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如何做一個精明人謹記韓非子兩句話,幫你識破人心!

亞里士多德說:“人是天生的社會性動物。”

每個人都是依附於群體而存在,無法脫離群體。群體的存在造就人與人之間必然存在著溝通聯絡,可以說是一項基本技能,但正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的人能在生活中如魚得水全賴人際關係的處理,有的人卻並不擅於長袖善舞,與人溝通,要想識人,看透人心,讀懂下面這三句話,或許能為你提供一些幫助。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韓非子的這句話意思是一個人如果因為別人的話才對我友好,那麼他一定也會因為別人的話來怪罪我。這句話其實揭示了生活中為什麼我們很難去跟朋友的朋友一起相處,因為這樣的關係並不牢靠,透過第三方說出的話就會帶上自我的感情與情緒,很容易就出現表達不真誠的情況,容易讓人所誤導。

古代的皇帝就是這樣,他們無法自己去掌控國家的每一個角落,只能是聽手下的大臣們彙報,但這樣的彙報就很容易出現問題,只要手下的大臣曲意逢迎,他們便很能去得知到真相。

三國時期的曹丕死後,由新的皇帝曹叡繼位,有一次皇帝打算攻打蜀漢,手下的大臣都說不可以,但此時劉曄卻私下對皇帝說可以,出去後又跟大臣說不可以,因為劉曄膽子十分大,演技也很出色,大臣和皇帝都相信了他說的話,當時有另一位大臣楊暨十分受到皇帝的寵幸,但他也反對攻打蜀漢,劉曄也與楊暨說不應當攻打蜀漢。隨後皇帝因為這個問題再一次召見

楊暨,兩人激烈辯駁,卻誰也無法說服誰,楊暨只得搬出同為重臣的劉曄,說劉曄也認同我的觀點,可劉曄跟皇上說的是可以攻打,於是召見劉曄,劉曄面對兩人一言不發。

待楊暨走後,劉曄又跟皇上說不應該把這個大計告訴別人,皇上又相信了。劉曄又去找了楊暨,說他不應該直言進諫,要婉轉地表達,楊暨也十分感謝他。就在這時,有人十分厭惡劉曄的這種行為,就將他的所作所為告訴了皇帝,皇帝半信半疑,對劉曄進行試探,後面發現果然他是揣摩上意,將他疏遠。劉曄因此蒙羞,沒過幾年就因病去世了。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如果想要識人,不要輕易聽信別人的觀點,也不要輕易的就將身心投入到別人搭建好的友誼之中,往往都是空中樓閣,很容易就戳破了。要想真的認清一個人,要仔細的去觀察他的行動,而不要從別人的口中得知他的資訊。

以害之為心,則父子離且怨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用害人之心與人相處,哪怕是父子之間的親情也會遠離你。與別人相處,如果無法用利益去捆綁雙方,至少不要心存害人的想法,如果只想著自己,不顧及別人的利益,自私的話是無法與別人相處的。

春秋時期的齊桓公曾經有一天跟自己的近臣易牙聊天,易牙是一名廚師,齊桓公突發奇想就說了一句:“我這輩子啥都吃過,就是沒有吃過人肉。”按理來說,正常人聽到這樣的話就以為齊桓公在開玩笑,不會上心,但易牙卻上了心眼,易牙殺死了自己的小兒子,將他進獻給齊桓公。管仲知道後,就說他連兒子都不愛,怎麼又能夠愛君上呢?但齊桓公沒有聽他的話,依舊相信易牙。

在同時,曾經被齊桓公重用的大臣管仲已經因為年老快要瀕臨死亡了,齊桓公問他說誰可以代替他,管仲回答了隰朋,認為他可以幫齊桓公管理國政。並提出要求驅趕走易牙,豎刁、衛開方等三人。齊桓公當時還聽從了他的建議,將三人趕走,但管仲死後不久,他就將這些話拋之腦後,重新召回了三人。過了一年,齊桓公病重,三人果然作亂。封鎖了宮門,無人能夠入宮,還假傳齊桓公的命令,造成了齊國的內亂,後面有宮女趁人不備進宮將訊息告訴了齊桓公,齊桓公此時才知曉,但悔恨已經太晚了,齊桓公病逝後很久,才被人收殮。

這個故事中,齊桓公沒有聽信管仲反而被小人易牙所迷惑,被他的害人之心所矇蔽,最終導致了自己的悲慘遭遇。

結語

要想讓自己能夠識人看透人心,一定要自己多觀察別人的行為,不要聽別人口中的語言,同時要觀察他是否有自私自利的行為,如果有要警惕這樣的人。懂得這兩點能幫你更好地看透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