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三國演義》裡的莽張飛,真實歷史上竟是文武雙全的男神?

受評書、小說、戲劇和一些影視作品的影響,張飛的形象早已在人們心中定格了。

粗獷,豪爽,有一個火爆脾氣;作戰勇猛,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敵人聞風喪膽;一身忠義之氣,至死不改本色……

於是就有了一個“莽張飛”的綽號,不過這樣看張飛並不全面,張飛其實跟“魯莽”沾不上邊。

一、時人眼中的“萬人敵”

張飛在當時就特別出名,在這方面,張飛比趙雲、黃忠等人都大得多。

張飛是當時公認的“萬人敵”,曹操手下的謀士程昱、郭嘉、劉曄、傅幹以及孫權手下的周瑜都曾評價過張飛,對他的勇猛給予了高度讚揚:

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程昱)

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郭嘉)

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劉曄)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周瑜)

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傅幹)

最能顯示張飛勇猛的,是大家熟知的當陽之戰。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荊州,劉備被迫南逃,曹操率一支騎兵猛追,雙方挑戰於當陽的長坂坡(今湖北省當陽市境內)。

劉備寡不敵眾,被曹軍敢精銳的騎兵圍住,情況十分危急,劉備讓張飛斷後,張飛手下只有20名騎兵。

曹軍要追趕劉備,必須過一條河,河上有座橋,張飛帶人趕緊把這座橋拆了,以這條河為屏障阻擋曹軍。曹軍到了,張飛也不撤,而是立在那裡瞪著眼睛、橫著長矛,衝著敵人大聲喊道:“我就是張冀德,可以來決一死戰!”

曹軍看到張飛如此勇猛,都十分害怕,雖然張飛身邊的人很少,但曹軍也沒有人敢上前。

這一段不是小說和評書的創造,而載於史書,沒有大智大勇,危急時刻不可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現。

二、很有政治頭腦

張飛不僅勇猛,而且有智慧,《三國志》評價張飛“有國士之風”,這主要指的是他義釋嚴顏的故事。

漢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年),諸葛亮奉劉備之命率張飛、趙雲等部前往益州增援,諸葛亮讓張飛率一部人馬先行。張飛在前面開路,首戰巴東郡,將其故克,直抵巴郡郡治江州。

江州即今重慶,是益州東部重鎮,時任巴郡太守嚴顏一向反對劉備進入益州,所以拒不投降,經過一番激戰,張飛攻破了江州,將嚴顏生擒。

張飛抓住嚴顏,命人將他帶到自己面前,斥責說:“我們大軍已至,你怎敢不投降而拒戰?”嚴顏絲毫不懼怕,回答說:“是你們不講理,侵佔我們的土地,我們江州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

張飛大怒,命左右將嚴顏拉下去砍頭,嚴顏臉色不變,張飛被嚴顏凜然之氣所感動,下令把他釋放,尊之為賓客。

這不僅是一段歷史佳話,更顯示出張飛的政治頭腦。當時,劉備取益州,卻有“反客為主”之嫌,所以劉備特別在意爭取人心,張飛善待嚴顏正符合劉備的戰略思想。

江州之戰後,張飛很快與劉備、諸葛亮會合,最後將成都攻克。

劉備平定益州後大賞群下,最高一級賞賜包括黃金500斤、白銀1000斤、錢5000萬以及錦緞1000匹,獲得該賞賜的只有4個人,張飛是其中之一。

三、巴西之戰揚威名

更精彩的還在後面,也就是隨後的巴西之戰。

這裡的“巴西”不是南美洲的國家,而是指巴西郡,該郡屬益州刺史部,是由巴郡所分出,郡治閬中(今四川省閬中市以西),大體相當於今天的川東北地區,境內有著名的大巴山。

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218年),曹操進兵漢中,將佔據在那裡的張魯擊破,張魯逃到巴西郡境內的大巴山中,劉備派人前往迎接,但張魯隨後又返回漢中,投降了曹操。

