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他滿腹奇謀經綸,卻慘遭同窗好友陷害而死,時也命也

文/花開無田

公元前233年,秦國牢獄裡,韓非拿起面前的一杯鴆酒一飲而盡,至此這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就此消亡在漫漫的歷史長河裡。

韓非,出身韓國貴族,相傳是韓王歇的兒子,有著韓國公子的身份。貴族也有不同,強盛國家的貴族連其他國家的國君都敬畏和景仰,弱勢國家的貴族存在感則極為薄弱,比如生在韓國的公子韓非。

我們瞭解到的韓非,是以學術家的形象出現的,而不是像戰國四公子那樣門客眾多的貴族形象,也不是像李斯、范雎一樣,是諸侯國有名的政客。韓非的一生,留給我們更多的是理論,而不是實踐,他的一生也是鬱郁不得志的。我對韓非的評價就是,有商鞅的才華和見識,也有著孫臏的坎坷和不平,韓非的著作,像《孤憤》、《五蠹》等膾炙人口的法書,連千古一帝秦始皇都拍案叫絕,心潮澎湃地說著“若得見此人,吾死而無恨”的話。

生在戰國七雄裡最弱的韓國,偏偏韓國還靠著最強的秦國,一不留神就可能身死國滅,韓非就是處在火山口的貴族,但弱小的貴族也是貴族,生在優渥環境下的韓非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人生識字憂患始,學有所用的韓飛也看到了韓國的悲慘處境,儘管現在是錦衣玉食的生活,但說不定哪天秦國發兵打來,一夜之間就會淪為生死未知的階下囚。

西漢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裡這樣評價韓非:“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韓非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他的口吃如果不是天生的話,那麼他就是在後天憂國憂民的情況下急出來的。韓非自此發奮苦學,只為有朝一日能做個滿腹奇謀妙計的治世能臣,在殿堂上指點江山,改變韓國羸弱的悲慘國運。學無止境,韓非認為自己在韓國的書早已讀遍了,他渴望尋找一位淵博的大師來給他指點迷津。

韓非找到的恩師是儒學大師荀子,一個在史書上高度評價卻被歷代儒學學者抨擊的矛盾人物。荀子被後人譽為“儒學的集大成者”,但在文學界卻是離經叛道的怪人,他從孔孟之學為師,但又提出禮法兼用,這樣的行為在儒法對立的先秦時期是不被理解的。

韓非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楚國,成為荀子的學生,荀子的“禮法並用”思想對韓非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韓非的早年法學思想追根溯源,來自於老子的道學,再有老師荀子的儒法學影響,韓非結合法、道、儒三家特點,形成了自己法、術、勢的法學三大觀。

荀子強調統治者刑法治民,韓非進一步提出用權術馭臣,結合當前的形勢來改變自己的統治方式。韓非的一生就是這樣的矛盾體,他渴望為養育自己的韓國做些什麼,卻又被韓國漠視和排斥。

荀子還有另一個學生叫李斯,李斯的名字眾所周知,秦朝位高權重的丞相,親眼目睹了秦一統天下的大業。

學生時代的李斯認為自己的學識和地位遠不如出身高貴的韓非,這就造成兩人雖是同窗卻無同窗之情的尷尬局面。貴族韓非抱著輔佐國君、扭轉乾坤的理想,平民李斯則是封官加爵、榮華富貴的人生目標。韓非的貴族身份決定他不能像李斯那樣,遊說諸侯國,成為王上賓,他只能忠於自己的家族,一個幾近崩潰的王族。

學成歸來的韓非懷揣自己的理想,多次上書韓王安,規劃著自己的變法藍圖,可天真的韓非沒有意識到韓王對自己的忌憚。如同魏王對信陵君的百般提防,韓王安對韓非也是充滿著敵視,身為一國貴族,威信高於一國之君不是一件好事。即使韓非一心一意地獻謀獻策,韓王安都會將韓非的奏章以棄之敝履的方式處置,一次次滿懷希望的上書,一次次地被束之高閣。外面的人以為衣食無憂的韓非高貴快樂,裡面的人認為一心變法圖強的韓非像個空手套白狼的憤青。

李斯劇照

韓非備受冷落呵無視的時候,咫尺之間的秦王宮又是另一番風景,韓非擁護專制的學說裡,一字一句都透著股血腥氣,這讓崇尚嚴刑峻法的秦王嬴政大呼痛快,他認為自己遇到了知己。

公元前233年,秦國大舉進攻韓國,韓王安在秦王的暗示下派韓非出使秦國,韓王安的心裡認為可算送走一個讓他頭疼又無奈的宗親子弟。最理解韓非的知己,竟然是韓非最大的敵人,糾結矛盾的韓非在接受秦王規格極高的禮遇時,心情的複雜可想而知。

雖然韓非著書立作是把好手,但他對詭譎變幻的政治風雲看得卻不是太透徹,比起能言善辯的國相李斯,韓非陷入了不可知的謎團。出於這種重重矛盾,韓非犯了個冒失的錯誤,他向秦王提出三點計策,第一是希望秦王相信宗親,遠離毫無血緣關係的朝臣,第二是希望秦王殺了鄭國,不要再修勞民傷財的鄭國渠,第三則是力勸秦王放棄攻打韓國,把戰略目光放到最有威脅的趙國那裡。讓韓非沒有想到的是,他提出的三條建議,條條戳痛秦王的那顆早已堅硬的心。

秦王的親生母親趙太后和假宦官嫪毐生下二子,並且還想廢黜自己,讓私生子做秦王。連母親都是這樣心狠手辣,叔侄兄弟更不能相信。對於韓非的第二點,鄭國渠眼看就要完工,雖然耗損不少國力,但對秦國的水利也有確確實實的好處。最為忌諱的是第三點,在秦臣紛紛上書攻韓的時候,韓非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極力要求存韓。

秦王嬴政

這一點讓秦王看到了韓非的不為所用,他畢竟是韓國貴族,萬事以韓國為第一位。再有巧舌如簧的李斯給失望的秦王那麼一陣耳邊風,秦王對韓非的態度由知己好友轉為十惡不赦的敵人,怒火中燒的秦王下令將韓非逮捕入獄。

韓非入獄後,漸漸明白了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他託同窗李斯給秦王上書,指出秦國的確具備橫掃六合的條件,“舉趙楚,亡韓魏,滅齊燕”。然而這封上書究竟傳沒傳到秦王那裡,還是個未知數。

等到後悔的秦王派人營救韓非時,他早在獄中毒發身亡了,一個糾結到死的青年貴族結束了自己不得志的一生。

公元前230年,韓非死後的三年,韓國作為秦國統一的第一目標,就此滅亡。

花開說:歷史的車輪就這樣殘酷無情的滾滾前行,即便是如同韓非這樣優秀的人才,在其面前也被其碾壓的粉身碎骨,這就是“時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