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他是中國歷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載入正史的唯一一人,他的事蹟傳了出去

他是中國歷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載入正史的唯一一人,馮玉祥說他是“千古奇丐”,他確實很奇怪,其實他透過乞討早就發家致富了,可他卻將錢財全部用來興辦義學,學校建成後他親自到當地有學問的進士、舉人家跪請他們任教,併到貧寒人家跪求他們送子上學。後來他的事蹟傳了出去,朝廷知道了,為了鼓勵他的這種行為,賞賜黃馬褂以示恩寵。那麼這個乞丐是誰呢?

他就是武訓,出生在山東堂邑縣柳林鎮武家莊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姓武,沒有名字排行老七,所以人家都喊他武七,這個武訓還是清廷為嘉獎其興辦教育之功,取“垂訓於世”之意,給他改的名。

他7歲喪父,乞討為生,求學不得,14歲出去打工,多次被人欺辱,因為沒有文化,吃盡苦頭,所以萌發了興學的念頭。20歲正式當了乞丐,因為心中有興學的夢想,所以他乞討的十分賣力,他邊乞討邊打工,足跡遍佈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緊衣縮食終於賺來了錢,而且隨著款項的增多,開始典買田地,備作學田。同時他以三分息給他人放貸,以獲得更多的資金。到了49歲的時候,他已經有田230畝,積資3800餘吊。這在當時也可以稱為富豪了,然而他不忘初心,決定創辦義學,友人勸他先成家再辦學,他卻說“不娶妻,不生子,修個義學才無私”,在那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年代,他確實是另類。

而後,他興辦了第一所義學名叫“崇賢義塾”,沒有老師,他就跪求當地有學問的進士舉人,沒有學生,他就跑到貧寒人家中,跪求他們送子上學,學費全免。平時,他常來義塾探視,對勤於教課的老師,他叩跪感謝;對一時懶惰的老師,他跪求警覺。在他的感染下,老師沒有一個敢不好好教的,學生更是沒有一個不用功讀書的。就這樣,他數十年如一日,修建了3座義學。

山東巡撫張曜聞知他的義行,特下示召見,並下令免徵義學田錢糧和徭役,另捐銀200兩,並賜名武七為武訓。張耀還把他的事蹟彙報給朝廷,。清廷授以“義學正”名號,賞穿黃馬褂。於是乎,他的名氣大振。

不幸的是,在光緒22年,他病逝於御史巷義塾,享年59歲。出殯那天,堂邑、館陶、臨清三縣官紳全體執紼送殯,參加他葬禮的百姓過萬,沿途看熱鬧的人山人海,師生們痛哭流涕,如喪考妣。

辛亥革命以後,人們對武訓先生的行動及精神推崇備至,蔡元培、黃炎培、鄧初民、李公樸等民主人士,蔣介石、汪精衛、戴季陶、何思源等政界要人,馮玉祥、張學良、楊虎城、段繩武、張自忠等軍界人物,陶行知、郁達夫、臧克家等文教界人士,都各自以不同的形式對他進行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