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千年雄安」在雄安存在了800餘年的一個家族

一、何氏家譜

家譜共分三冊,分別是《何氏譜——族》《何氏譜——本支》和《何氏塋譜》。其中《何氏譜——本支》有承修家譜序等。《何氏塋譜》有塋譜序、大宗小宗圖、各祖塋圖、塋地情況等。《何氏譜——族》有何門家譜序、宗譜目錄、本支圖、皇上聖旨和人物傳記等。皇上聖旨都是全文抄錄,涉及何魯、何思、何玉德的任命、封贈,以及夫人的誥命等。

家譜從明初始祖何得用開始記起,入譜的有20代人,其中對前10代有大量的人物介紹,主要人物有:何思,明進士,曾任山西襄汾縣知縣、工部主事、戶部清吏郎、大同巡撫、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等職。何思父親何魯,明朝舉人,曾任山西省汾西縣知縣、平涼府參府、戶部署郎中事主事等職。何思兒子何玉德,明朝進士,曾任曹縣知縣、寧陽縣知縣、江西道監察御史等職。在後代中還有何繼芳,明貢生,選授訓導;何良策、清舉人,任峨眉知縣;何來似,清舉人;何正芳,清貢生,任魚臺縣知縣等。

家譜前後4次編修,分別是何楊武、何良策、何來章、何廷梁,現存家譜是何廷梁清嘉慶十年(1805年)的重修本,已經儲存200多年,內容不缺,依然完好。

另外,據《何氏塋譜》記載,何氏老塋“在大河村正西路北,壬山丙向,永樂年以前葬過十餘世,墳墓尚有,譜牒未存,無考”。也就是在之前有十幾代人未入譜。按時間推算,永樂初年是公元1403年,上推10代,大概在公元1200年左右。可以看出,何氏族人在大河村居住至少有800多年。始祖何得用是明初燕王時人,也就是家譜記述了600多年的家族史。現在的大河村何氏族人雖久未續譜,但部分支派透過追憶還能接續。

二、何思

(一)何思事蹟介紹

何思(1508-1567年),字慎之,號雄野。明嘉靖七年戊子(1528年)中舉人,壬辰(1532年)中進士。初任職襄陵(今山西襄汾縣襄陵鎮)令,修學課士,拆毀淫祠,賑濟饑民,建立橋樑,不用刑罰,用禮儀為部下作表率,百姓以訴訟為恥。他自願幫助補貼貧民,使得徭役均平,百姓稱頌。乙未(1535年)調任京職,鄉紳設酒餞行贈送詞章,里老攀轅臥轍啼哭相送。

何思原本要提拔為御史,當時主管選拔官員肆意收賄授官,他打消奔爭念頭,被人講了壞話,改任工部主事。庚子(1540年),為母服喪期滿,改任戶部,革除俸用粟米作為俸?的陋規,商販不再虛報。壬寅(1542年),奉旨到江西查理督徵拖欠的糧項,秉公持法,不畏權貴,賦稅的徵收解送短時間內完成。乙巳(1545年),為父守喪服滿後起用為戶部清吏郎,審計清單,消除了冒吃空餉或漏登的現象。丙午(1546年),開始受到皇上的封贈。

戊申(1548年),出任大同知府,監督修造長城,在限期內完工,皇上嘉獎,待遇豐厚。這年大旱,僧道設壇求雨藉機迷惑眾人。何思誅奸僧,端風化,擴大儲蓄,訓練士兵,政論平息,受到軍民愛戴。庚戌(1550年),入宮覲見,皇帝賜宴。

三月,到朔州任副憲。恰逢西寇猖獗,何思從容排程,數日內完成防禦佈置。八月西寇又犯城下,何思領兵赴居庸關作為內援,軍威大振。皇上嘉獎他,有財幣賞賜。任憲副僅八個月,越級提拔為大同巡撫。他上疏籌邊三策,皇上允行。

