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陝西傳媒網】漢陰縣中醫醫院田華倫:用精準扶貧推進脫貧攻堅

提起田華倫

漢陰縣中醫醫院的醫生護士都知道

精湛的醫療技術

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

是醫院的模範人物

但是

作為一名外科醫生

他卻主動承擔起

觀音河村駐村第一書記重任

著實讓同事們大吃一驚

可他心裡卻始終想的是

一定要幹好第一書記這份工作

多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

“要不是脫貧攻堅工作,我每天面對的都是接診病人,查房,完成一例例手術,填寫一本本病歷,幫每一位病患治療疾病。”漢陰縣中醫醫院50歲的普外科醫生田華倫感慨道。

50歲當起第一書記

走訪貧困群眾解決難題

2019年春天,田華倫走上了漢陰縣中醫醫院幫扶的觀音河鎮觀音河村駐村第一書記的工作崗位。這對於拿慣了手術刀的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雖說觀音河村已於2018年脫貧退出,但脫貧成果如何鞏固,扶貧產業發展瓶頸如何突破,這都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帶著這些問題,走訪就成了家常便飯。田華倫與村“兩委”幹部一戶戶的走訪,用了大半個月的時間,走遍了觀音河村的家家戶戶,進一步摸清了群眾產業技能、增收途徑、現實困難等情況,並一一記錄。

在走訪到周小菊家時,老人說燈不亮了。經仔細檢查,發現電線嚴重老化,很不安全。沒有燈,老人萬一摔倒了咋辦?田華倫二話不說,拎著工具,捲起袖子就幫老人把老化的電線都換掉了。

“太感謝田書記了,你給我解決了大難題啊!”看著亮堂堂的屋子,老人家連聲道謝。

自從田華倫到觀音河村工作後,漢陰縣中醫醫院就安排專項資金安裝了熱水器,聘請了炊事員,解決了他和駐村隊員的吃住問題;邀請醫藥公司實地考察觀音河村的自然條件,指導村裡發展中藥材吳茱萸種植;透過業務往來關係,又聯絡醫藥公司的渠道銷售吳茱萸,解決了產業發展的後顧之憂。

產業發展是關鍵

想盡辦法讓村民富起來

目標確定,村“兩委”立馬行動,首先召開村民代表會,隨即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完成流轉土地、群眾入股等前期準備工作,接下來合作社組織村裡的貧困勞動力完成150畝的吳茱萸種植工作。

閒置土地集中管理,群眾既有土地流轉金,又可務工增收,入股資金還可以分紅,真是“一舉多得”。山坡上綠油油的吳茱萸,對於觀音河村的村民來說,象徵著希望,代表著嶄新生活的開始。

家住觀音河村二組的蔣孝平今年63歲,是個閒不住的勤快人,忙完自家的農活,他就去合作社裡務工。從平整土地到吳茱萸栽種育苗,蔣孝平去年在合作社領取近6000元工資。收入提高了,生活條件也有了改善,蔣孝平的精氣神也提了起來。

2019年,蔣孝平被村“兩委”評為脫貧標兵,成了村裡的“明星”。他不僅自己勤勞脫貧,還常常帶領村裡的貧困群眾到合作社務工,依靠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現在的政策太好了,只要人勤快,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還不耽誤家裡種莊稼。”蔣孝平高興地說。

對於田華倫來說,150畝吳茱萸並不是他的終極目標。他和村“兩委”商量,繼續發展吳茱萸150畝、獼猴桃100畝,目前正在積極整地備耕,為產業發展奠定基礎,觀音河村產業藍圖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發揮自己的老本行

醫者仁心免費為大家看病

因為是醫生,田華倫的揹包簡直就是個百寶箱——裡面有血壓計、血糖儀、感冒、促消化、腰腿痛等常備藥。觀音河村五組67歲的石德樹患有糖尿病,老伴反應遲鈍,田華倫每次路過他家都要進去看看還有沒有藥,給他複查一下血壓、血糖,叮囑他生活中的注意事項,瞭解家庭中的困難和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關懷與幫助。

63歲的村民譚文田患有高血壓病和胃病,經常頭暈乏力。田華倫瞭解到他的情況後,時刻把譚文田的病情記掛在心中,經常去到家裡為譚文田測量血壓,幫忙打掃衛生。看到譚文田生活困難,田華倫還自己掏錢為譚文田購買生活用品、藥品。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譚文田的高血壓控制住了,頭不暈了,胃病也好了。身體恢復了健康,譚文田常常到產業園去幹點力所能及的活,一來鍛鍊身體,二來掙點零花錢。

“感謝田書記治好了我的病,我才能靠自己掙錢過日子。”譚文田感激地說。

當了一年的第一書記,田華倫曬黑了,卻博得了觀音河村村民的交口稱讚,大家有困難第一時間都會想到他。大家都說,村裡來了一位外科醫生“田書記”,不僅帶領大家過上了好日子,而且待人親切,在家就能“看病”。雖然很累,但田華倫認為這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