我觀星相,陡然發現天上有的星星位置不對,恐怕對楚國不利。”

楚王歷來尊重莊先生,對莊先生的話,可以說言聽計從的,楚王便慌忙地問道:“如今該怎麼辦呢?”

莊先生十分自信地答道:“只有興徳政,行善事,オ可以消除楚國當前所遇到的危難。”

楚王道:“先生您休息去吧!募人立即照辦。”

於是,楚王便派遣使者封閉了儲存金、銀、銅三錢的車房。

楚國受賄的權貴們得知訊息,便立即派人告訴朱公的大兒子道:“國王就要大赦了,令弟可以得救了。”

朱公的大兒子聽到這個訊息後,不由得大喜,便問道:“何以見得?”使者答道:“楚王每次大赦,都要封閉儲存三錢之庫。作夜,三錢之庫已被楚王下令封閉。”

大兒子以為楚王大赦,是出於自己賄賂楚國貴族的功勞,並不知道是實出於莊先生之謀,便暗想道:“既已大赦,二弟是應當釋放的,這不是枉送千金與莊先生,毫無意義,不如去索回。”

於是,大兒子又去見莊先生。

莊先生見他到來,非常驚訝,問道:“你還沒有走嗎?”大兒子道:“是的。當初是為了二弟之事來見莊先生,如今聽說就要大赦,二弟自當會被釋放,所以特來向先生辭行。”

莊先生稍微一揣測,便知其來意,微笑說:“既然令弟會被釋放,那千金你還是取走吧!”大兒子卻沒有謙讓,而是挺身走進屋裡,將黃金攜帶而出,然後昂然而去。

莊先生心裡很不痛快,感覺被小兒輩所戲弄,他由衷地認為不講信義之人,不值得幫助。他便憤然地再次入宮,去見楚王,對楚王道:“君王大放天下,以德回報是星辰移位之事,自然再好不過,這是百姓之幸。

可是,我在外面,竟然聽說到陶地的富豪朱公之子殺了人,現囚禁在楚國,他家用很多金錢來賄賂君王身邊的人,所以,外面紛紛傳說君王並不是體恤楚國百姓而實行大赦,實際上是為了朱公之子。”

楚王聞言大怒道:“寡人雖然不德,又怎能為朱公之子而實行大赦呢?”遂下令將朱公之子斬首。朱公之子死後的第二天,楚王才正式下達放令。

朱公的大兒子聽說這個訊息,是十分的悲痛,但打錯已經鑄成,只得帶著二弟的屍首返回家中。

他們的母親和鄰里都很悲痛。

知子莫若父,范蠡知道其中原委,唱然長嘆道:“我本來就知道大兒子如去,二兒必死,所以當初我是嚴令不許他去楚國的。是我存有僥倖的心理。

大兒並不是不愛他的弟弟,只是他太吝惜錢財,他並不通曉人之處世交往之道。

莊先生乃義土,怎麼能看重金錢,不過氣惱大兒不講信義罷了。大兒子自幼與我一起受苦,知謀生不易,所以不輕易使財,故失信義於人。

當初我執意讓小兒子去促成這事,我知道小兒子生長於富有之時,只知乘華車,騎駿馬,逐野兔,不知錢財來之不易,平時不吝惜錢財,因此我這才執意要派小兒子前去的原因。

小兒子能辦到的事,大兒子卻辦不到,其實這件事情,當初我已經看得很分明瞭,結果使二子被殺。這實屬二兒子的命數,當時如果我堅決執行的我的想法,或許二兒子或保全性命,現在悲傷已經毫無意義。

范蠡在政治和商業上,是屈指可數的人物,在歷史上也是一位響噹噹的人物,但是范蠡在營救兒子的時候,雖然有明確的決斷,卻不能揮灑自如地去執行這一正確的想法。

因為范蠡已經將情感無情的融入了自己的決斷之中,以致於范蠡理性的決斷,最終受到了親情的脅迫,明知不可為,卻存在僥倖心裡,所以,失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