辛亥(1551年)三月,咸寧侯仇鸞秘派家人給俺答義子脫脫送信,請求開通馬市。何思透過驛站傳書給總督蘇佑,告之此事。兵部尚書趙錦與仇鸞商議,皇上允許馬市開通。俺答率部落到寧羌(今寧強縣)堡邊外,向東南叩頭謝恩,言詞禮貌恭順。何思懷疑俺答素來十分驕燥狂妄,而一旦如此恭順,恐怕是懷有禍心,變化無常,不可預測。立即把事情一一上奏,讓皇上知道。找機會檢視寧羌堡,估計這就是敵人請求開通馬市的必經之道,於是派遣京營的徐洪帶兵馬三千到寧羌堡,朱漢兵馬也調到了左衛,以防意外突變。五月初四日,果然有三千多兵馬稱是小王則部落的青臺吉,他以沒有能參與到賣馬為由忽來侵犯,見有防備,漸漸退去。二十六日,俺答再次侵犯右衛城,諸將想退怯,堅持守城不想迎戰。何思奮勇督兵,親自前去策應。立即號召將領和士兵們,以忠義勉勵他們。擊敗敵軍後,俺答逃到大青山後不在來邊關侵犯。八月,抓獲叛徒蕭芹。遣一個叫時義的人往來敵營,反覆辯論交鋒,尊國體而說服敵人,在敵眾中用計抓捕了這個叛徒。戰捷讓皇上聽說後,再賜金幣。二年之中,日復一日整頓軍隊,思患預防。因為屢開馬市後敵情反覆變化,而且權貴嚴嵩身居朝廷,時有嫉妒並進讒言。壬子(1552年)三月,何思被革職務,回家閉門課子,隱居山林。

戊午(1558年),西南少數民族賊人李文彪叛亂,諸將不能制服,於是在八月被皇帝內詔,派往江西、福建、廣東、湖廣各交界地方提督軍務。到任後,大力奉行忠於皇帝,宣佈聖德,透過討伐和招撫,五旬平息叛亂。

不久,北塞告警,於是又在十二月二十五日被詔調宣府。奸臣嚴嵩借委以重任來堵塞公論,實際是想謀害何思。何思接到命令,兼程趕路。來不及檢閱軍隊,敵人已經侵犯境內。倉卒間聽到訊息,百姓逃往城裡的數以萬計,但把守城門計程車卒嚴閉固守,不讓百姓入城。何思斥責說:“城牆是為了維護百姓,怎麼忍心拋棄他們呢。”盤問甄別之後,收入城中。何思親自到各城堡,嚴整隊伍,多次派遣偵探,集中精銳部隊,打擊敵軍。忽然傳來聖上命令,地方各官自己防禦,不得追擊驚擾敵軍,可是等敵軍出了邊塞,又令派兵征討。故意操縱反覆,一定要置何思於危險之地。何思毅然上奏,說深入敵境,不需要從旁牽制,察看機會觀察變化,哪裡容得二心。列出十多條事項上疏經略楊公,直指巒公暗中知曉謀害之事。不久生病,辭官迴歸故里。

何思為官三十年,囊無餘資。生平守正不阿,謙虛仁厚。官至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勅封承德郎,誥贈中憲大夫,崇禮鄉賢。

(二)何氏墓碑

現有何氏墓碑4座,其中何思墓碑3座,何思父親何魯1座。何思的兩座墓碑依然矗立在墓地,另一座以及何魯一座由家族自行儲存。

何思墓地上的兩座墓碑,碑文在家譜中有全文記載。

墓碑一,碑文:

墓碑二,碑文:

何思墓碑碑文是:明中憲大夫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雄野何公墓誌銘。

何魯墓碑碑文是:大明平涼府通判贈郎中何公、敕贈安人韓氏之墓。

三、其他主要人物介紹

(一)何魯

何魯(1481-1543年),字子謙,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考中舉人。授山西省汾西知縣,政治嚴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朝見皇帝后,任平涼府參府。皇帝敕贈承德郎,戶部署郎中事主事。