曹操佔據漢中後,命夏侯淵負責防守,命張郃率兵南下進攻巴西郡。如果張郃將巴西郡佔領,益州的北部就門戶大開,成都立即暴露在敵人的威脅之下,所以必須跟敵人力爭此地,這項任務就交給了張飛。劉備命張飛兼任巴西郡太守,張飛隨後率兵進至閬中。

張飛率兵進攻張郃所在的宕渠(今四川省渠縣東北),張郃率兵迎擊,雙方勢均力敵,相持50多天。

為打破僵局,張飛認真觀察了周圍的地形,最後設計將張郃的主力引誘至一處山道很狹窄的地方,將敵人分割為不能相救的若干部分,然後分別擊破,最後張郃只帶著十幾個人逃出山裡回到漢中。

張飛率兵佔領了巴西郡和巴郡,這一仗十分關鍵,如果打敗了,讓張郃將上面這兩個郡佔領,那局面完全是另一個樣子,所以《三國志》說“張郃深入於巴,幾喪一州”。

四、善待讀書人

張飛雖然是一員猛將,卻不是那種目空一切、剛愎自用的人,他不僅有頭腦、有智慧、知道爭取對手,他還十分尊重士人。

《三國志》說關羽平時善待士卒,看不起讀書人,張飛和他相反,尊敬讀書人卻不愛惜士卒,劉備曾提醒張飛:“你待手下過於嚴厲,對下面的人整天責罰鞭打,又讓他們在你左右,弄不好就會出事。

張飛聽了,但終究性情難改。

善待讀書人,這是一個優點,但不愛惜士卒又是一個缺點,在張飛的身上,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

張飛的缺點挺要命,後來發生了叛殺事件,導致張飛死於非命。

諸葛亮在所撰的著名軍事理論著作《將苑》中,有關於將領基本素質要求的論述,認為“氣凌三軍,志輕強虜,怯於小戰,勇於大敵,此之謂猛將”,而“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之謂大將”。

在諸葛亮的心目中,“猛將”和“大將”相比還是有層次上的區別的,做一名“猛將”也許不太難,但要成為一名各方面都很全面的“大將”,那就困難多了。

五、還是一流書法家

《三國志》中張飛的傳記不到1000字,無法完全反映出這位三國名將的風采和全貌。

南北朝時有個叫陶弘景的人,寫了一部《刀劍錄》,裡面有一段記載說,張飛初拜新亭侯時,讓匠人用赤山鐵專門打造了一口刀,他親自在上面寫下銘文:“新亭侯,蜀大將也。”後來張飛遇害,範強刺殺張飛後得到這把刀,把它獻往孫吳。

南北朝距三國時代較近,這個記載有一定可信度,於是人們才知道,原來張飛也會書法,《新亭侯刀銘》就是他的書法作品。

元代畫家吳鎮曾對張飛的書法成就進行過評價,認為他的造詣很高,甚至說三國時代公認的著名書法家鍾繇、皇象都比不上張飛。

明代有個叫曹學佺的人,寫了一部《蜀中名勝記》,與《徐霞客遊記》齊名,其中記述順慶府渠縣有個八濛山,在山下看到一塊石頭,上面題有“漢將張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立馬勒石”的兩行隸書大字。

渠縣即當年巴西之戰的所在地,曹學佺除了是位旅行家,還是明代著名的文獻學家,他的這個記載也有一定可信度。

明人卓爾昌著有《畫髓元詮》,說張飛最擅長的是草書,另一部名為《丹鉛總錄》的書中記載,四川涪陵一帶自古流傳下來一種刁斗,上面有銘文,就是張飛所寫的。

現代著名學者吳晗曾寫過一篇《由張飛的書畫談起》,其中寫道:“我國書法家並不限於文人,武將中也不少,如岳飛、張飛等。”

雖然張飛的書法真跡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但有這麼多記載說他擅長書法,應該不全是杜撰的。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