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皇太極傳位時,長子已三十多歲,為何傳給了年幼的順治!

聽到有傳聞說,年僅六歲的順治可以當上皇位的原因主要是靠著多爾袞跟莊妃的風流事,從而達成了一定的妥協。在我看來這就有點信口雌黃了,皇家的人,怎麼可能因為兒女私情放棄一個皇位呢?

先從皇太極說起,皇太極是排行老八的兒子,在父親去世后皇太極被推選為可汗,並且在1636年的時候在瀋陽登上帝位,國號為大清,為清軍入關奠定了基礎,然而在1643年清軍準備入關的前夕去世了,沒有任何的徵兆。

當時他一共有十一個兒子,不過有三個在很小的時候就夭折了,豪格是他的大兒子,而福臨則是他的第九個兒子,那麼皇太極為什麼不傳給經常跟著皇太極立下功勞的大兒子,而是傳位給了年僅九歲的福臨了呢?

在當時,滿族的可汗選取是貴族共和的方式,只要是跟可汗有關係的,像是兒子、弟弟、、就連侄子也有權利被共同推選。

不過皇太極在登上帝位的時候就想跟漢人學習,削弱其他貝勒們的勢力,計劃是這樣的,可是沒想到皇太極去世的這麼突然,還沒有推行這個政策,也沒有在死時選好繼承人。於是嫡長子繼承的計劃就流產了,自動變為歘弄得貴族共和。

當時皇位的爭奪熱門有兩個人選,第一個就是皇太極的嫡長子豪格,而另一個就是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而其中根本沒有福臨什麼事。

作為大阿哥的豪格,身形健碩,久經沙場,有赫赫戰功,繼承皇位,似乎是沒有什麼異議的人選,當時歸屬於皇太極的兩黃旗的旗人貴族們自然是希望他能夠繼承皇位,老話說:國有長君,乃社稷之福。更別說豪格征戰多年,威望勢力都有,軍事上的勢力也一點都不差。

再看看多爾袞,本身是正白旗的旗主,地位高,權力大,而且手裡有著不俗的軍事實力,他的兩個擁護者同樣是兩旗旗主,三方面的勢力聯合,一點都沒有讓豪格繼承大業的意思,

8月14日,所有的王爺們、大臣們全都集中到大殿裡,兩房劍拔弩張,絲毫不讓,黃旗為了保證自己勝利,派重兵把整個宮殿包圍了起來,而白旗的三方勢力,雖說沒有帶兵前來,但是依仗老練的經驗絲毫沒有害怕的表現。這個時候,大殿裡的氣氛最為緊張。

在這個時候,大家心裡也都清楚了,這樣對峙下去,對大家都沒有好處,甚至好不容易建立的帝國會陷入內亂的紛爭之中,在這個時候,鄭親王提了一種解決方法:讓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繼承皇位,讓他和多爾袞輔佐執政。這個提議,不僅滿足了黃旗的擁立皇太極兒子的想法,也讓白旗的權利得到了保障,而鄭親王的共同輔佐,也牽制了多爾袞的權利,讓小皇帝福臨登基,恰恰滿足了這一種權利的制衡的作用。

這時候也有人說了,既然是選皇太極的小兒子,那除了福臨以外,還有其他的孩子呢,為什麼偏偏是他?

這個問題其實再簡單不過了,純粹是因為血統的問題。皇太極在征戰天下的時候,在蒙古實行了滿蒙一家親的政策,而他的五個福晉都是蒙古人,而福臨的母親是這裡面的莊妃,福臨同時也是皇太極還活著的兒子裡面唯一的一個擁有滿族血統的,如果新皇中有蒙古族血統的話,會拉攏蒙古人的支援,對國家的穩定有好處,而且福林的出身也是正統的嫡子,由他繼承大統是最好的選擇了。

綜上所述,福臨順利的繼承了帝位,於八月二十六號登基為順治皇帝。

順治登基後,本來想作為牽制多爾袞的鄭親王卻發現在政治上根本沒法跟多爾袞較量,很快多爾袞就成功的獨掌大權了,而且在之後的時間裡,多爾袞還用欲加之罪削去了大兒子豪格的爵位,並且把他囚禁了起來,四個月後就死在了裡面。而多爾袞還逼迫順治先後封他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一時之間風光無兩。

在順治七年的時候,多爾袞卻死在了一場狩獵的途中,被追封為“清成宗”,不過時間不久,順治決定開始對多爾袞開始清算活動,削去了多爾袞的所有封號,還把多爾袞從墓中挖出來鞭屍洩恨,也算是對多爾袞這麼多年以來對他跟他的家族欺壓的羞辱的報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