(二)何玉德

何玉德(1539-1574年),字彥貴,號槐堂。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考中進士,初授曹縣縣令。曹縣多強橫不法之人,長期存有弊政,堅固難以破除。何玉德到任後,從容不迫,深訪細查,大力整治,很快取得成效,走上正軌。隆慶元年(1567)丁卯八月十七日,其父何思去世。何玉德守孝三年。服喪期滿,在庚午(1570年)補寧陽縣知縣,革除從前陋規,減免稅賦,查清案件,鼓勵農耕,修學課士,推薦人才,不用刑罰,推崇教化。考核政績突出,被提拔為江西道監察御史。當時正是神宗初登皇位,何玉德先後上疏,提出開設御前講席、制定綱紀、辨別邪正、謹嚴慎行等建議。萬曆元年(1573年)九月十七日,勅封文林郎。

(三)何正芳

何正芳,字弘竹,深曉經史,設館教書四十年,收徒近百人。清順治元年(1644年)恩貢授漁臺縣令,愛民如子,不用刑罰,士民稱頌。

(四)何良策

何良策,清順治三年丙戌(1646年)舉人,任峨眉知縣。

(五)何來似

何來似,清康熙五年丙午(1666年)舉人。

四、舊縣誌對何氏家族的介紹

現在的大河村隸屬容城縣,在明清時期卻隸屬雄縣,現今只找到了成書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1月的《雄縣新志》,書中多處有何氏家族的相關內容。

(一)古蹟篇

1、何思墓在大河村西南一里。

2、何玉德墓在西二里。

(二)鄉賢詞祀位

明巡撫大同南贛宣府都御史何思

(三)建坊表

1、都御史,為何思

2、何氏世科之第,為何魯、何思、何玉德

(四)歷代選舉表,明進士

1、何思,嘉靖十一年壬辰科,僉都御史,傳詳仕績。

2、何玉德,嘉靖四十四乙丑科御史,傳詳仕績。

(五)歷代選舉表,明舉人

1、何魯,正德十一年丙子科。

2、何思,嘉靖七年戊子科。

3、何玉德,嘉靖三十七年戊午科。

(六)歷代選舉表,明貢生

何繼芳,萬曆年選授訓導。

(七)歷代選舉表,清舉人

1、何良策,順治三年丙戌科,任峨眉知縣。

2、何來似,康熙五年丙午科

(八)歷代選舉表,清貢生

何玉芳,順治年恩貢任魚臺縣知縣

(何玉芳,應是何正芳。據家譜記載,何正芳,由順治元年恩貢授魚臺令。是印刷錯誤)

(九)人物篇上,明仕績

1、何思,字慎之,嘉靖十一年進士,授襄陵令。政平俗變,民頌之。擬(初步定下來)擢(提拔)御史被譖(無中生有地說人壞話),改工部主事。遷戶部。出知大同府,備兵(駐守的軍隊)陽和(祥和的氣氛),辯疑獄(案情不明,證據不充分,一時難於判決的案件),誅奸僧,修邊牆,有白金之賜。擢大同巡撫,上籌(謀劃)邊三策,允行。索還判軍蕭芹等,以息(停止)句(俗作勾)敵入寇之患,復賜金幣。以(因為)忤(逆,不順從)權要(權貴)乞(要求)歸。再起南贛巡撫,改宣府,以疾致仕(交還官職,即辭官)。鄉人有被屈者,每密白(秘密告訴)之,其人或踵門(親自上門)謝,輒(總是,就)拒不見。

2、何玉德,字希(家譜是彥,“希”字印刷錯誤)貴,思之次子。嘉靖己丑進士,授曹縣(山東省菏澤市下轄縣)知縣,再令寧陽(山東省泰安市下轄縣),有聲(名譽),績考選南京御史,神宗御極(登極,即位),具有開經筵(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定紀綱、辯邪正、慎起居諸疏(奏疏,奏章),悉(全)關大政。執法不苛(苛,過於嚴厲),人感(感化)之。尋卒(不久後去世)。

