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農婦藏有傳家寶,世間僅有三件無法複製,後被專家用300元收走

涼蓆作為納涼工具,可謂是歷史悠久,早在石器時代人類祖先,就已經用沼澤地中的蒲草編製成席子作為“床單”;隨著時代的發展,席子的製作工藝突飛猛進,採了用了蘆葦作為編制原料,由此還誕生了蘆葦坐墊,被稱為“筵”,蘆葦蓆便是涼蓆的前身;到了明朝流行起用竹子編制的涼蓆,睡上去十分清涼;蒲草、蘆葦、竹子是編制涼蓆的主要材料,然而《西京雜記》中,還記載了一種“象牙席”,曾被漢武帝賜予李夫人。

象牙質地光滑,膚感清涼是作為涼蓆的上等材料之選,然而在古代象牙涼蓆是十分奢侈之物,只有少部分王公貴族才有資格享用;象牙涼蓆作為貴族的避暑之物,一直風行到了清朝,但是雍正皇帝認為,象牙涼蓆製作複雜,且原料價格令人咋舌,所以便以提倡節儉為由,禁止再造象牙涼蓆;此後再無產出新的象牙涼蓆,但宮中依然藏有三張象牙涼蓆,編造的技藝也因此失傳,這三張涼蓆便成了無法複製的“世間絕版”;其中兩張已經成功國家文物,而另外一件則輾轉流落到了民間。

在清朝即將覆亡前夕,宮中太監宮女“監守自盜”,將大批的文物搬運到自己家中佔為己有;其中有一位太監,從宮中偷出了一張象牙涼蓆,接著帶著它前往典當行,要價10根金條,10個金條在當時並不是一筆小數目,但典當行老闆丁寶檢看出此人是宮中太監,帶來的涼蓆上,都是貨真價實的象牙,於是便爽快拿出10根金條,買下了這張象牙涼蓆。

後來國內軍閥戰爭紛亂,丁寶檢帶著象牙涼蓆跑回山東老家避難,他怕人搶走,將涼蓆日夜藏在床下,但身為富家大戶的丁家,依然沒有躲過軍閥的侵擾;當地的孫姓軍閥打著收稅的名義,派兵搜了丁寶檢的家,發現了那張象牙涼蓆後,他用100銀元的低價強行買走;而且孫姓軍閥也深知此物非同尋常,放在了保險櫃中小心收藏,在其臨終之時,還叮囑女兒孫秀英切勿將涼蓆賣出。

新中國成立後,農婦孫秀英依然小心保管著這張象牙涼蓆,1963年煙臺市博物館館長史征夫,聽聞孫秀英有此寶物,便上門做其思想工作,為孫秀英講解了國家的政策,以及文物上帶有的民族文化價值,乃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財產,希望她能上交到國家;起初孫秀英牢記祖訓,堅決不肯捐出,後來經過文物局專家們多次登門普及文物政策,孫秀英終於以300塊錢的價格,將象牙涼蓆售給了煙臺博物館。

如今這張珍貴的象牙涼蓆,終於被儲存在了專業博物館,併成為煙臺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向現代人展現著,古代勞動人民的高超的製作工藝與無窮智慧;雖然至今象牙涼蓆的製作技術已經失傳,我國也早已禁止象牙藝術品流通,但這張象牙涼蓆帶有鮮明的民族文化,依然是中國滄桑歷史的見證者,得以被後世中國人代代瞻仰。

【參考資料:《涼蓆發展史》,《煙臺市博物館稀世珍藏——象牙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