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母親受不了苦與軍官私奔,晚年窮困潦倒做傭人,兒子:我不認識她

常書鴻被稱為“敦煌的守護神”,其一生與敦煌這個名字緊緊相連。他出生於清光緒年間,滿姓伊爾根覺羅,

祖父是清代的“世襲雲騎尉”。

他曾留學法國巴黎,尤擅油畫,

其作品屢獲大獎,逝世後,畫作每每成交價上百萬。

但他卻為了守護我國的敦煌藝術寶庫,

放棄優越的條件,毅然回國,忍受惡劣的環境,為振興中華盡綿薄之力。

然而,這樣的一位傳奇人物,卻也

與一場震驚藝術圈的私奔事件緊緊相連

陳芝秀是常書鴻的前妻,她出身江南大戶人家,此後也是一個極其時尚的藝術家。兩人的結合本是天造地設,還有了一子一女兩個愛情結晶。然而

陳芝秀卻忍受不了在敦煌的苦,與一名軍官私奔,其後下場慘淡,晚年窮困潦倒,以至成為傭人。

對於這樣一位出軌的母親,

常書鴻的那兩個孩子又是怎樣看待她的呢?

而他們的一生,孰對孰錯,孰是孰非?

在法國的琴瑟和鳴

1904年,常書鴻出生於浙江杭州的一個滿清貴族家庭。他鐘情於藝術,卻在父親的逼迫下考入今浙江大學前身,學了染織專業。

畢業後,他留校任教,遇到了風華正茂的陳芝秀。

陳芝秀出身於江南望族,是個大家閨秀,千金小姐。家族很捨得培養陳芝秀,她也確實有藝術天賦,年紀輕輕就卓有成就。

同樣醉心藝術的兩人郎才女貌,順理成章地結為連理,

彼時的他們都很年輕。

婚後沒多久,不差錢的夫婦兩人共赴法國留學學習藝術。常書鴻學油畫,陳芝秀學雕塑。夫婦二人琴瑟和鳴,一起醉心藝術,還在這時有了個愛情結晶。

1931年,他們的長女常沙娜出生,給夫婦二人帶來很多快樂。

畢業後,常書鴻在法國畫壇大放異彩,所畫《梳妝》、《湖畔》、《病婦》等均獲獎,被好好收藏。

年僅31歲時,他已然能在法國巴黎這個藝術之都舉行個人油畫展了。

藝術家的愛情是浪漫的,常書鴻

還會為妻子陳芝秀作畫,

有很多至今都是有極高藝術價值的藏品。

不過,法國到底是他鄉,他們的故土在中國。常書鴻在法國這個藝術之都,偶然得見許多原本來自於中國敦煌的藝術品,

深感文物流失之痛。彼時他沒有機會,卻已經埋下了保護敦煌信念的種子。

一家人就該在一起

1936年,因著常書鴻蜚聲海內外,教育部部長邀請他回國任教。

常書鴻毅然放棄國外的優越環境,欣然應邀。

沒想到後來抗戰爆發,輾轉逃難間,

1941年,陳芝秀為常書鴻生下了兒子常嘉陵。

再後來,世事變遷,常書鴻終於有了保護敦煌的機會。1943年3月,

常書鴻歷經千辛萬苦來到敦煌,籌備敦煌藝術研究所。次年,他擔任了所長。

但這並非什麼美差。敦煌屬於沙漠戈壁地區的小綠洲,氣候乾燥,滿是風沙,人煙稀少。

常書鴻感慨:“我們感到有種遭遺棄的服“徒刑”的感覺壓在心頭。”

