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戰國時期流行的戰車陣為何被之後的軍事家所棄用

中國古代戰車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夏朝時期,商朝的青銅技術進展很大,戰車隨之也高速發展,比如在西周開國功臣,著名的軍事家姜子牙就是極善使用戰車的軍事家,所著兵法《六韜》也有詳細講述戰車的使用方法。到了春秋戰國,古代戰車迎來了黃金時期,戰車成為了衡量春秋戰國時期軍事實力的重要指標,每次在講述每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時,都是帶甲多少萬,革車多少乘。比如,秦國時期張儀出使楚國時就曾說過:“虎賁之士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但是,從漢朝時期之後,戰車的使用性就大幅降低,甚至到了後期除了小規模的使用戰車甚至很難見到,而且大多數是攻城戰車,野外攻擊戰車很少見到,這是為什麼呢?

戰車的物件改變:

春秋時期的戰鬥物件是中原國家,加上當時的馬匹質量不高,馬鐙尚未出現,騎兵的戰鬥能力遠沒有戰車強悍,所以當時戰車成為了各個諸侯國軍事的首選。但是後來隨著秦國的大一統,中原國家的用兵物件逐漸成為了少數民族,少數民族,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就是總結匈奴的作戰方式,引進他們的馬匹,使趙國的是軍事實力大增。所以,西漢時期開始布的馬鐙開始出現,加上北方匈奴的馬匹比中原地區的質量高很多,再加其強大的速度,戰車這種笨重的產物很難派上用場,但是西漢時期還是有戰車的使用,

衛青“令武剛車自環為營,而縱五千騎往當 匈奴 ”,後來南北朝時期的劉裕,

以車兵圍成卻月陣,大破拓跋魏國。

隋唐以後,戰車基本上從歷史舞臺消失了。兩宋時雖然提出“以車制騎”,以應對蒙金騎兵,但最終未進行實戰,不了了之。

戰車的價效比:

由於戰車的造價高昂,需要用到的材料是多副鎧甲用到的材料,也是多副馬匹用到的材料,但是一輛戰車需要配備3-4匹馬,遠沒有4個騎兵帶來的價效比高,而且古時候的戰車,沒有懸掛,沒有軸承,所以使用壽命短,加上馬匹受傷的穩定性,經常出現一死死一車的情況,完全沒有施展出戰鬥能力。漢朝之後的騎兵,隨著大腕馬的引進,鐵質馬鐙的出現,使得騎兵的戰鬥能力遠比戰車來的實惠,都讓很多軍事家棄掉這個雞肋,但是還是有著少數的將領使用戰車,比如明朝的劉

鋌的車軍也是戰車改良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