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馬鞍山原隸屬於當塗縣,1954年才設鎮,為何很快成為省轄市?

馬鞍山市,簡稱“馬”,是安徽省省轄市(俗稱地級市),馬鞍山市的名氣不小,但是歷史上馬鞍山籍籍無名,馬鞍山從設鎮到變為省轄市也就幾十年的光景,崛起得極快。

馬鞍山市位於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下游湖積、沖積平原區,橫跨長江兩岸。長江在安徽省內基本呈南北走向,尤其是在馬鞍山市境內尤其明顯。馬鞍山市的轄區被萬里長江相對均勻地分為江東和江西兩部分。馬鞍山市北接安徽省滁州市,西接安徽省省會合肥市,南與安徽省蕪湖市為鄰,東面就是江蘇省省會南京市。馬鞍山距離南京實在太近了,花山區的北界就是南京市浦口區和江寧區。從馬鞍山市區的主體部分到兩省邊界也就一公里左右,距離南京市區也不過幾十公里。現在南京全是市轄區,市區不斷南擴,距離馬鞍山市區越來越近,因此馬鞍山被稱為南京的後花園。

在馬鞍山市西北部沿江地帶,分佈著一列東北—西南走向的弧狀小丘,依次為慈姥山、馬鞍山、白壁山(人頭磯)、西山、望夫山、寶積山、翠螺山等。馬鞍山市的得名就來自於馬鞍山。相傳楚漢爭霸時,項羽烏江自刎,他的坐騎寶馬烏騅馬因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實際上,最早有馬鞍山山名記載地方史料是明代《太平府志?輿地志》: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舊有神祠,赤烏二年所建。

馬鞍山在1954年前還默默無名,1954年設馬鞍山鎮,隸屬於當塗縣。1955年,設馬鞍山礦區(縣級),1956年設立馬鞍山市(省轄市)。1983年,以前的上級當塗縣成為馬鞍山市的屬縣,2011年原省轄市巢湖市撤銷,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入馬鞍山市。短短几十年,馬鞍山從無到有,一躍變成省轄市,堪稱神速。

馬鞍山之所以能快速崛起因為礦產資源,確切地說是鐵礦。馬鞍山境內擁有非常豐富的礦產資源,如鐵礦、硫鐵礦、金礦等幾十種礦產資源,其中鐵礦是其最主要礦產資源,主要分佈在南山、姑山、黃梅山、向山、馬山等地。馬鞍山礦區地處長江下游寧蕪——羅河成礦帶,是我國七大鐵礦區之一。凹山鐵礦曾全國八大露天鐵礦之一,是馬鋼的主要“糧倉”。凹山鐵礦礦坑昔日曾為亞洲最大的鐵礦坑,從海拔180米的山峰挖成深255米的巨大礦坑。因鐵礦石資源枯竭,凹山鐵礦坑2017年已閉坑,經過生態治理,如今已嬗變為秀美的人工湖。在我國工業化程序中,馬鞍山憑藉資源優勢,抓住機遇快速發展。可以說,馬鞍山是因鋼而立,因鋼而興。

圖-馬鞍山市凹山鐵礦坑2017年俯瞰圖,如今已嬗變為人工湖

說起馬鞍山市,就不能不提到它以前的“大哥”,如今的“小弟”當塗縣。當塗可以說歷史足夠悠久了,秦朝時在當塗設丹陽縣,隸屬於會稽郡。三國時期,孫權定都建業(今南京),當塗處在長江以南、南京以西,“金陵屏障、建康鎖鑰”的戰略價值突顯。守住當塗就能守住建業,黃武年間(公元222——228年),孫權在此修建姑孰城。

圖-當塗古城

東晉十六國及南朝時,均以建康(今南京)為都,姑孰(今當塗)作為國都的西線門戶,扼守長江防線,可以說是南方王朝的命根子。荊州、江州這些大州一旦有反叛之心,順江東下進攻建康,必然要拿下姑孰。比如歷陽內史蘇峻,就是先攻陷姑孰,再攻陷建康的。東晉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蚌埠市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徙,於今蕪湖市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隋開皇九年(589年),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治遷至姑孰城,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一直延續至今。隋文帝滅陳,大將韓擒虎也是先攻下當塗,再克建康。

南宋和金朝對峙時期,南宋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正隆六年,宋金雙方之間著名的採石大戰,就在當時當塗境內的採石磯。採石磯又名牛渚磯,位於今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與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並稱為“長江三磯”。這場決定南宋國運的大戰中,宋軍大勝金軍,保住了南京,也保住了都城杭州。

在單田芳先生的《明英烈》中,“太平”出現的頻率特別高,太平就是當塗。元朝時設太平路,元末大亂時朱元璋要取南京為都城,必須拿下太平。公元1355年,朱元璋派重兵攻克太平路後,改其名為太平府。明初都定都於南京,而要守住南京,當塗和採石磯就是必須死守的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