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三兄弟一公一侯一伯, 最後只有一公傳到了明末, 死於李自成之手

燕王朱棣身邊有一位親信大將,就是張玉,有勇有謀。朱棣起兵之後,張玉負責統帥中軍,結果在建文二年的東昌之戰中,被盛庸的軍隊殺死,時年五十八歲。

朱棣在戰場上征戰多年,折損許多大將,張玉的死最讓他傷心,回到北平之後,為張玉痛哭不已,大將們深感內疚,紛紛叩頭請罪,朱棣傷心地說:“艱難之際,失吾良輔。”

古代社會實行嫡長繼承製,做為大兒子,張輔繼承了張玉的主要政治遺產,後來做到了英國公。相比之下,老二張輗就顯得很平庸了,只因為是張玉的兒子,他得到了神策衛指揮使一職。

而且張輗和大哥張輔的關係也不太好,比如明英宗正統年間,張輔就曾經向皇帝指責張輗毆打父親墓地的守墳者,而且出言不遜,羞辱先人。

張家的老三張軏也很有能力,做過錦衣衛指揮僉事,幾次率軍出征,戰績不錯。到了明英宗正統年間,張軏成為前軍府的右都督,總管京營。這其中,做為功臣的兒子,張軏自然有一些先天的優勢,但更多的還是依靠他自己的能力。整體來看,他比大哥張輔稍差一點,和二哥差不多。

算起來,張家三兄弟個個手握重兵,皇帝的膽子也是真大。

張軏成為奪門政變的功臣,他的二哥張輗也跟著沾光,得到一個文安伯的爵位,食祿一千二百石。這個爵位來得僥倖,去得也快,只傳了一次給他的兒子張斌,後來因罪被奪爵。

到了成化年間,明憲宗對於奪門政變的性質有了新的看法,當初因為奪門政變而授予的爵位全部取消。張軏的後代也被奪去太平侯的爵位,只給了一個世襲的指揮使。只有張輔的英國公一直傳到了明末,最後一位英國公張世澤被李自成拷掠而死。

三兄弟之外,還有一個張信,是張玉的侄子。

張玉說:“我有兩個弟弟張輗、張軏,都在皇帝的身邊做事,位高祿豐,平時奢侈放縱,不適合再得到更多的封賞。不過,我有一個堂兄張信,為兵部左侍郎,比較可靠,可以封賞。”

明仁宗就把張信找來,讓他棄文從武,給他一個世襲的錦衣衛指揮同知的官銜,後來做到四川都指揮僉事。

於左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