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永曆帝朱由榔的一生是什麼樣的?一個被歷史遺忘的明朝最悲情的皇帝

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在北京上吊自盡,立國276年的明朝似乎已經走到了命運的盡頭,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明朝居然在被李自成和清軍佔領京城北京後,又苦苦延續了18年,經歷了弘光帝、潞王監國、魯王監國、隆武帝、紹武帝和永曆帝等數個政權,而其中尤以永曆帝堅持時間最長,遭遇最令人同情。

永曆皇帝劇照

永曆帝朱由榔是萬曆皇帝的親孫,崇禎皇帝的堂弟,原封桂王,在明末戰亂中流落到桂林,1646年11月在廣東肇慶登基稱帝。但是永曆帝相對平庸,如果能在太平盛世也許還能做個守成之君,但是身處明末這樣的亂世,並且登基時只有兩廣、雲貴等一隅之地,所以永曆帝根本無法有所作為。雖然有李成棟反正、李定國等人的相助,但是堅持了十數年以後還是未能抵擋清軍的進攻,於1659年從雲南撤入緬甸境內躲避清軍的追擊。

1659年到1664年形勢圖

清朝之所以能夠取得明朝的天下,降清的原明朝五省經略洪承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清朝佔領雲南之後,洪承疇一邊在雲南恢復經濟、穩定形勢,一邊在籌劃著如何解決永曆皇帝這個遺留問題。1659年秋,他代表清朝政府致書一封給緬甸當局——《給緬甸軍民宣慰使司札》。在這封札書中,洪承疇極盡偽飾之言,為清朝奪取天下的正當性做辯護,而對原本的正統明朝君臣進行詆譭,讓我們來一一戳穿洪承疇的“謊言”。

《給緬甸軍民宣慰使司札》部分

“獻賊遺孽李定國”

文中提到的李定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愛國將領,起初跟隨張獻忠參加農民起義,是張的四大養子之一,但是在張獻忠死後,他與其他大西軍餘部一起聯合南明永曆政權抗清,他在桂林逼死清朝定南王孔有德,又在湖南衡陽陣斬清朝敬謹親王尼堪。李定國是著名的抗清英雄,被南明永曆皇帝封為“晉王”,雖然曾經參加農民起義,但是他的後半生為明朝鞠躬盡瘁,洪承疇稱其為“獻賊遺孽”無疑是對李的貶低,而洪承疇深受崇禎厚恩卻委身於清朝,不知道他如何自處?

李定國

“明朝疏遠之宗支”

洪承疇在書中指責李定國“定國既已破壞明朝全盛之天下,安肯復扶明朝疏遠之宗室”,洪承疇此處所說的“明朝疏遠之宗支”指的是退入緬甸的南明永曆皇帝。然而,永曆帝絕不是什麼“疏遠之宗支”,相反,他是萬曆皇帝的親孫子,是崇禎、弘光帝之後當之無愧的明朝皇位繼承人。而洪承疇作為故明臣子,斷然不可能不知道明朝的繼承順位,他指其“疏遠”,只不過是想否認永曆帝的正統性,以增強清朝得天下的合法性,減輕自己為清廷效力的罪惡感。

“挾制以自專,實圖乘釁而自立”

洪承疇指責李定國“挾天子以令諸侯”,指責李為永曆帝效力不過是為了乘機自立而已,這當然又是一次無端指責。眾所周知,晉王李定國在歸明之後為了南明、永曆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永曆帝退入緬甸之後,在中緬邊境繼續抗清的李定國一直想要將永曆帝迎回國內,如果李定國有自立之心,這何嘗不是一個最好的機會?最後,李定國退到泰國景線地區休整,泰王十分感念明朝的恩情,還願意出兵資助李定國抗清,李定國派人與之接洽以圖反攻清朝。永曆帝后來被吳三桂抓回國內處死,之後的幾個月李定國憂憤交加而病倒,於1662年六月二十七日病逝於泰國。在臨死之前,李定國還叮囑兒子和部下,絕不投降清朝,“寧死荒徼,無降也!”試問如此忠義之人,怎麼可能“挾制以自專,實圖乘釁而自立”?所以這無疑又是洪承疇的汙衊之詞而已。

洪承疇

洪承疇出身明臣,深受國恩,不但不思報國,反而在降清後欲對南明永曆帝趕盡殺絕,如此薄情寡恩之人所作之書也不為可信,滿篇謊話而不值一駁。

參考文獻:《給緬甸軍民宣慰使司札》、司徒琳《南明史》、《明季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