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中國最冷門的5A古鎮老街70%的房屋來自清朝,至今免費開放!

古鎮一向是我喜歡的題材,比起自然風景的優美,我更青睞於古鎮的厚重,每到一座城市便是我必打卡景點。在淮安遊玩時就有一個古鎮,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貴為5A級別遊客卻不多,堪稱是中國最冷門的5A古鎮,它便是河下古鎮。

河下的名氣,估計很多人都沒聽說過,不過這裡卻誕生了眾多歷史名人,最有名的當屬《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先生。我在7年前曾來到過河下古鎮,當時主要目的是拜訪吳承恩故居,反而忽略了古鎮本身,沒曾想幾年之後河下古鎮煥然一新,還升為了5A級景點,這一次則是專程為它而來。

河下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2500年前,吳王夫差為了運輸糧草,開鑿了溝通長江和淮河的河流,讓河下走進了歷史的舞臺。伴隨著運河的興盛,河下逐漸發展為了經濟重鎮,清朝時尤為鼎盛,特派了鹽運使駐於淮安河下,主管鹽政,並將沿海各地所產淮鹽全都運到河下,一時間河下成為了鹽商重鎮,熙熙攘攘,一時風光無量。

後來商人越來越多,全國各地的商人匯聚於此,形成了多元文化,為了商業競爭,他們建立了會館和聊天唱戲的文樓,這些痕跡依舊可在古鎮內找到。漫步古鎮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一座文樓與乾隆爺有關。相傳乾隆爺南巡時曾來過此,看到樓上正在吟詩作對,這種文雅場合怎少得了乾隆爺呢,更何況他身邊還有大學士作伴,便自信滿滿的參與其中。

不料還真出了洋相,一位村姑出了上聯:“小大姐、上和下,坐北朝南吃東西”,乾隆爺和大學士苦思良久,面面相覷,誰也答不上來,只好悄然離去。文樓自此名聲大振,百年來文人墨客爭相前往,嘗試對出下聯卻沒有一個讓眾人信服的,至今文樓牆壁上的對聯左側依舊是空的,你也可以嘗試對一對,看看能不能工整的對上。

繁榮的商業貿易也催生出了燦爛的人文,河下的文化底蘊極為深厚,僅在明清兩代就誕生了67名進士、123名舉人,被譽為“進士之鄉”。古鎮內有一座狀元樓,是為了紀念從這裡走出的狀元而建,旁邊還有一座雄偉的魁星樓,氣勢非凡,哪怕如今的河下落寞已久,但透過這些古蹟,依舊可看出曾經的人文興盛。

最讓我驚喜的是河下石板街,這是一條又窄又長的老街道,古樸厚重,是古鎮最大看點。據資料介紹,老街上70%的房屋都是保存於清朝之前的,很多屋面已是斑駁滄桑,歷史風貌儲存完好。石板路面佔街道的90%以上,如此大規模的清朝老街放眼全國都是少見的。老街兩旁是小商鋪,再往裡走則是市民居住的地方,偶爾有電動車從巷道上走過,生活氣息很濃。

石板街上很安靜,遊玩全程我也沒看到幾個遊客,只有一些老人坐在門口曬太陽,因此拍攝畫面很乾淨,比起其他5A古鎮,這裡真的太默默無聞了。青石板路蜿蜒著伸向拐角深處,主街道旁衍生出了眾多小巷,都起著文雅名字,比如估衣街、花巷、茶巷等等,路面被人踩踏的微微發亮,走在上面富有典雅韻味。

熟悉美食的人都知道,淮揚菜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而河下古鎮就是淮揚菜的發源地。因為古代商貿發達,這裡匯聚了天南海北的商人,而且多是富賈人士,他們對美食的要求更高,演變出了各色菜餚來滿足富人口味。如文樓蟹黃湯包,宴樂的長魚席等,如果你不差錢,可以好好的品嚐一番,我囊中羞澀,只吃了點湯包,味道著實不錯。

古鎮內經常可見特色的茶饊,由上等白麵拉成細絲狀,放在油鍋裡炸制而成,又香又脆,價格也不貴,很多店鋪都是現場製作,可以買點嘗一嘗。古鎮的看點真是太多了,每一條街巷、每一座橋樑,都有其獨特的故事,怪不得有學者稱其為文化底蘊最豐富的古鎮。

河下古鎮至今免費開放,交通便捷,有多路公交可直達景區門口,如果有時間可以到此走一走,感受歷史畫卷緩緩展開的韻味。

作者:小鹿,一名熱愛生活的旅行者,喜歡還請點贊關注