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蘇制核動力轟炸機,可繞地球飛八十圈,最終未能逃過被淘汰的命運

蘇美在冷戰時期雖說皆沒有真正對對方出過手,可是在各自的行為中無一不體現著“對抗”。兩國自主研發的武器裝備層出不窮,既是自身實力的積累,也是示威。

在二者的處境中,蘇聯似乎要更為被動一些,往往是美國在某一領域取得了進展,蘇聯就開始想辦法,力求壓過美國。美國火箭昇天,蘇聯就“挖地球”入地,美國利用B36戰略轟炸機進行核動力飛機的試飛,

蘇聯也趕緊行動起來,下令開始研發核動力轟炸機

國家下了命令,設計師們也只好動起來。“119”工程就此起步,後來研發出的轟炸機也被命名為“圖119”。

圖119轟炸機裝載的是B B P一小型核反應堆,採用水冷加風冷的混合式冷卻方案來冷卻核反應堆使其正常運轉。在1961年,圖119開始進行試飛任務,

整個試飛過程持續了五個多月的時間,圖119的通過了各種科目的測試,總體達到了設計要求

憑藉著核動力的加持,

圖119能夠一口氣繞地球飛行80圈

。這款轟炸機即使是飛到美國的空域,美國也不敢將其擊落,畢竟誰也不知道會不會引發核洩漏。按理來說,

蘇聯應當將這款實力超群的大殺器進行量產才對,為何最後還是將其拋棄了呢?

原因之一在於,無論蘇聯採取了何種措施,圖119裝載的核反應堆還是會對飛行員造成不可避免的核輻射傷害。為了隔絕核輻射,蘇聯用重金屬鉛混合其他材料

製成了兩道密閉隔離門將核反應堆與飛行員隔離開

,並且還加設了多個核輻射感測器以此來隨時監測核輻射含量。

但是在進行過多次飛行測試後,飛行員們的身體還是

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不適症狀

,在核輻射的問題解決之前,

蘇聯並不敢直接對圖119進行量產、裝備

。危險性極大

核反應堆需要利用大量的淡水來降熱,但圖119的工作環境是在空域,自然無法獲取大量淡水。蘇聯採用的水冷加風冷的混合式冷卻方案並不穩定可靠,

一旦在飛行過程中沒有達到標準的冷卻效果,核反應堆的堆芯就會在高溫中融化,屆時極有可能導致飛機墜毀

飛機墜到哪個國家,就相當於對哪個國家進行了核打擊,那麼蘇聯與這個國家的矛盾也就解不開了,蘇聯即使已經能夠憑藉超群的實力與美國分庭抗禮,也不敢冒這個險。

後期,

隨著洲際核導彈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核動力轟炸機自身的續航優勢也就沒有那麼明顯了

。有了能夠跨越多個國家、對目標進行打擊的導彈,何必再發展飛行成本巨大且危險性十足的核動力轟炸機呢?由此,圖119轟炸機最終還是未能逃過被淘汰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