但他甘之如飴,整日為保護敦煌藝術而忙於事務。

只是,妻子陳芝秀是來自江南的大戶千金,愛藝術,愛浪漫,愛時尚,她受不了這種苦。

這裡沒有巴黎的燈紅酒綠,沒有逛街購物的消遣,沒有與友人談天說地的暢快,有的只是滿嘴風沙。

連丈夫都很忙,她淪為了一個家庭主婦,只能整日照顧體弱的小兒子。

但她不甘心,她難以捨棄時尚的旗袍和高跟鞋,難以按捺下渴望自由的心,不甘於落寞孤寂。

而且在敦煌,陳芝秀的一雙兒女的教育也成了問題。

女兒常沙娜十幾歲了,想上更好的初中只能去200多公里外的酒泉。兒子還小,但其實也快到了受教育的年紀了。

陳芝秀提出帶孩子們回杭州讀書,卻

被常書鴻拒絕了,因為他覺得,一家人就該在一起。

但陳芝秀忍不下去了,敦煌的生活讓她同時感到了物質和精神的匱乏,為藝術獻身的丈夫也不再能對她體貼入微。

正巧,敦煌還有一個青年軍官,名叫趙忠清,他能說會道,還是陳芝秀的老鄉。常書鴻一心忙於工作,對獨自照顧孩子的妻子很歉疚,便拜託趙忠清平時幫忙照顧一下陳芝秀。

他從未想過,為他誕育兩個孩子的妻子,竟會投向他人的懷抱。

陳芝秀沒有當面說清的勇氣,便託辭去蘭州看病,進而離開。常書鴻忙於事務,依舊拜託趙忠清陪同。兩人就這麼一去不復返。

常書鴻後知後覺地騎馬去追,卻又急又渴,最終摔下馬來,幸而被人救起。

陳芝秀離開敦煌後,登報離婚,很是決絕,全然不顧被她撇下的一子一女和前夫,

獨自奔向“幸福”繁華的生活。

誰沒了誰都能活,只是怎麼活的問題

陳芝秀私奔後,

剩下的人日子還是得過。

長女常沙娜為了方便照顧弟弟嘉陵,轉學到敦煌中學。當常沙娜上學和常書鴻工作時,小小的常嘉陵只能在莫高窟孤寂地遊蕩。後來,常沙娜留學美國,小小的常嘉陵便被寄養在杭州伯父家中,

教育也被耽擱了。

陳芝秀的離去,使得常書鴻原本就困難重重的生活雪上加霜,但他心繫保護敦煌文化的事業,還是挺了過來,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以想象的困難。

後來,他遇到了生命中第二個女人——李承仙。

她也是學藝術的,雖然小了常書鴻20歲,不過,卻敬佩和同情他,也與他志同道合。

兩人很快結為夫妻,之後畢生都在為保護我國的敦煌文化做貢獻。

常書鴻90歲時,自感身體不支,還致信給領導人,要求讓李承仙和後人繼續自己的事業,為振興中華盡綿薄之力。

李承仙在藝術界並非無名之輩,曾獲“日本富士美術館最高榮譽獎”。

常沙娜也是虎父無犬女,自幼隨父臨摹敦煌壁畫,是我國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二人都與“敦煌”這兩個字息息相關。

但是常嘉陵卻因母親陳芝秀的缺席,耽擱了教育機會,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

其一生坎坷,最終只做了一名司機。

脫軌的幸福

那麼,陳芝秀真的就奔向幸福了嗎?並未。

她與趙忠清私奔後,還是有了一段幸福時光的。但是後來,趙忠清為了在藝術圈名聲掃地的陳芝秀,沒有去臺灣。

解放後,趙忠清因為身份問題,被判入獄,最終去世。陳芝秀因著是趙忠清的家屬,在生活和工作中處處有著阻礙。而因為私奔一事,她在藝術圈臭名昭著,

儘管有著洋溢的才華,她也再未踏足藝術圈。

陳芝秀原先是出身江南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原本有著令人尊敬的丈夫,有著一子一女,但私奔後,屢遭變故的她,人生境況急轉直下。

晚年,她窮困潦倒,不得已只能做傭人,幫人家做些洗衣幫工的活計,以此謀生。

而她也並沒有那麼堅強,輾轉聯絡上女兒之後,十分痛悔自己的行為,

說她想念女兒,希望女兒原諒她,再給她寄點錢來。

陳芝秀私奔之際,常沙娜已經上初中了,她和母親感情也曾感情深厚,便應了母親所求,

每月寄錢來,直至母親病逝。

而陳芝秀私奔之際,常嘉陵還小,並不太記事,

且其一生坎坷,多多少少有陳芝秀的因素。

一次,常嘉陵和人同行,在街上偶遇步履蹣跚,衣衫破舊的陳芝秀。

同行之人指著遠處的陳芝秀道:“嘉陵,快看,那就是你媽。”

常嘉陵卻轉身,冷冷道:“我不認識她。”

世人皆言,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常嘉陵作為親兒子,不認陳芝秀一事,孰是孰非呢?

免責宣告: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