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清明上河圖》的長度有多大?《清明上河圖》的外觀是怎麼形成的?

倘若說起中國古代最為著名的畫作的話,人們都會想到《清明上河圖》。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詳盡地描繪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因此成為了國寶級的文物。

《清明上河圖》的另一個特點是長,其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作品為長卷形式,生動記錄了當時的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清明上河圖》的內容非常豐富,可謂是包羅永珍,不僅有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各色建築,還有牛、驢等牲畜。但是奇怪的是,內容如此豐富的《清明上河圖》之中,卻找不到馬和羊這樣常見的動物,這是為何呢?

答案其實也很簡單,因為馬和羊牽扯到北宋的“國家機密”。北宋重文輕武,使得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之中,軍事能力卻越來越差勁,是典型的民富國窮。在這樣的國家發展方針之下,北方遊牧民族有了發展的機會,並迅速崛起,達到了可以與宋朝相抗衡的境地。

而北方遊牧民族的生活環境是相對較差的,因此他們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中原早就垂涎欲滴,有了戰爭的衝動。既然想要打仗,自然就需要在戰爭前夕削弱對方的戰鬥能力。

於是乎,北方遊牧民族政權便限制了馬與羊的出口,而這在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有所介紹:“《遼史》說得很清楚:與宋互市時,馬與羊不許出境。”

那麼,有人會說,為何宋朝自己不養殖馬和羊呢?這與地形地貌有所關係,雖然在很早之前,馬匹也可以在華中繁殖,但是中原地區畢竟是農業社會形勢,因為受到當地農業經濟的限制,養殖馬和羊的耗費極難維持,而且在精密耕作地區所育馬匹一般較為瘠劣,遠遠不如草原上養出的好。

因此,趙宋朝廷不得不加緊對馬和羊的控制,因為馬匹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羊皮則要製作營帳、軍服,是打仗之時必不可少的東西。一般而言,物以稀為貴,既然馬和羊在軍事方面都供應不足,自然是不可能給老百姓用在日常生活之中的。因此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上,開封之大車都用黃牛水牛拖拉,可見馬匹短少情景迫切。

由此不難看出,每一個國家的社會風俗以及百姓的日常活動都與國情密切相關,這也從側面表現出了《清明上河圖》的真實性。

參考資料:《中國大歷史》、《遼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