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斑鱉是什麼鱉,為何全球已知的僅剩下三隻?

文/炒米視角

今天早晨起床,發現被一則新聞刷屏了。蘇州動物園的最有希望能夠生產“下一代”的雌性斑鱉,在接受國際專家團隊第五次“人工授精”後突然死亡(前四次都失敗了)。而這隻斑鱉是國內唯一一隻已知的雌性斑鱉。

目前國際專家團隊儲存斑鱉的卵巢組織在液氮裡,以備未來技術成熟後再使用,只能寄希望於未來了。

這隻死亡的雌性斑鱉,曾經屬於長沙動物園。現年90多歲,在斑鱉的生命週期裡,可謂非常年輕。所以將他它遷至蘇州動物園,和另一隻雄性的斑鱉(大概100歲左右的年輕小夥子)配對,實施人工繁殖。大家都寄希望於這對“斑鱉夫婦”能夠將瀕臨滅絕的斑鱉物種給儲存延續下來。

因為自1972年以來,已經再未發現任何野生個體了。而原本存在於蘇州西園寺放生池內幾百年有一雌一雄兩隻斑鱉(蘇州本地人延續古人的叫法,稱為“癩頭黿”),雄性(名為方方)已於2007年8月死亡,而雌性並未實際觀測到,(因為古人記錄的是兩隻,但是1972年普查的時候,並未發現雌性個體)普遍認為可能早已死去;上海動物園和北京動物園的兩隻斑鱉分別於2006年12月16日和2005年10月死亡。那麼國內可確認的也就剩下蘇州動物園的雄性個體了。

世界上的另外兩隻個體,現存於越南的,但或許也只是傳說了。因為還劍湖中的那隻“斑鱉”,傳說曾揹負寶劍送給越南後黎朝黎太祖,助其奪取天下。但是更有可能這隻“斑鱉”和蘇州的“斑鱉”並非是同一種類,而是單獨的另一個物種。如果成立,另一隻越南北部的應該和這個是同一品種。那也就意味著實際上斑鱉可能就只剩一隻了,我們也只能無奈地看著這個物種滅絕。

而實際上在古代,斑鱉曾廣泛分佈在長江下游、雲南南部紅河流域以及越南北部。古人稱之為“癩頭黿”。在很多文學作品以及史料裡有大量記載。

《清嘉錄·楓橋倚棹錄》有一首《西園觀神黿》詩,記錄著“大黿”在西園寺放生池中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九曲紅橋花影浮,西園池內碧如油。勸郎且莫投香餌,好看神黿自在遊。

《紅樓夢》中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豔曲警芳心》中,賈寶玉說:“明兒我掉在池子裡,教個癩頭黿吞了去,變個大王八,你明兒做了‘一品夫人’病老歸西的時候,往你墳上替你馱一輩子的碑去。”

但是現在叫“斑鱉”是1873年,英國學者John Gray將駐上海的一個英國領事在上海附近捕獲的幾隻大鱉定為新種,命名為斯氏鱉(Osaria swinhoei),但是國內一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仍然認為它是黿,而不是鱉。

實際上到蘇州市動物園1954年建園時,還有大小不一的十餘隻斑鱉,遺憾的是,當時把它當成了另一個物種——黿,而且也沒有對其很好地採取保護措施,至今只存活一隻了,也就是目前僅存於蘇州動物園的那隻雄性斑鱉。

直到上世紀90年代,蘇州市科技學院生物系教授趙肯堂對蘇州市動物園提供的兩個“癩頭黿”標本的頭骨、背、腹甲等進行了細緻研究,發現這兩隻“癩頭黿”就是“斑鱉”。而全國開始重視起來,並實施保護的時候,已經是2005年了。

一個物種的滅絕就在不經意間。保護物種還是要從保護生態環境做起。我們現在只能寄希望在未被開發的自然環境中再發現這個物種的迴歸。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