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安徽挖到清朝武舉人墓,專家發掘一半,墓主後代趕到:別挖我祖墳

引子

我們國家的歷史流傳5千年之久,在這期間,出現了無數名文人墨客,無數名將相王侯。他們流傳千古,讓後人熟知並瞭解他們的事蹟。在隋朝,隋文帝開設了科舉制度,這項制度不論門第,任何人都可以參加科舉制度。‘’非進士不進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科舉制度是人們要當重要官員的必經之路。

這對寒門子弟來說是改變命運的好機會,並且對統治者們來說也是鞏固地位,籠絡人心的一種段。‘’一本白卷交故鄉若問登科事,便是當初老榜官。‘’科舉制度為朝廷廣納人才,促進了社會的發展進步;同時也推動了社會的讀書風氣。現在的科舉制度,演變成如今的高考,公務員考試。

挖到清朝武舉人墓

科舉有文舉和武舉兩個部分。也許大家都聽過‘’重文輕武‘’這個詞,在古代,文人看不起武將,覺得他們是大老粗,沒有什麼文化。直到武舉制度出現後,這些武將的地位才開始有所提高。武舉制度始於唐朝,盛行於明清時代。

在清朝,皇帝十分重視武舉,那是武舉最輝煌的時刻。因為當時的制度十分公平,凡是有武藝的人都可以參加,很多有武藝的人都會去參加,希望透過考試光耀門楣,改變自身的生活環境。但是考取功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俗話常說,十年寒窗苦讀,無數學子紛紛落榜,可見競爭壓力之大。

大家都知道文舉制度,卻對武舉制度不怎麼了解。武舉考試中除了考武藝,還要考兵法。行軍打仗,不熟悉兵法是不行,要有勇有謀,這樣的人才能在戰爭中取得勝利,但是,懂得兵法,也得在實戰中應用,否則只會紙上談兵,沒有真才實學如同莽夫一般。不管怎樣,從古至今歷來如此,有官職的人,都有絕對的話語權,受人尊敬。

挖墓挖到一半不讓挖?

安徽的一所學校,為了給孩子們營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決定新建一個校區。可是他們在施工的過程中挖出了一些碎片,那些碎片大家都沒有見過,看上去也有些年代,當時不少古墓被人發現,所以他們懷疑這也是一座古墓。便讓工人停止施工,他們隨即通知了文物局。

專家趕來後,立即對現場進行保護,並且實行保護性挖掘。之後專家判斷這是個合葬墓,並且這個墓穴的主人是清朝人,他們在墓中發現了大量的陪葬,並且還有官員的官帽。但令人奇怪的是,這個官帽上面沒有標誌,專家們也不知道主人是什麼官位。

後人:別動我祖墳

在每個朝代,他們的官帽上都有標誌來證明自己是幾品官員。正當專家們不知道要從什麼方向研究的時候,當地的老人告訴他們這是一個武狀元的墓,想當年這位狀元武藝高超,深受皇上器重,便封他為五品侍衛。工作人員在墓中發現了不少的弓箭武器,也證明了這位墓主是位武官。

在專家們考古考到一半的時候,這個墓穴主人的後代急忙跑來:別動我家祖墳,希望專家停止挖掘。經過詢問村民,看過這個人的族譜後,才確定原來這人真的是這位墓穴主人的後人,可是研究工作做到一半,現在停下來,古墓已無法修繕,也會引來很多盜墓賊,與此同時,還會影響學生們正常上課。經雙方協定,將這個墓主的墓穴遷至到其他地方,供後人祭拜。這樣的解決方式也算是一個完美的結局

結語

專家對墓穴的挖掘都是有很大的意義,透過發現墓穴的構造以及陪葬物,我們可以知道當時的社會情景是怎樣的。在墓穴中出土了很多文物古籍。這些文獻多少記錄了當時的一些情況以供後人參考。我們要保護,修復歷史文物,增強我國文化自信。‘’文化不能從上向下壓,因為它應該從下面高漲起來‘’。

歷史賦予我們的文化使命是保護文物,增強文化自信是民族賦予我們的職責。華夏人民共同努力,在開發和保護文物中激發潛能、直擊我們每個人的文化力量,一定可以留住我們民族的文化之根、守住歷史精神文化,併為了實現中國夢,凝魂聚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貢獻自已的力量

參考文獻:

《立政》

《省試湘靈鼓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