(十)人物篇上,清仕績

何正芳,字宏竹,磊落好學問,授徒近百人,解元(科舉考試中鄉試第一名)馬之驪其高足也。順治時,由恩貢令魚臺(山東省濟寧市下轄縣)為政,寬和樂進,子第而教之,卒於官,士民歌思不忘。

(十一)人物篇上,明孝義

何繼芳,字繩武,中丞思之孫,風姿醇厚,早入膠庠(學校),略無裘馬(指輕裘肥馬,形容生活豪華),習事親孝,奉繼母無異所生。繼母本再醮(再次改嫁),卒後有前子願求歸葬,且時值貢(從府、州、縣學中選送廩生升入國子監肄業)期,如其請,尚可不服制致誤廷試,泣弗允,竟終喪焉。雄俗無嗣者應別葬,季弟齊芳早亡,力主歸正穴,所置產任群弟分取。偶出,值(遇)兩市兒(商販)角(爭鬥)誤中胸,顏色不變,徐伏,謝不之校(校對),又婉誨之。其大度如此。生平未嘗入偃室,兩舉優行,士林(指文人士大夫階層、知識界)重之。

(十二)人物篇下,明大年

王袞妻何氏,大中丞思之長女,侍御玉德之姊。袞為明貢(貢生),士祀(祭)鄉賢。子二,長應選,贈中憲大夫,次應遴,明經孫喬棟歷官參議。氏生平孝慈淑惠,閭里(鄰居)至今奉為母範,享年百歲之日,綵衣珈(一種頭飾)翟(長尾雉雞),稱觴(酒器)而祝者五代百有餘人。將終預知時日,屆期正襟而逝。

(十三)人物篇下,明節婦

1、王道平妻何氏中丞思之侄女太學念之女,字(嫁給)孝廉王士傑之次子道平,年十九偕伉儷,甫(剛剛)三載而士傑與道平相繼即世,男夢桂僅二歲,女娩數月,氏忍死育孤,家計日落。堂上姑有伯子不能養,而甘瀡,惟孀婦是奉。後喪葬大事亦氏獨任焉。課子夢桂入鄉學,中萬曆乙酉舉人,丙申郡邑。以貞節狀上,直指給帛粟。己亥夢桂暴卒,遺丈夫子五人,又如撫孤兒時也。萬曆庚申奉旨建坊旌表。享年七十有八卒。長孫孫鬱中,天啟丁卯舉人,莘縣令。孫蕃中,萬曆戊午舉人,知濟寧州,改御史為臺,諫名臣。

2、王應元妻何氏,侍御玉德之侄女生員玉振之女也。年十七適元,十九元卒。子喬柱,生甫三月。夫葬後,布衣蔬食,深居績紡(古時紡指紡絲,績指緝麻),不與家事角。哀慟(極悲哀,大哭)不敢令公姑聞。時抱孤強顏以解其憂,迨(等到)子就塾,傾簪珥以供束脩(古代學生與教師初見面時,必先奉贈禮物表示敬意,被稱為束脩),喬柱弱冠(男子二十歲稱弱冠)入學,後以德行著,何氏之所教也。明萬曆間奉旨給銀三十兩建坊旌表,壽七十六。

3、庠生何永芳妻史氏,永芳繼室。永芳為大中丞思之孫,侍御玉德之子。雖貴,介奈值(遇到)焚劫,後家計幾中落。賴氏內助而閥(古代指有權勢的家庭)之規模如舊。相夫僅四載而孀,年二十四歲,遺腹育男及撫諸孤,愛均力竭,嫁女娶婦備極經營。無何男婦長幼七人繼歿(死),歷世名臣殆(危)矣。乃擇賢立愛,以良策為仲(兄弟排行次序二)子,後且割腴(土地肥沃)田二頃以分宗族,遂專心課五歲嗣(接續,繼承)孫,及齡游泮(明清科舉制度,經州縣考試錄取為生員,就讀於學宮,稱游泮),年五十而卒。守節於萬曆四十年,終於崇禎十一年。良策中順治丙戌舉人,峨眉令。

(十四)人物篇下,清節婦

何魁芳妻李氏,年二十三歲,撫遺腹孤成,立守節五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