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匈奴強大的時候,單于是怎麼侮辱漢家天子的

落後就要捱打,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大漢之於匈奴尤其如此。西漢立國之初,國家慶典上湊不齊四匹顏色一樣的馬,宰相也得坐著牛車上班,那是一個窮的叮噹亂響。

反觀一直被視之為蠻夷的匈奴呢?

楚漢相爭之際,匈奴出了個了不起的英主冒頓單于,匈奴在他的帶領下東征西討,地盤東到內蒙東部大興安嶺一帶;南到山西北部、陝西北部;西到現在的鹹海、黑海;北到俄羅斯的貝加爾湖,即史書上一再提及的北海,境內所有

“引弓之民併為一家”,

號稱“百蠻大國”,強大的一塌糊塗。

強大起來怎麼辦?

自然要跟周邊的大漢掰掰手腕,沒有辦法,大漢太富饒了,欺負他們都欺負習慣了。

於是呢,前200年,兩國在山西的白登山打了一架,結果,劉邦輸了,輸的狼狽逃跑,事後呢,冒頓單于更是得理不讓人,在大漢降將韓信、盧綰等人的帶領下,一再騷擾代郡、上黨等地,鬧得劉邦苦不堪言,萬般無奈,只能低下高傲的頭顱,採納謀士劉敬的建議,歲貢、和親。

有了財帛以及漂亮的女人,冒頓單于這才安靜下來,但,他能一直安靜下去嗎。

當然不會,其時天下的態勢是,匈奴強大,漢朝弱小,既然弱小,發言權自然掌握在匈奴手裡,於是呢,咱們不說戰爭,單說兩國交往的歷史上,匈奴是怎麼侮辱漢朝天子的吧?

單于尊號的全稱其實應該是撐犁孤塗單于,古匈奴語系當中,也是天子的意思,從這個層面講,匈奴單于跟漢朝天子是對等的,兩國交往期間,最起碼應該互相尊重,遵循一些基本的禮儀才是,可匈奴呢?

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崩,作為大漢女婿的冒頓不想著如何給老丈人弔喪,而是趕緊給呂雉發來一封狂妄的求愛信,信上說:

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我生在荒澤,長於草原,曾數次帶領軍馬,到中原遊玩,如今你成了寡婦,而我恰好也死了老婆,一男一女,分別獨居,大家都不快樂,不如你嫁給我,我娶了你,大家都開開心心的過日子,你看這樣行不行?

即便不講兩國的對等關係,中原的婚姻也是講究行輩的,冒頓作為劉邦、呂雉的女婿居然如此無禮,呂雉能怎麼辦?

想發火又打不過,只能委屈的回信一封,曰:

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汙。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

尊貴的單于很委屈的給我來了封求愛信,向我求婚,本來是應該滿足你的要求的,可後來想想,我實在太老了,老的連路都走不動,實在沒資格伺候單于,希望你能可憐可憐,大方的原諒了我以及大漢卑微的臣民吧。

以卑微的姿態求冒頓單于可憐,臨了,還贈送御車二乘,馬二駟,這就等於被人打了一巴掌之後,還得陪上笑臉送上禮物,藉以感謝他的打臉之恩,其時,漢朝就能這麼委屈。

冒頓單于會怎麼回答,他說的很是冠冕堂皇,曰:

未嘗聞中國禮義,陛下幸而赦之。

之所以如此,實在是我不懂你們漢朝規矩的緣故,不懂規矩怎麼辦?

因獻馬,遂和親

送了兩匹馬,又娶了一位公主,侮辱了老丈母孃,最後還娶走丈母孃的女兒,儘管是名義上的,而且我所說的兩匹馬絕不是虛數,漢文帝時,送冒頓單于:

綺衣、長襦、錦袍各一,比疏一,黃金飭具帶一,黃金犀毗一,繡十匹,錦二十匹,赤綈、綠繒各四十匹。

這是多麼豐厚的禮物,然而冒頓單于呢,回報的僅僅是

橐佗一,騎馬二,駕二駟

,一匹駱駝,幾匹馬就給打發了。

並且這種不對等的交往還成為常態,因為漢朝弱小,匈奴越來越是狂妄。

前177年,即漢文帝前元三年,大約冒頓單于的閼氏又死了,於是匈奴右賢王破壞約定,襲擾河套等地。

漢文帝很生氣,派使者給冒頓單于送信,說:

