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劉邦和項羽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劉邦為什麼不選擇項羽而是選擇項羽

我國古代曾出現過數代皇帝,這些帝王有的心懷天下萬民,有的卻沉迷美色無心朝政,總之每一代君王都有其獨特的性格特色。

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皇帝已經被遺忘在歷史長河中,而有的皇帝也憑藉其在位時的成就名流千古,成為後世人學習和歌頌的榜樣。

漢武帝劉邦便是很好的例子,他出生的時代其實是戰亂紛飛的年代,在成就豐功偉業之前,他也曾經隨亂世浮沉的一介布衣。

人們時稱將項羽和劉邦放在一起比較,總想在他們中分出個高下,其實這樣的比較並沒有實際的意義,因為劉邦和項羽兩人都是很出色的人。

劉邦確實要比項羽更懂謀略,這一點很多人都贊同。雖說劉邦稱帝之後便成為九五至尊,但是他從未忘記過父親對自己的養育之恩。

古時候所有人見到皇帝都需要行禮,在君臣和父母之間,最初的皇帝其實也比較為難。

為避免父親向自己跪拜,劉邦想出了很妙的一招,巧妙的化解了這兩種身份之間的尷尬,後世皇帝紛紛效仿。劉邦取得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謀略,內心的那份赤誠也貢獻了不少力量。

一、失意的少年時期

《史記·高祖本紀》所塑造的劉邦,起初是一個十足的無賴,少年時期便不喜歡勞作,對唸書更沒有興趣。

少年時期的劉邦可謂是“遊手好閒”,即便是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他也絲毫沒有這方面的想法。劉邦的父親因此十分著急,為這個兒子也是操碎了心。

劉邦面對父親的勸說,時常以“時候未到”為藉口,因為劉邦堅信後面會有很好的機會在等待自己。

只要他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就一定能夠取得很大的成就,事實上的確如此,然而這很有可能也是劉邦安慰父親的話語。那時候劉邦唯一的“夢想”成為信陵君的門客。

不幸的是在這個夢想實現之前,劉邦便收到信陵君去世的噩耗,原本的計劃自然而然的泡湯了。

後來劉邦在機緣巧合之下遇到張耳,兩個人的關係逐漸親密起來,張耳對於劉邦的影響也很大。

但是就在他們二人結識之後不久,魏國便被滅亡,張耳也被秦國緝拿,此後劉邦便只能回到家鄉。

張耳被抓對劉邦的影響很大,他回家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悶悶不樂,父親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裡十分著急。後來劉邦的父親就想給他謀個官職,因為人只要有事情做,便會再度振作起來。

最終劉邦得到了沛縣泗水亭亭長的職位,親朋好友都覺得這下劉邦會老老實實工作,然後平安順利的度過下半生。可是劉邦卻並不這麼想,他的野心還在肆意生長。

二、在亂世中大展身手

秦朝後期的暴政,讓百姓們心生怨恨,此時的秦朝也即將面臨解體,劉邦覺得自己所等待的時機快要成熟了,於是他毅然決然的加入義軍。

在反對秦朝統治的戰場上,劉邦的個人魅力得到了十足的展現,無論是識人用人還是整頓軍心都不在話下。蕭何、韓信也都甘願為劉邦出謀劃策,最終這場秦朝滅亡,劉邦便成為坐擁天下最炙手可熱的人選。

但是除了劉邦之外還有項羽,最後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劉邦躲過了鴻門宴,剩下項羽獨自面對四面楚歌的場面,最終在烏江自刎,告別了他的江東父老。

最後劉邦成為權力的掌控者,締造出了強大的漢王朝。由此可見劉邦這一生的成就,絕對值得後世人銘記。

三、巧妙化解“君在前,父在後”的尷尬

劉邦在戰場上可以算得上冷酷無情,但是他對於自己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親卻十分的尊敬。

劉邦登上帝位之後,其身份是整個天下最高的,所有的人見到劉邦都要行禮。原本他的父親也是要向他行大禮的,但是劉邦看見父親行禮的時候內心很難過。

雖說現在他是君王,但是多年來流傳下來的規矩也並非能夠輕易改變的,這時候劉邦便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將父親封為太上皇。

事實上劉邦的父親,也是歷史上第一位沒有做過皇帝的太上皇,這樣劉邦便可以名正言順免除父親對自己行禮的規矩,並且他還可以和往常一樣向父親行禮。

結語

劉邦的這個做法在後世被延用上千年之久,這其中體現的都是孩子滿滿的孝心。

劉邦能夠取得這般成就,他自身的能力功不可沒,同時身居高位也絲毫不驕縱,這也是極為難得的。他這一生的成就,值得流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