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同樣是四世三公,為何一流人才都投庶出袁紹,而不投嫡出的袁術!

前言:

在《後漢書 袁術傳》中,曾經記載了袁術大怒之下的一句話,那就是:

“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

意思是說,這些豎子們不跟隨於我,反倒要追隨我家的家奴嗎!在這裡,袁術氣急敗壞所罵的這個家奴,就是其同父異母的哥哥,袁紹。

其實袁術自己也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自己身為四世三公的袁家的嫡子,人氣反倒不如庶出的長子袁紹呢?使得天下人才群雄全部擁戴袁紹,而忽視自己呢?

如果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對比分析,恐怕,就不難得出答案了。

盛名在外 群眾相從

作為東漢中後期一股相當雄厚的豪族實力,汝南袁氏可謂是天下聞名,從漢章帝時期開始,袁氏一族四世歷代,皆有位列三公級別的人物。

東漢中後期三公的名位有所變化,從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馬到太尉、太傅、太師等都指的是三公,且在當時,三公並非單一的榮寵幸尊號,而是具有著相當的實際權力的。

到了袁紹、袁術父親這一輩,袁氏一族也是官居高位,其父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將。一門同代兩位三公級別的人物,所以,袁氏一族門生故吏遍天下,絕非危言聳聽之事。

而此時,身為袁縫庶長子的袁紹,卻被過繼給了其伯父,袁成一家,其原因,實際上還是因為最初的時候,庶出的身份,使得袁紹在袁氏一族,地位低微,遠遠比不上嫡子袁術,故而袁術才會辱罵袁紹為家奴,例如,《典略》中對於袁紹的過繼曾如此記載,是為:

“紹母親為婢使,紹實微賤,不可以為人後。”

可是,就是在這樣的不利的情況下,袁紹剛剛做官之時,就懂得如何包裝自己,年僅二十歲時,出任濮陽縣長,受到了一致的稱讚,是為:

“弱冠除復陽長,有清能名。”

而也正是因此,其父袁縫、叔父袁槐等都對袁紹青睞有加,等到其父其母過世的時候,袁紹的表現,更是可圈可點。

按照禮法規定,他已經過繼出去,所以袁縫等人的喪事,袁紹是不用守喪的,可是袁紹卻堅持為生父生母守喪六年,拒絕出仕,這樣一來,袁紹既贏得了袁氏一族內部的認可,也獲得了朝野官民的一致稱讚。

可是,相比於袁紹的盛名在外,有神仙託夢的袁術,卻是表現差強人意,他比較喜歡任俠使氣,與之相來往的,也多是“道上的”人物,經常與一些公子哥們飛鷹走狗、田獵嬉戲,所以,雖然袁術後來有所改變,可是,卻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隱藏雄心 結交士族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使得有心匡扶漢室的人,也逐漸的生出了異心,曹操、袁紹盡皆如此。可是,相比如曹操、袁紹的改變,袁術可以說,很早就看不上劉氏天下,他認為,袁氏出自於舜帝之陳,加之劉氏衰微,此所謂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所以,袁術的野心,昭然若揭,而與之相比,袁紹卻還想著以一塊遮羞布來蓋住自己的野心,雖然想要擁立劉虞為帝,與董卓對立,可是好歹沒有砸了劉氏天下的牌子。

除此之外,袁紹與袁術相比,根本不急著做官,而是繼續包裝自己,在“隱居”洛陽期間,袁紹一點兒也沒閒著,整天結交黨人,來抬高自己的身價,其最成功的表現是,宦官集團的中長侍趙忠焦急憤怒的說道:

“本初坐作聲價,好養死士,不知此兒終欲何作!”

而身為外戚代表的大將軍何進也是對袁紹幾乎達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與袁紹這一點相比,袁術實在是差得太遠了,事事都表現的慢半拍,以至於關東諸侯聯合討董的時候,二人在天下英雄的眼裡,其高下對比,便已經分辨出來了。

那就是袁紹,是為關東聯盟的盟主,以至於後來冀州牧韓馥坐擁冀州,都是在袁紹盛名威脅之下,交出了冀州,由此可見,袁紹的影響力,著實不一般。

政治頭腦 高下立判

與袁紹相比,袁術的政治頭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袁術來到南陽後,坐擁戶口百萬、極其富庶之地,卻是揮霍無度,縱兵擄掠,導致人心盡失。

任用孫堅,卻又害怕孫堅做大,而處處防備,想要連橫對付曹操、袁紹。卻又在軍事上屢戰屢敗,逃亡壽春後,不思悔改,仍舊驕奢淫逸,建安二年更是公開稱帝,淪為笑柄,這樣的人,在當時天下的眼裡,就是一頭愚蠢的待宰的肥羊,誰會去投奔他呢?

相比於袁術的愚蠢,袁紹卻做出了兼併天下的構想,那就是:

“我南據黃河,北守燕、代,兼有烏丸、鮮卑之眾,然後南向爭奪天下,這樣也許可以成功吧!”

所以,後來的袁紹才能擁眾十數萬,跨有四州之地,所以,多方對比之下,似乎,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世人投奔袁紹,而不去搭理袁術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