漢與匈奴約為昆弟,無侵害邊境,所以輸遺匈奴甚厚。今右賢王離其國,將眾居河南地,非常故。往來入塞,捕殺吏卒,驅侵上郡保塞蠻夷,令不得居其故。陵轢邊吏,入盜,甚驁無道,非約也。其發邊吏車騎八萬詣高奴,遣丞相灌嬰將擊右賢王。

什麼意思?

說好不打,你們的右賢王怎麼又來了,不過這大約是你不知道的緣故,所以,我將派灌嬰,帶八萬車兵、騎兵,到高奴去攻擊右賢王。

被人欺負,憤而還擊,說的還這麼委婉,還非得告訴冒頓單于,之所以造成現在的局面,大約都是右賢王瞞著你乾的,所以,我準備派灌嬰出馬,統領八萬車兵、騎兵,到高奴,也就是如今的陝西延長攻打他。

兩軍交戰,統帥、兵力、兵種、集結地點等秘密統統告訴對手,這是打仗嗎?

無非表明一種態度而已,也就是說,不管冒頓單于帶領的匈奴有多狂妄,漢文帝,漢朝方面也不敢跟他們徹底撕破臉皮,被人欺負還不敢痛痛快快的還手。

這一回,漢文帝是跟匈奴講了道理的,希望他們有一點契約精神,匈奴單于方面呢,

第二年,冒頓單于才給漢文帝回了一封信,曰:

天所立匈奴大單于敬問皇帝無恙。前時皇帝言和親事,稱書意合歡。漢邊吏侵侮右賢王,右賢王不請,聽後義盧侯難支等計,與漢吏相恨,絕二主之約,離昆弟之親。皇帝讓書再至,發使以書報,不來,漢使不至。漢以其故不和,鄰國不附。今以少吏之敗約,故罰右賢王,使至西方求月氏擊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力強,以滅夷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北州以定。願寢兵休士養馬,除前事,復故約,以安邊民,以應古始,使少者得成其長,老者得安其處,世世平樂。未得皇帝之志,故使郎中系虖淺奉書請,獻橐佗一,騎馬二,駕二駟。皇帝即不欲匈奴近塞,則且詔吏民遠舍。使者至,即遣之。

什麼意思?

簡單點,是右賢王不懂規矩,所以我打發他去西方攻打月氏,現在,已經消滅了月氏,徹底斬殺、平定了他們。樓蘭、烏孫、呼揭以及他們附近的二十六國都已經成了匈奴的一部分。各遊牧民族合為一家,北方已經平定。我希望停止戰事,讓士兵得到休息,牧養馬匹,消除以前不愉快的事,恢復過去的和約,以安定邊民,以繼承匈漢兩族自古以來的友好傳統。

因為右賢王不懂規矩,所以派他平定了西方,這是道歉還是恐嚇,已經分不清了。

漢文帝能怎麼樣,

“朕甚嘉之”

乃至於送“

綺衣、長襦、錦袍各一,比疏一,黃金飭具帶一,黃金犀毗一,繡十匹,錦二十匹,赤綈、綠繒各四十匹”

有了這些財帛以及愉快的重申舊盟後,冒頓單于才安靜下來。

眼看著漢匈又要和平的時候,冒頓單于死,老上單于繼位,新的單于新的章程,漢文帝呢,只能再準備和親,再準備賀禮,開始新的交道。

被人罵著、打著、侮辱著,還不敢發火,其時的漢,就能這麼委屈,幸運的是,漢朝以及漢家天子都沒忘記這份羞辱。

一代一代的積蓄力量,一直到漢武帝時,這些委屈,這些屈辱,終於可以出個松顙了。

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哭天搶地以及尋找外來的道理都沒什麼用,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參考資料:《漢書》等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