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武元衡出生的那一年,大唐剛剛收復兩京,而郭子儀、李光弼等九節度使剛剛在和史思明的相州之戰中失敗,安史之亂還要再過四五年才消停下來,只是,安史之亂並沒有真正被平定,其後遺症就是藩鎮割據。而武元衡之所以在上朝路上遇刺身亡,正是因為他主張削藩,主張平定淮西。

武元衡是武則天的曾侄孫,出生於758年,武元衡自幼就天分極高,才華橫溢,27歲的時候狀元及第,出任華原縣令,政績不錯,後來得到唐德宗李適的賞識。做了比部員外郎,在刑部比部司掌登記戶口、田地、賦稅等的賬冊。在這一年之內,武元衡連升三級,一直做到了左司郎中。804年成為御史中丞。

李適很賞識武元衡的才華,甚至對左右的人說武元衡有宰相的才能。但在德宗一朝,武元衡並沒有拜相。805年正月,李適去世,李誦繼位,即唐順宗,李誦急於改變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政的局面。啟用主張改革的“二王劉流”(王叔文、王伾、劉禹錫、柳宗元),這是一個士族與庶族聯合在一起的改革派。王叔文改革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削藩和打擊宦官,但王叔文又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朋黨之路,這樣改革顯得並不那麼純粹,而在王叔文拉攏同樣主張削藩的武元衡時,卻遭到了拒絕,武元衡不願意捲進朋黨之爭中,他始終對皇帝效忠。

當然,李誦這個皇帝也實在當得憋屈,在太子之位上熬了26年,卻只在皇帝位上做了七個月,八月的時候就被宦官俱文珍逼著讓位於太子李純(唐憲宗)。李純繼位後,武元衡得到重用,併成為宰相。

807年,在蜀地待了一年的高崇文請求到邊疆去,高崇文曾在806年奉命平定西川節度副使劉闢叛亂,並在同一年平定叛亂,充當劍南西川節度使。高崇文剛開始入蜀平叛的時候治軍很嚴,秋毫無犯,不允許軍隊騷擾百姓,但經過一年的時間,高崇文自恃功高,在即將離開蜀地的時候,把金銀財寶、歌姬舞女、能工巧匠都蒐羅了個遍。奉命接替高崇文的武元衡一入蜀就不得不面對當地人不信任的眼神,不過武元衡立下了軍令狀,要在三年之內充實府庫,並讓百姓富起來。三年之後民殷府富,當地百姓紛紛歸附,但武元衡一直在蜀地待了七年,這七年裡,他發現了裴度這個人才,傳說中還和薛濤有過一段情。

七年後,武元衡回到長安,仍然是宰相,當時同為宰相的李吉甫、李絳經常吵得面紅耳赤,而武元衡侍中不偏不倚,很得憲宗李純的信任。憲宗在繼位之後,也是致力於削藩,而武元衡一直堅定的支援削藩,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很多節度使起兵造反。浙江節度使李錡請求朝見又改變主意,宰相鄭絪覺得不用理會李錡,而武元衡則認為應該催促他趕快進京,倘若李錡有反心的話,一定會反叛。果然憲宗要求李錡趕快進京,李錡起兵造反,好在朝廷早有準備,不過月餘就被平定。

而到了814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去世,其子吳元濟在沒有告知朝廷的情況下自己掌了兵權,起兵叛亂,訊息傳到朝廷,武元衡是堅定的主戰派,憲宗在815年正月決定讓武元衡統領軍隊去蔡州平叛。朝廷要攻打湘西,引起了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和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等割據勢力的恐懼。他們表面上支援朝廷的決定,暗地裡卻支援吳元濟,李師道認為憲宗之所以下定決心攻打湘西,就是因為有武元衡這樣的主戰派輔佐,如果武元衡死了,其他的宰相誰也不敢再主張對蔡州用兵,相反他們會說服憲宗停止對蔡州用兵。

於是李師道就和幕僚研究如何秘密刺殺武元衡。六月初三的清晨,和往常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天空更暗一些,長安城更寂靜一些。宰相武元衡收拾妥當出門去上朝,上朝的隊伍走到靖安坊東門時候,突然暗中傳出一聲“滅燭”,頃刻間侍衛們手中的燈籠就滅了,四周一片漆黑,導騎被箭射中落馬。而武元衡也被從樹下下來的刺客用棒槌打中了左腿。紛紛而至的刺客們已經把為數不多的侍衛都嚇跑了。而其中一刺客牽著武元衡的馬往東南走了十餘步,然後把武元衡刺死,並將其頭顱割走去邀功。

在武元衡被刺死的同時,他的副手裴度也被刺殺,只是裴度並沒有死。之後,裴度繼任宰相之職,並統兵平定淮西叛亂。算是為武元衡報了一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