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東北歷史(165):長春市的頭道溝、二道溝都在哪?很重要!

喜歡長春歷史的小夥伴,在觀看一些史料的時候,總能看到頭道溝、二道溝。

那麼,頭道溝、二道溝都在哪呢?

上個世紀初的時候,長春市只是一個小漁村。

伊通河兩岸的村屯星羅密佈,但是沒有連線到一起,沒有形成城鎮。

那時,各條河流橫穿如今的長春城區,比如說今日的南湖附近就有興隆溝,最後流進了伊通河。

頭道溝和二道溝、三道溝都是如此。

我們先說頭道溝。

頭道溝的起點在今日的北安路西頭路北與白菊路交匯一帶,那時有個村子,名字叫做任家屯。

那一片的地勢至今仍很低窪。小河沿線是自然窪地,常年被雨水衝擊成溝,田野流淌積水匯流成渠。因為不常年流水,枯水季節就乾涸,河道不寬也不很長而被人們稱作溝。

頭道溝從任家屯始發,上游南岸有新發屯,中游南岸有六合屯和新立屯,中下游靠南有樂亭屯,下游有鐵嶺屯和東安屯,最後在東安屯匯入伊通河。

頭道溝沿岸除了少量的農戶人家,就是一些耕地,更多的是荒地。溝渠兩岸,樹木蔥蘢,一派田園風光。在頭道溝中游靠東,是長春舊城通往農安的大車道。這是長春舊城北郊的頭道溝,是自然地理中的頭道溝。

二道溝位於頭道溝以北,從今天的一機床廠起,東去君子蘭公園,從北十條附近流入伊通河。三道溝則是在今天的北環城路附近,也是蜿蜒流過村屯,最後匯入了伊通河。

應該說,長春最初的歷史,就是圍繞城區內的這三條河流發生的。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日甲午戰爭後,各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沙俄是最先侵入我國東北地區的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多個不平等條約,割去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1896年,沙俄為同歐洲列強、日本爭奪勢力範圍,建立遠東的出海口,誘使清政府特使李鴻章同俄國財政大臣維特在彼得堡簽訂《中俄密約》,俄國取得了修築中東鐵路的租讓權,允許沙俄將鐵路從俄國的赤塔以東穿過中國的黑龍江、吉林直達海參崴。同年9月,清政府與華俄道勝銀行簽訂《中俄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章程》。1898年3月,又簽訂《旅大租地條約》,允許沙俄從東省鐵路幹線修一條南部支線即哈爾濱經長春至大連間鐵路。

俄國人看好了長春二道溝,1898年在長春二道溝北汊修建火車站,以長春舊城別名命名為寬城子火車站。因該車站位於二道溝北汊,又叫二道溝車站。因車站是俄國人修建的,民間又稱之為老毛子車站。

這座火車站位於如今的長春鐵北凱旋路機車廠院內。今天,我們在機場廠裡,還能看到這座火車站的站臺。

1899年,沙俄東省鐵路公司在二道溝火車站附近劃定5平方千米的地方,修築“中東鐵路附屬地”。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燒燬了寬城子火車站的部分房舍。1901年,俄國人修復被大火燒燬的房舍,車站建設全部完成。1903年7月,中東鐵路正式通車運營。

中東鐵路通車之後,從長春舊城內去二道溝火車站,就要出北門再向北,越過頭道溝,才能到達二道溝火車站。這時的頭道溝,就成了連線長春舊城和二道溝火車站的一個“咽喉要道”。

因為是交通要道,引起了日本人的興趣。

1905年,日本和沙俄在東北幹了一仗,結果日本人贏了。

兩國重新劃定在長春的勢力範圍,1905年9月,日俄兩國簽訂《樸次茅斯條約》,規定俄國政府允許將由長春(寬城子)至旅順口的鐵路及一切支路鐵道內所附屬之一切權利財產,均移讓於日本政府。日本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在經營鐵路、煤礦的同時,加速了鐵路附屬地的建設。1906年5月,日本將中東鐵路南部支線長春至旅大段改稱南滿鐵路。日俄兩國就寬城子火車站歸屬問題經歷了十個月的磋商,俄國以56萬盧布從日本手中買回原車站的所有權。

日本取得南滿鐵路的經營權後,就選擇重新建立火車站。

選擇在哪呢?最後日本人選擇了二頭道溝的位置,也就是今日長春站的位置,重新修建火車站。因為長春站位於頭道溝北岸,民間稱之為頭道溝火車站。

自此,寬城子車站為中東鐵路南端終點站,長春站為南滿鐵路北端終點站,長春成為兩個帝國主義對峙下的分界處。

這樣,頭道溝區域內就結束了被沙俄踐踏的歷史,轉而淪為日本人的鐵路附屬地。

世事滄桑,不過是過眼雲煙,經過近百年的發展,長春市已經成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當年的溝溝坎坎已經看不到了。

但是,頭道溝、二道溝、三道溝的歷史演變,卻滌盪著每一個人的心靈,催人上進。【作者:每日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